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民族团结的佳话代代相传
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在贺词中又一次提到了他关心的民族团结工作,2024年6月在多民族聚居的宁夏银川金凤区长城花园社区,习近平总书记对居民群众说:“五十六个民族凝聚在一起就是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我们共同奋斗,一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24年9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回信,亲切勉励他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就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希望你们发扬先辈光荣传统,更好续写誓词碑故事,让民族团结的佳话代代相传。”70多年来,民族团结誓词碑见证了普洱的沧桑巨变,但不变的是各族群众一心向党的共同情感。
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
74年前的今天,在云南宁洱县城树立起了一座民族团结誓词碑,它也被誉为“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
1951年元旦,3000多名群众参加在宁洱红场举行的民族团结盟誓大会,来自普洱地区15个县,包括各民族支系在内的26个兄弟民族欢聚一堂。按照佤族重大祭典的习俗,喝鸡血、剽牛。仪式开始后,拉勐一剽击中牛的要害,剽口朝上,牛头倒向南方,完全符合人们的期望。在场的佤族群众高呼:“共产党万岁!”
普洱党政军领导与所有民族代表共同商议刻石立碑,各族代表共48人在民族团结誓词碑上用汉文、傣文、拉祜文签上自己的名字。民族团结誓词及签名按原样刻在石碑上。碑文誓词如下:“我们廿六种民族的代表,代表全普洱区各族同胞,慎重地于此举行了剽牛,喝了咒水,从此我们一心一德,团结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此誓。”
《誓如磐石》
2024年4月,在中国文联党组指导下,中国文联调研组一行赴云南普洱调研,在宁洱县调研组瞻仰了民族团结誓词碑,了解民族团结誓词碑建碑历史,感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普洱各族同胞团结奋进的生动实践,并参观了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纪念馆,通过建碑历史的大量图片和实物,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了思普地区的红色革命文化、民族团结文化。
调研结束后,调研组成员青年评书演员袁国虎联合青年评书演员王启龙根据调研内容结合相关材料创作出讲述这段传奇故事的四川评书《誓如磐石》,以语言讲述结合动作演绎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紧张刺激的剽牛过程以及树立“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空前热烈的场景,同时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其中,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团结一心。
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越开越绚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族人民都要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记心间、融入血液,共守祖国疆土、共建美好家园,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越开越绚烂。70多年来,各族群众一心向党、团结奋斗,推动边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民族团结誓词碑的故事正是边疆民族群众自强不息、团结奋斗的历史见证,是党的民族政策在边疆民族地区的成功案例,也是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真实写照。
广大文艺工作者未来也会不断创作出更多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三精”作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到创作中,通过这些文艺作品,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团结一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中国文艺网新媒体
参考新华社、求是网、人民网、光明网等
编辑 | 刘禹森
点个“在看”,共同关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