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01
2024年12月,乌克兰前线指挥部值班军官伊万诺夫在查看夜间侦察无人机传回的视频资料时,一个异常的发现让他立即提高了警惕:在薄雾中,十几个黑点正沿着废弃的铁路线移动。
他立即调大画面倍率,发现那些移动的黑点竟然是骑着电动自行车的俄军士兵,两人一组,两车并行,前车负责侦查,后车装载精确制导武器,他们正穿行在乌军重兵把守的M-72公路和第聂伯河之间的隐蔽地带。
这段宽约4公里的区域被认为是乌军的铁桶防线,任何机械化部队想要通过都会立即暴露,成为乌军火力打击的目标,但这支装备简陋的电动自行车部队却轻松突破了防线,甚至连敌方雷达都没能发现他们的行踪。
伊万诺夫立即向指挥部汇报了这一发现,军情分析专家很快锁定了这批电动自行车的来源——中国制造的雅迪和爱玛品牌,进一步调查发现,自11月下旬以来,俄军已经通过多个渠道采购了数千辆这样的电动自行车。
一周后,乌军在哈尔科夫以东50公里处遭遇了一次精准打击,调查显示,一支骑着电动自行车的俄军小分队利用晨雾掩护,携带便携式导弹悄无声息地接近了乌军防空雷达站,他们不仅炸毁了价值连城的雷达设备,还在乌军组织反击前就已经撤离,整个行动过程中,乌军的电子监测设备始终没能发现敌情。
这次奇袭之后,类似的战例不断增多,俄军的“电动自行车部队”开始频繁出现在战场上,他们机动灵活、往来无踪,专门袭击乌军的指挥所、雷达站和弹药库等高价值目标,这种战术令乌军防不胜防。
到12月中旬,乌军已经记录了超过30起类似的突袭事件,这支被称为“幽灵部队”的俄军特殊作战小组,正在用最简单的民用装备执行着最致命的军事打击,他们的出现,让乌克兰方面不得不重新审视整个战场态势。
就这样,两个中国民用电动车品牌意外卷入了这场改变战争形态的风暴中,谁也没想到,一场改变战争形态的革命,竟是从这些普通的电动自行车开始的。
这个发现很快经由五角大楼传到了白宫,美国的军事专家们第一次意识到,他们耗费巨资研发的先进武器系统,正在被这些价格低廉的民用装备所克制。
02
随着“幽灵部队”的战例不断增多,乌军情报部门对这支特殊作战部队展开了深入调查,他们发现,俄军不仅在前线部署了这种电动自行车作战小组,更在后方建立了专门的训练基地。
通过卫星图像分析,乌军发现在顿涅茨克东部的一处废弃工业园区,俄军正在进行新兵训练,这里的训练场地被特别改造成模拟城市战场,包括废墟、战壕、地下通道等复杂地形,新兵们需要学会如何驾驶电动自行车快速通过这些障碍,同时还要掌握携带武器、紧急充电、快速部署等技能。
一份来自前线的战报详细记录了这支部队的作战方式:他们通常在凌晨4点左右出发,这个时间段人员最疲惫,雷达监控最容易出现疏漏,每个战斗小组配备两辆电动自行车,第一辆车搭载两名队员,一人驾驶,一人负责侦察;第二辆车也是两人,负责携带武器和作战装备。
最让乌军感到棘手的是,这些电动自行车部队总能找到防线的薄弱环节,他们像水一样渗透进防线,完成任务后又迅速消失,传统的跟踪手段对他们几乎无效,因为电动自行车几乎不产生热量,红外设备难以捕捉;车身材质也经过特殊处理,雷达反射特征极小。
在一次成功的突袭行动中,一支俄军电动自行车小队仅用了40分钟就突破了三道防线,炸毁了乌军的一处弹药库,然后安全撤离,整个行动过程中,乌军的预警系统始终没有发出警报,这次行动让乌军指挥部不得不承认,他们的防御体系面对这种新型作战方式存在严重漏洞。
更令乌军担忧的是,这种作战方式开始在前线蔓延,不仅是特种部队,普通俄军部队也开始大量装备电动自行车,他们发现这种交通工具不仅机动性好,维护成本也远低于传统军用车辆,一辆电动自行车即使在战场上损坏,更换零件也很方便,而且充电快速,使用太阳能充电板就能满足日常需求。
到12月中旬,乌军情报部门估计,仅在顿巴斯地区,俄军就部署了超过5000辆改装后的雅迪和爱玛电动自行车,这些电动自行车不再是简单的交通工具,而是配备了战术挂载系统、夜视设备和通信装置,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轻型机动作战系统。
俄军还专门成立了电动自行车维修部门,在距离前线20公里的地方设立了多个维修站,这些维修站不仅负责日常保养,还根据战场反馈不断改进电动自行车的性能,他们甚至研发出了特制的防弹轮胎和加固车架,让这些民用电动车更适应战场环境。
这些电动自行车部队的伤亡率远低于传统机械化部队,统计数据显示,在同样危险的任务中,电动自行车部队的伤亡率仅为常规部队的1/5,这主要得益于他们的高机动性和低目标特性,即使遭遇敌军火力,也能迅速分散躲避。
面对这种局面,乌军不得不改变防御策略,他们开始在重要设施周围部署声波传感器,因为这是目前唯一能有效探测电动自行车的手段,同时,他们也开始研究如何打造自己的电动自行车部队,并向欧美盟友求助采购类似装备。
03
12月底,乌军特种部队在哈尔科夫郊外的一处隐蔽据点中,缴获了俄军一个完整的电动自行车作战小组的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