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 言
寻一处静谧的角落,让心灵沉淀,让知识升华。如今,人们获取知识、“充电”提升的内在需求不断增强,对舒适又安静的公共学习空间期待越来越高。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66.5%的受访者期待在社区建设免费公共学习空间。应该说,这个结果从侧面印证了人们的期待,破解学习“最后一百米”问题是道必答题。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实现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对于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但学习需要具体的场地。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当下,“青年夜校”的兴起、“图书馆热”的升温,背后都是人们日益增长的学习动力和热情。做好“空间供给”文章,很多城市都进行了相关探索。今年暑假,苏州各地因地制宜,将农家书屋、会议室、活动室等公共空间进行了升级改造,陆续在百姓“家门口”开放了一些自习室,就在许多图书馆“一座难求”的情况下,也能很好地满足市民的学习需求。
学习,从来不应该局限于在哪个特定的场所。面对群众的学习热情,以政府为主导,力促社会资源整合、充分下沉资源、打开空间资源,就是正确的发力方向。找到、打开空间以后,保证这些空间资源能得到有效管理、持续运营,也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此外,加快搭建各类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整合各类优质教育资源,让人们更方便获取所需资源、共享优质课程资源,也能让“时时可学、处处能学、人人皆学”更快从愿景变成现实。
中国正走向学习型社会,和苏州致力于打造“书香苏州”城市品牌一样,许多城市也正在成为“书香城市”。从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的社区图书馆,到增强服务效能的“24小时城市书房”,都折射出这一趋势。满足群众对学习空间日益增长的需求,搭建全民学习的广阔空间,有赖社会各界携起手来,付出更多努力。唯有不断增强公共文化供给、挖掘更多公共学习空间、完善大众终身学习途径,多方形成合力,才能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行稳致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