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辽沈战役结束后,卫立煌一路从沈阳逃到了北平。傅作义收到消息后,连忙赶来为他接风洗尘。
就在他想对这位老友大倒一番苦水时,岂料对方竟也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卫立煌连忙询问缘由,傅作义深深叹口气,并交给了他一份文件:“这是蒋先生的口谕……”
然而,等卫立煌看完上面的内容后,他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
傅作义于心不忍道:“你还是赶紧逃吧……”
老蒋的手谕上究竟写了什么内容?傅作义为何会让他赶紧逃?卫立煌最后又是什么反应?
昔日的好友
说起老蒋与卫立煌之间的恩怨,可能大部分人都只知道卫立煌因为不是国军嫡系,一直不受老蒋的宠信。
甚至老蒋在一手将国军推入辽沈战场的深渊后,还将卫立煌推到台前做了“替罪羊”。
从表面上看,两人似乎多有嫌隙,老蒋对他也只有利用。
但或许很少人了解,两人在很多年前也是一对无话不谈,惺惺相惜的挚友。
卫立煌是安徽合肥人,从小胸怀远志,立志从军。十七岁那年,他考上了湖北陆军学兵营,储备了大量军事知识。
毕业后,他便直接来到广州,加入了粤军。由于他头脑机灵,训练刻苦,很快就得到了孙中山先生的赏识,从而成为了孙先生卫队的一员。
不久后,他便在战场上屡立奇功,晋升为粤军第二军的排长。
那时老蒋正在第二军担任参谋长,他很快便关注到了这个年轻的干将,从此便开始重用他。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除了上下级的关系外,也逐渐生出了一种惺惺相惜。
相较于其他人来说,两人身上有着诸多共同点。
他们有着一样出色的军事才华,一样受到孙中山的器重;但他们也同样因为是非广东籍从而受到他人的排挤。
两个孤独的灵魂就这样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那段时期,他们经常促膝长谈到深夜。
在聊到各自壮志难酬的苦闷时,老蒋曾拍着他的肩膀向他承诺道:“若是我日后能成大事,绝不会忘了提携你。”
他确实没有违背诺言。
1925年,孙中山去世后,老蒋为了登上“宝座”开始不断笼络人心。当然,他没忘拉拢卫立煌。他将其编入黄埔军,并任命他为上校团长。
见蒋校长如此看重自己,卫立煌十分感动,从此他便开始为老蒋瞻前马后,出生入死,并且无怨无悔。
在北伐战争中,卫立煌率部屡立奇功,直接被升任为了师长。
两人除了在军务上交情深厚外,他们的家人之间的交往也十分亲密。卫立煌的妻子朱韵珩与宋美龄因为信奉相同的宗教信仰,成为了至交好友。
在她们两人的牵线下,两家人经常在一起聚会、吃饭。这也更好的拉近了老蒋与卫立煌之间的交情。
那段时光可以说是两人的“蜜月期”,老蒋对卫立煌可谓是信任有加。
1932年,老蒋对我军发动了第四次围攻。卫立煌被任命为六纵的指挥官,率部进攻鄂豫皖根据地。
国民党大军压境,兵力雄厚,为了保存有生力量,我军决定暂时撤退。
就这样,卫立煌轻而易举地攻占了我军的革命中心——金家寨。这对于接连失利的老蒋来说,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喜讯。
老蒋为了奖赏他,除了给了他大量的金银财宝外,还以金家寨为中心,建立了一个新的县,并命名为“立煌县”。可见老蒋对他的爱重。
然而,即便是再深厚的交情,也抵不过人心的易变、岁月的消磨。
从朋友到敌对
随着老蒋的地位越来越稳固,他的野心也逐渐膨胀起来。身边趋炎附势的小人多了,他也就分不出什么是真情,什么是假意。
由于身边想要谋权篡位的人越来越多,老蒋也开始变得疑神疑鬼起来。到了最后,他只愿意相信自己一手培养出来的黄埔学生。
而其他的杂牌军队,则被他一视同仁,成为了谋权的工具。即便是与他患难与共的卫立煌也不例外。
两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分歧也越来越大。而这种矛盾到了抗战时期便彻底爆发了出来。
全国统一抗日战线后,卫立煌被任命为了河南第一战区的司令长官。
当时国民党有个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凡是担任了当地的司令长官后,需要兼任省主席,以便军政统一。
然而,到了卫立煌这里却足足等了将近9个月。其实从这件事就能看出,老蒋已经开始有意疏远他。
其实老蒋之所以会有这种行为,除了他自己的野心外,还因为卫立煌对我党的不断靠近。
原本在很久之前,卫立煌便一直很赞同我党所提出的“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正确理念。
但碍于老蒋不许提抗日,所以他一直没有表现出来。
随着国共开启第二次合作,卫立煌与我党也有了更深入的接触。他愈发觉得这是一个作风良好,纪律严明的部队。
1937年,在卫立煌的指挥下,国军与八路军紧密合作,一举取得了忻口战役的胜利。这不仅是一个民族的胜利,更是两个军队冰释前嫌的美好预兆。
战斗结束后,卫立煌还特意拜访了延安,并与毛主席等重要领导人进行了友好的交谈。
这让卫立煌实实在在感受到了祖国有统一的希望,两军也有和平共处的希望。
然而,这在老蒋眼中却成为了明晃晃的背弃。虽然拜访延安这件事,卫立煌早就请示过老蒋,但接下来的事情却出乎了老蒋的预料。
卫立煌回到国军总部后,便立即给八路军送去了几百万发子弹、手榴弹等军需物品若干箱。
原本老蒋就对他访问延安的事情不痛快,这件事更是直接惹恼了他。老蒋发去电报进行警告,但卫立煌却表示:在抗日面前,帮助同胞没有错。
老蒋一气之下直接将他调出了国门,让他率领远征军到滇缅作战。
在之后的两年里,卫立煌便一直在异国他乡抗战。在他的努力下,我国大西南这条国际后勤补给线始终保持着通畅。
但老蒋却没有将这些功绩放在眼里。在他心中,卫立煌已经不是昔日的故友,纯粹只是可以利用的工具。
最终撕破脸
1948年,卫立煌刚刚回国就被老蒋派到了东北作战。
辽沈战役打响后,我军立即对连接东北战场和华北战场的锦州展开了进攻,造成“关门打狗”之势,以防敌军入关,波及华北战场。
老蒋得知锦州告急后,连发三封电报,命令卫立煌打通沈锦线,驰援锦州。但卫立煌对我军极为了解,他知道我军最擅长围点打援战术。
一旦他们贸然行动,很有可能成为我军的“盘中餐”。于是他坚持固守沈阳不肯动。
得知他的态度后,老蒋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样。他竟然连夜飞到了沈阳,亲自指挥东北将领作战。
然而,在他的一通混乱指挥下,廖耀湘兵团刚出沈阳,没过两日便在黑山、大虎山战役中遭到了重创。
敌军5个军的兵力被我军分割围歼,廖耀湘也成了我军的俘虏。卫立煌见状,急匆匆逃到了北平。
然而,就在他准备向傅作义好好大吐一番苦水时,对方竟然交给了一份老蒋的手谕。
上面表示,此次战役的失利完全是因为卫立煌犹豫不决,延误了战机,所以,应该立即将他撤职查办,给予扣留。
他看完后瞬间脸色大变,随即怒道:“我这是成了他的‘替罪羊’!”
随即他又哀叹一声,伸出双手道:“说到底都是我看错了人,那就请傅总座执行吧!”
傅作义却摇摇头道:“我扣留了你,明天不知道谁会来扣留我,你还是赶快逃吧。”
如今东北已成敌军,那么解放军下一个目标必定是华北,到时候他也就成了下一个卫立煌了。
不过归根结底,这一切都是老蒋的独断所造成的。也正是他对卫立煌的态度,让傅作义以及其他杂牌军队想清楚了自己的前途。
后来卫立煌跑到香港暂避,又在1955年奋不顾身地回到大陆。而傅作义也作出了正确的选择,率部起义,和平解放了北平。
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像老蒋这样不顾群众意愿,甚至对自己昔日的好友都加以利用的人,注定难成大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