2024年12月25日,巴西劳工部门发布了一则引发轩然大波的声明:指控比亚迪巴西工厂的外包施工方存在“奴役式用工”,涉及163名中国工人。
巴西随后采取了更为强硬的行动——宣布暂停向涉事中企发放工作签证,并表示可能撤销中国工人的居留许可。
中方迅速表态将妥善处理,并强调中企一贯依法依规经营。但巴西方面步步紧逼,这场风波是否另有深意?
比亚迪的巴西布局会因此受阻吗?围绕劳工问题的矛盾迅速升级。
事件冲突:从“奴役指控”到签证暂停
2024年12月25日,巴西劳工部门突击检查了位于圣保罗州的一家比亚迪巴西工厂,发现外包施工方金匠集团存在所谓“奴役式用工”行为。
据巴西劳工部门的报告,这些中国工人的护照被扣押,工作环境极其恶劣,部分工人甚至被安排超长时间工作。最终,这份报告认定,这163名中国工人“遭遇奴役”。
劳工部门的指控中,一个重要细节是工人护照被扣押。但金匠集团随后发布声明,坚决否认这一指控,表示护照保管是出于工人自愿,同时目的是为了避免丢失。
此外,多名工人也用手写声明回应了这一指控,强调他们的护照并未被强制扣留,工作环境和待遇也不存在“奴役”的情况。
涉事外包方指出,巴西劳工部门可能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对中方管理模式产生了误解。中国工人习惯集体生活和封闭式管理,而这在巴西被解读为限制人身自由。
再加上部分翻译在现场沟通中的失误,导致劳工部门的结论偏离事实。
巴西为何对中企采取强硬措施?
虽然涉事中企和工人均澄清了指控,但巴西政府的后续反应却异常强硬。不仅暂停了比亚迪的工作签证审批,还明确表示,将考虑撤销中国工人在巴西的居留许可。
为何巴西在此事上的立场如此强硬?
比亚迪巴西工厂的项目本计划于2024年年底或2025年年初投产,预计年产能达15万辆电动车,直接创造数千个就业岗位。
随着工厂建设推进,巴西国内部分工会组织开始对中企的“用工模式”表示担忧,认为大批中国工人的涌入压缩了本地工人的就业机会。
巴西国内劳工团体对此事的关注度极高,他们长期以来对中企的用工方式存在不满,并多次要求政府加强监管。
因此,巴西政府的强硬表态,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安抚本地民众和工会的情绪。
巴西的强硬态度背后,是否存在外部势力的推动?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近年来,中企在巴西的电动车市场上取得快速突破,尤其是比亚迪,已成为巴西新能源市场的领跑者。
这一情况引起了传统汽车巨头和西方国家的关注。在这种背景下,利用劳工问题对中企施压,似乎成为一种遏制竞争的新方式。
中巴关系虽然总体友好,但近年来也出现了一些波动。巴西新政府上台后,曾多次表示希望调整与中国的贸易结构,减少对中方的经济依赖。
在这一背景下,劳工问题的突发或许正好为巴西提供了一个对中企发难的契机。
比亚迪巴西布局的挑战与应对
比亚迪是我国新能源车领域的领军企业,其在巴西市场的成功也成为我国新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这次“奴役指控”显然为比亚迪在巴西的本地化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
巴西是南美最大的汽车市场,同时也是新能源车领域的潜力市场。比亚迪在巴西的工厂投产后,不仅可以直接覆盖南美市场,还能显著降低物流和进口成本。
更重要的是,巴西政府计划到2026年提高电动车进口关税,这意味着比亚迪必须通过本地化生产来保持竞争力。
比亚迪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化解当前的劳工指控。尽管金匠集团和工人都澄清了“奴役”指控的事实,但巴西政府和劳工团体的关注仍未消退。
比亚迪需要通过更加透明和本地化的管理,主动与巴西劳工部门和工会组织沟通,降低文化差异和管理模式带来的误解。
虽然当前面临一定的阻力,但比亚迪在巴西市场的潜力仍然巨大。
通过加强本地化运营,增加对巴西本地工人的雇佣比例,并主动融入巴西的劳工法律体系,比亚迪完全可以在风波平息后继续保持市场优势。
劳工问题看似是一起孤立的事件,但它背后折射出的是中巴经贸合作中存在的微妙变化。这场风波会否影响比亚迪在巴西的发展?
中企在全球化过程中又该如何平衡本地化管理与高效运营?这些问题,或许还需要更长时间的观察和讨论。
参考资料: 南方都市报《巴西工厂施工方奴役员工?比亚迪李云飞: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中国经营报《比亚迪巴西工厂涉用工风波 多方回应:子虚乌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