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十堰日报文||图通讯员吴兴林
#杨正林#在郧县青曲镇,有一位党员教师,他热心救助贫困学生,传播汉江文化,他就是现年50岁的郧县青曲中学语文教师杨正林。
用28年执着,精心铸就“爱之链”
自从1986年9月走上三尺讲台,他就开始不断救助贫困学生。
2003年7月15日,在石友、兰友的热心帮助下,杨正林在淘宝网上开了一家爱心店,一方面销售汉江奇石及花木盆景,用赚的钱帮助困难学生,另一方面他还专门建立了爱心博客(http://www.abc666.blog.163.com/),呼吁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帮扶助学。仅2003年至今,在他和爱心人士的帮扶下,马良云、曹鹏等38名贫困学生得以完成学业。
28年来,杨正林用于助学的款物累计金额超过7万元。虽然亲人不理解,但他仍坚持不辍。在他的言传身教下,他的学生中涌现出了 “1997年度全国三好学生标兵、2000年度联合国国际青少年消除贫困奖获得者冯圣兵、中国国防科技大学在读研究生杨子敬”等爱心人士。至今,他的爱心博客上仍留存着65名贫困学生的基本信息。
杨正林(右二)在向学生讲解汉江文化。
捐汉江奇石,大力弘扬石文化
为传播汉江文化,2010年12月17日,杨正林无偿捐献出自己32年搜集的千余块精品汉江奇石,筹建了免费对外开放的郧县青曲中学 “汉江文化展阅室”。
他常以“为人当若石,朴素厚重而真实”为座右铭,对学生们进行德育教育。在学校的校本课上,他常以解说员的身份,为参观汉江文化展阅室的学生们作讲解。同时,他还发动全校语文教师,组织学生通过在展阅室中观察、阅读、思考,最后为喜爱的奇石题名、编故事、写作,把无声的石头变成了生动的教材。他把学生写出的65篇赏石作文编成了《石头记》作文集。在他的倡导下,如今,郧县青曲中学“汉江文化展阅室”已接待参观者14000余人,俨然成了师生心目中的文化圣地。
为进一步让师生们了解悠久的汉江文化,他将自己多年搜集的资料整合成了 《璀璨的汉江文化》、《石头与文化》一套两本校本教材。整套教材约16万字,突出“用地方民俗文化,对学生进行历史传承教育;用梅兰文化,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操教育;用青曲古人类文化,对学生进行文明的起源教育;用汉江奇石文化,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用汉江文化,对学生进行爱家报国教育”的思想。该教材很快成了全镇中小学生喜闻乐见的优秀读物,2011年12月,《湖北教育·综合资讯》杂志以封二整版隆重推介了这套教材。
穷余生精力,做文明传播人
9岁时,杨老师与石结缘,汉江文化的种子也深植心中。随着对汉江文化的深入研究和对家乡发展的关注,他越来越热爱脚下的这一方热土。
2011年7月12日,骄阳似火,杨正林在青曲镇弥陀寺村河畔沙窝中觅石时,他发现了国内单个第一、质优种纯,重达400余公斤,被原国土资源部副部长、中国观赏石协会理事长寿嘉华誉为“汉江第一红”的极品奇石。
一石激起千层浪。众多石商蜂拥而至,广东石商万某、杭州某拍卖行段经理等竟喊出了高达280万元的天价。但并不富裕的杨正林却一口拒绝了。他的理由是:“我们学校以‘汉江文化’为主题的校园建设正在紧张进行中,我在这儿教了20多年书,要为学校发展出一份力。我不能见钱眼开卖了它。再说,以后我们十堰市深度开发汉江文化时,这块石头可能还有一定作用。如果将来家乡要建‘郧县人’博物馆,我将分文不要,无偿捐献这块奇石。”
2014年正月初一,杨正林像往常一样,带着工具和干粮到汉江河畔寻觅奇石。傍晚回家时,他意外地从江边发现了一把古人类用过的、堪称完美的石斧。随后,他又在附近发现了一些石器、碎陶片、动物化石以及灰坑等,他将自己的发现迅速上报相关部门。后经郧县博物馆专家确认,杨正林发现的是新石器时代器物。武汉大学一位考古专家激动地说:“感谢杨老师的重大发现,要不然这一遗址将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位的抬升再难见天日了。这极有可能为远古‘郧县人’的研究提供进一步的佐证……”
对于自己的愿望,杨老师说:“我愿做一个汉江文化的传播人,尽最大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传承汉江文化。”
下期继续#杨正林##青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