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五年盘活近1200亿库存建造项目!专门为解决中国船厂海工资产债务以及产能过剩问题的央企业海工装备资产处置平台——国海海工成功完成其使命,为曾经饱受国外船东撤单困扰的中国船厂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高质量完成央企海工资产处置平台任务,国海海工转隶中国海油
2024年12月31日,中国诚通与中国海油签署国海海工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转隶合作备忘录及股东会、董事会表决权委托协议,国海海工正式转隶中国海油并由中国海油全面负责其经营管理工作,标志着中央企业海工资产处置平台任务圆满完成。
中国诚通党委书记、董事长奚正平,中国海油党组书记、董事长汪东进见证签约。中国诚通党委委员、总会计师陈勇,中国海油党组成员、总会计师穆秀平;中国诚通总经理助理、运营管理部总经理黄文敏,海油租赁董事长、总裁兼投资控股董事长、总经理朱闻达分别代表双方签约。
根据协议,中国诚通、中国海油双方将以国海海工高质量完成中央企业海工资产处置平台任务,并顺利转隶到中国海油为新起点,建立更加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两重”“两新”、金融服务、绿色低碳转型等领域,开展全方位深度合作,携手为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国资央企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国海海工是由国务院国资委主导,中国诚通、中国海油、中国船舶、中国远洋海运、招商局、中交集团共同出资组建的专业化资产管理公司,是国内最具规模的海工装备资产管理公司。旨在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部署,优化资源配置,整合处置中央海工装备制造企业海工产品,是中央企业存量海工装备资产的统一处置主体。
公开信息显示,国海海工于2019年1月24日成立,注册资本2亿元,由七家央企共同出资,其中中国海油全资子公司中海石油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和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诚通)全资子公司北京诚通科创投资有限公司各持有25%股份,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招商局集团全资子公司深圳招商局海工投资有限公司和中国交通建设集团分别持有10%股份。
2019年4月24日,国海海工在北京举行揭牌仪式。成立以来,在各股东单位的共同努力和大力支持下,国海海工立足产业大局,聚焦企业发展难题,以“助力行业骨干企业走出困境,保障国家海洋强国、制造强国战略实施”为目标,以“发挥整体优势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发挥专业优势以盘活海工装备资产、发挥协作优势以助力我国海工装备产业转型升级”为主要思路,通过对海工装备资产进行归集整合,采取租赁经营、市场化转让等方式进行运营或处置,探索形成了改革发展的“国海模式”,推动我国海工装备产业重回健康可持续发展轨道,为高效贯彻落实国务院国资委工作部署,提高国有资产运营效益、助力海工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近1200亿库存海工装备建造项目,国海海工帮助船厂开辟“去库存”道路
自2014年油价暴跌导致全球海工市场陷入低迷之后,海工装备订单几乎“枯竭”,更加糟糕的是,由于海上油气活动减少、船东无法为在建海工装备找到租船合同,在一次次的延期交付之后最终选择撤单,导致大量海工装备被弃置在中国船厂,给船厂带来巨大损失和负担。国海海工在这样的背景下成立,大大加快了国内船厂处理库存海工装备的进度。
根据当时的统计数据,在国海海工成立之前的2018年,国内船厂尚未消化掉的海工装备“存货”价值超过千亿。这些海工装备主要由国有船企建造,包括中国船舶集团旗下的外高桥造船、大船海工,中远海运重工旗下的启东中远海运海工、南通中远海运重工,以及招商工业、中集来福士、振华重工等,这些船厂都是2015年入围工信部首批海工白名单的企业。
2019年3月,刚刚成立的国海海工经登记造册,中央海工装备制造企业库存海工装备建造项目多达173个近1200亿元。挂牌运营仅3个月后,国海海工在2019年8月就已圆满完成首单处置业务,外高桥造船CJ46型自升式钻井平台项目“亚洲奋进者一号(Asian Endeavour1)”命名交付。
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国海海工帮助中国船厂开辟了一条卓有成效的“去库存”道路。一些在建海工装备的所有权由此完成了从船厂向租赁公司的转变,而后通过光船租约交付给运营商。
2020年9月,国海海工与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国调基金)在北京签订成立天津海工装备资产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合伙协议。按照协议内容,国调基金将为国海海工提供总规模30亿元的配套资金,支持中央企业海工装备资产处置项目。
到2023年2月,成立四年来国海海工已经完成了九成库存海工装备资产的盘活,成功处置盘活23座钻井平台(包括股东制造单位委托经营9座)、26艘油田工作船(其中出租16艘,股东制造单位及国海公司共同出售10艘)、4座其他海工装备(其中委托经营1座、出租1座、出售2座)。
2023年11月1日,国海海工资产管理体系初步建成并启动试运行,业内首个资产管理体系问世。这不仅让国海海工多年来反复探索打磨得来的创新实践和宝贵经验得以沉淀和升华,显著增强了核心竞争力,还有效填补了我国海工装备经营租赁行业标准化管理的空白,为行业的进步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体系自运行以来,先后指导了10余个海工装备激活改造项目的筹划和实施,建立科学规范的项目管理手册和应用指引30余个,在项目进度、质量、范围、成本、安全五大控制方面成效显著。
近年来,随着油价回升,海工市场明显改善。2021年至2023年间海工市场资本支出承诺强劲增长,年平均达到114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321.15亿元),这些投资促进了近海活动的增加。截止2024年9月,克拉克森海上指数(涵盖钻井平台、海上辅助船和水下施工船的日费率)已经上涨到了122点,超过之前2008年114点的峰值水平创下历史新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