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和几个朋友凑在一块儿闲聊,有个朋友气呼呼地一拍桌子,说道:“你们听说了没?复旦那位梁永安教授,在演讲里呼吁年轻人减少欲望,还大谈特谈什么个人欲望减法能给社会做加法,这都哪跟哪啊!”
不可否认,梁永安教授提出这一观点,或许初衷是看到了社会发展中的一些浮躁、过度逐利的乱象,想引导年轻人回归内心的宁静,找寻更纯粹的生活意义。
但在现实的语境下,这一呼吁却像是一场不合时宜的“错位指导”,与年轻人的真实处境和蓬勃力量背道而驰。
当下的年轻人,哪有什么机会肆意膨胀欲望?他们面临的是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
从踏入校园开始,升学的压力就如影随形。
为了考上一所好大学,无数个日夜埋首于书山题海,刷不完的习题,背不完的知识点,只为在千军万马中争得那一个“上岸”的名额。
进入大学后,也丝毫不敢松懈,各类证书考试、实习项目、社团活动填满了日程表,就盼着能在毕业求职时多一份竞争力。
好不容易步入职场,又陷入了“996”“007”的工作漩涡,为了能在大城市站稳脚跟,买上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给未来生活一个安稳的保障,他们拼命加班,熬夜赶方案,拿着与付出并不对等的薪水,承受着身心的双重疲惫。
在这样的重压之下,年轻人的欲望哪里算得上奢侈?
他们渴望通过自身努力实现阶层跨越,让含辛茹苦的父母过上好日子,这是最质朴的孝顺;他们希望在工作之余,有时间去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一门新技能,无论是绘画、音乐还是摄影,以此丰富精神世界,这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他们憧憬着能在合适的年纪,遇上一个志同道合的伴侣,携手走过人生风雨,组建一个温馨的小家庭,这是人性中最温暖的追求。
这些欲望,分明是他们奋斗的动力源泉,是在困境中砥砺前行的希望之光。
反观那些呼吁年轻人减少欲望的教授们,他们中的一些人,似乎陷入了一种“纸上谈兵”的误区。
身处高校的象牙塔,拿着相对稳定的薪资,享受着学术带来的声誉,虽也有科研压力,但相较于年轻人在职场、社会摸爬滚打的艰辛,实在是小巫见大巫。
他们习惯了按部就班的生活节奏,以自己安逸的现状去揣度年轻人的困境,以为年轻人只要放下欲望,就能轻松化解生活的难题。
就拿住房问题来说,一位早已在单位分房时代就解决了居住之忧的教授,如何能真切体会到如今年轻人面对高房价时的绝望与无奈?
当年轻人为了凑齐首付,全家老小齐上阵,自己则省吃俭用,几年不敢买一件新衣服,不敢出去旅游一次,他们的欲望仅仅是能有一个遮风挡雨的家,这过分吗?
教授们站在自己的舒适圈里,轻言让年轻人削减欲望,无疑是忽略了现实的“骨感”。
再看职业发展,教授们凭借多年积累的学术资历,在高校拥有一席之地,可年轻人初出茅庐,每一个机会都要靠自己去争取,每一步晋升都要付出加倍的努力。
他们渴望升职加薪,不是因为贪慕虚荣,而是希望自己的付出得到认可,能在城市里扎下根来。
倘若此时让他们减少欲望,无异于折断他们梦想的翅膀,让他们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早早低头。
年轻人本就是社会发展的生力军,他们怀揣着无限的激情与活力。
看看那些新兴行业的崛起,互联网、新能源、文创产业,哪一个不是年轻人凭借着敢想敢干的冲劲开拓出来的?他们带着改变世界的豪情壮志,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
如果按照教授所言,削减欲望,他们还会有动力去创新、去拼搏吗?社会进步的车轮恐怕也要因此而放缓。
当然,我们并非倡导年轻人被欲望驱使,盲目逐利,陷入物欲的深渊。适度的欲望管控是必要的,但绝不是在他们还未真正绽放光芒之时,就给他们套上“欲望减法”的枷锁。
教授们与其一味劝诫年轻人减少欲望,不如多深入年轻人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困境,利用自身的知识与资源,为年轻人搭建更多成长的平台,助力他们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扬帆远航。
让年轻人在合理欲望的驱动下,尽情释放激情与动力,这才是社会发展该有的蓬勃景象。
莫要以偏概全,误读了这股年轻力量,因为他们承载着的,是未来的无限可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