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序更替,文化留痕。回眸2024年,中华文化本固枝荣,八桂文苑百花齐放、硕果累累,文化与时代生活的同频共振带给我们数不尽的欣喜、感动和满足。植根文化厚土,回应人民期盼,这一年广西文化往大道行,向高处立,绽放熠熠光彩。在文脉传承中守正创新,在文化滋养中厚积薄发,越来越多的人被文艺之光照亮,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汇聚更磅礴的精神力量——
“骏马”奔腾 文学桂军新崛起
2024中国文学盛典·骏马奖之夜。 周军 摄
人民大地,文学无疆。2024年11月,“2024中国文学盛典·骏马奖之夜”在南宁举行,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展现新时代中国少数民族文学高质量发展的万千气象,让优秀作家作品以更丰富的文艺形态、更新颖的传播方式与大众相遇。
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评选出25部获奖作品,5位获奖译者。其中,广西瑶族作家光盘的《烟雨漫漓江》、壮族作家凡一平的《上岭恋人》、壮族诗人黄芳的《落下来》获奖。广西连续两届骏马奖均有3位作家联袂登顶,获奖数量在全国各省(区、市)名列前茅,展现文学桂军登高原、攀高峰的奋进之姿。
时代盛景,笔下山河,文学的光亮照亮生活,照亮人们的心灵,也让更多关注目光聚焦八桂,看到广西的山水之美、人文之魅、发展之光。
西南剧展 80周年开新篇
资料图片。
1944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推动下,上千名文艺工作者齐聚桂林举办西南剧展,奏响了抗日救亡文化运动的时代强音。赓续西南剧展的文脉与荣光,80年后,全国戏剧界再次相聚八桂大地,用新时代的艺术盛典弘扬家国情怀。
2024年4月至5月,纪念西南剧展80周年暨第八届全国话剧优秀剧目展演在南宁、桂林举行。展演历时38天,34部大型话剧、5部小剧场话剧、2部戏曲剧目和1台桂剧折子戏,共演出81场。
名团云集、群星闪耀、热剧扎堆,4万余观众走进剧场观看演出,相关网络信息阅读量超过1.5亿次。在这片充满厚重历史文化积淀的土地上,展演“走实了戏剧舞台,走出了专业剧场,走进了人民中间”,戏剧艺术的火种再次点燃,迸发出璀璨夺目的时代光彩。
荣获大奖 《大山的女儿》获肯定
电视剧《大山的女儿》以“七一勋章”获得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全国脱贫攻坚楷模黄文秀为原型,讲述了黄文秀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毅然回到家乡百色,主动投身扶贫一线的动人事迹。
2024年9月,《大山的女儿》喜摘第34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电视剧;12月,荣获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真诚的创作,动人的表达,以黄文秀为代表的当代青年党员用青春芳华诠释共产党人初心使命、谱写新时代青春之歌的故事,给予观众温暖、鼓舞和启迪,让原本就光亮的角色和情节更加深入人心。
故事以强大的精神内核回应时代追问,也让这个有广度、有深度、有温度的主旋律剧集,获得了官方奖项和群众口碑的双重肯定。
硕果满枝 广西作家协会揭牌
2024年4月,广西作家协会由自治区文联所属全区性文艺家协会调整为单独设置的副厅级群团机关,由自治区党委领导,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代管。这是我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举措,让党领导下的文学组织工作基础更牢、更接地气、更有活力。
近年来,我区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坚持出成果和出人才相结合、抓作品和抓环境相贯通,出台系列激励政策,为精品生产创造了更广阔的空间,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持。“文学桂军正处于天时、地利、人和的最好时代”,良好的文学生态孕育出硕果满枝。广西作家作品屡获国内重大文学奖项,被翻译为多国语言出版,多次被改编成影视作品,“文学桂军”影响力持续提升。
漓江画派 山水文脉青蓝相继
资料图片。刘山 摄
漓江画派是当代中国较为活跃的绘画流派之一,是广西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涌现了黄格胜、张复兴、郑军里、张冬峰、雷波、谢森、韦俊平等优秀画家。
自2004年6月成立以来,广西漓江画派促进会组织举办各类美术作品展近100场,出版学术著作50多部,漓江画派画家荣获国家级、省部级奖项200余项,在作品展览、艺术创作与理论研究、人才培养以及文化交流传播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2024年5月起,漓江画派二十年系列活动相继展开,通过大型美术作品展、学术研讨会等,全面总结漓江画派的发展历程和成功经验,山水文脉青蓝相继,美术事业代有人才,展现广西美术继往开来、蓬勃持久的生命力。
商代城址 广西考古新发现
2024年末,广西考古有重大发现。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牛路冲遗址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取得重要进展——通过遗址出土考古遗存特征,以及揭露的城墙、壕沟的城址结构,考古团队确认牛路冲遗址为岭南目前发现最早的城址,也是目前发现的唯一商代城址。
牛路冲遗址位于恭城瑶族自治县恭城镇牛路冲东北约200米的河流冲积台地,自2024年9月起,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同意,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等部门启动牛路冲遗址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遗址出土一批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代的重要考古遗存,有灰坑、柱洞、城墙、壕沟等遗迹,遗物主要为陶器和石器等。
根据研究,灰坑和柱洞及出土的文化遗物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代文化遗存,城墙和壕沟属商代早期城址,这一发现对华南地区早期文明化进程研究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书香旅途 高铁读书驿站连点成线
智慧阅读,书香旅途。2024年12月30日,南珠高铁南宁至玉林段开通运营,广西高铁读书驿站·玉林北正式启用,标志着广西实现14个设区市高铁读书驿站全覆盖和“通借通还”。
上车借书、车上阅读、下车还书,“小且美、精且全、便且利”的阅读空间点亮旅途。2020年,广西在全国率先启动高铁读书驿站项目建设,诗与远方的文旅融合创新举措,为广大旅客提供丰富优质、智能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务,助力全民阅读深入开展,营造书香社会良好氛围。
晋京展演 “广西有戏”出圈出彩
《柳柳州》剧照。资料图片
2024年3月起,广西优秀舞台艺术作品晋京展演活动在北京火热展开。京剧《瑶山春》、桂剧《南宁女儿邓颖超》、民族歌剧《柳柳州》、交响组曲《向海之路》和音乐剧《血色湘江》等广西优秀舞台艺术作品陆续精彩亮相,集中展示广西文艺繁荣发展新气象、新成果。
“桂风壮韵”舞台作品持续出圈、出彩,“广西有戏”品牌效应不断增强,展现八桂大地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和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展示红色基因在八桂大地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聚焦广西各族人民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的火热实践,书写文化强区的精彩华章。
流量密码 演唱会经济升温
“跟着演出去旅行”“为一场演唱会奔赴一座城”成为2024年文化消费新潮,“演唱会+旅游”“演唱会+Citywalk”休闲方式备受青睐。广西尤其南宁演出市场火热,类型多元、内容丰富的演出活动轮番上演,其中“演唱会+”效应明显,助推文旅消费市场持续升温。
据统计,2024年南宁举办大型演唱会32场,接待国内外观众近75万人,广西体育中心演出场次较往年呈现翻倍增长趋势,观众与歌手的双向奔赴,激发了城市的文化内核,也为城市旅游和消费注入新活力。
广西文艺观察丨广西文艺踔厉奋发向未来
桂艺评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在文化强国号角催征和广西高质量发展时至势成的大背景下,近年来广西文艺奋楫争先、成绩亮眼:
从“0”到“1”,东西长篇小说《回响》荣摘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滕彬摄影组照《风景新观》《劳作识观》《妙境空观》荣摘第十四届中国摄影金像奖,一举填补广西在19项常设全国性文艺奖项中仅剩的两项空白。
从“点”到“面”,文学、影视、美术、书法、曲艺、杂技、民间文艺等领域高歌猛进,2024年在“五个一工程”“飞天奖”“骏马奖”“金菊奖”“牡丹奖”“山花奖”“兰亭奖”和第十四届全国美展等全国性评奖和展览展演中收获喜人。
从“创出来”到“留下来”,既重出作品,更重留口碑,电视剧《大山的女儿》在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时段热播,创造年度豆瓣评分最高纪录;彩调剧《新刘三姐》、音乐剧《血色湘江》、民族歌剧《柳柳州》等一批优秀剧目赢得专家、观众如潮好评;桂林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20年演出8000场,成就自然山水与民族文化共同孕育的经典。
出成果和出人才相结合、抓作品和抓环境相贯通,由高原向高峰迈进,广西文艺的脚步深沉而有力。闪亮成绩单的背后,既寄寓着广西文艺“取法其上、高处攀高”的坚定信念,更蕴含着广西文艺“架梁立柱、积厚成势”的战略擘画。利用好资源、创设好机制、涵养好生态,让我们在面对“未来广西文艺何以行”的时代之问时,既有信心,更有底气。
这份信心和底气来自于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自治区党委、政府坚持重锤响鼓、高举高打,对文化文艺工作的扶持力度、投入力度持续加大。2019年迄今,以“三年规划”为周期,滚动实施广西当代文学艺术创作工程,累计扶持项目131个,投入资金逾4亿元;统筹资金7000万元,设立全国第六只、民族自治区首只省级公益性艺术基金;将广西作协由自治区文联所属全区性文艺家协会调整为单独设置的副厅级群团机关,支持文学桂军发展壮大;在重要时间节点多次组织广西优秀舞台艺术、美术等“桂字号”文艺精品晋京展演展览;争取并支持承办“2024中国文学盛典·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之夜”、纪念西南剧展80周年暨第八届全国话剧优秀剧目展演、全国地方戏精粹展演等“国字号”重大文艺活动……以给人、给钱、给政策、给任务的“硬核支撑”,全面助推广西文艺高质量发展驶入“快车道”。
这份信心和底气来自于文艺创作生产机制的“夯基垒台”。涓涓不塞、是为江河,破冰除棘、是为改革。如何落一子活全局、积优势为胜势,以改革为动力,“系统性重塑文艺创作生产引导扶持激励政策体系”成为至为关键的一招。围绕加强前端扶持引导,广西开设“广西当代文学艺术创作工程”和“广西艺术基金”两条赛道,恢复实施签约文艺家制度,既抓好重大主题创作的“命题作文”,又鼓励文艺工作者个人的“自主选题”,积极营造“有心栽花花要开、有心插柳柳成荫”的生动局面。围绕加强中端跟踪指导,宣传部、文联、文旅厅、广电局等艺术门类主管部门既做“裁判员”,也做“运动员”“教练员”,主动谋划、全程介入,既把政治关、选题关,也把思想关、艺术关,最大限度确保扶持项目优品产出。围绕加强末端激励奖励,大幅提高优秀文艺作品奖励标准,给予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等重大奖项的创作团队最高400万元的奖励,改革铜鼓奖、艺术作品展览等奖项设置、办展方式、评奖办法等,全面对标国家标准,充分激发创作激情和创造活力。
这份信心和底气来自于大文艺工作格局的持续巩固。文艺创作登高原攀高峰,不能单靠“各家扫好门前雪”,更要“众人拾柴火焰高”,真正实现1+1>2。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自治区党委宣传部2022年牵头建立了广西文艺创作联席会议机制,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提到的15个门类,分别明确主责单位、协作单位及其职责分工,定期召开全体会议和通气会议,加强“重大文艺政策、重大主题创作、重要文艺奖项、重点文艺活动”的研讨会商,编撰出版广西文艺发展年度报告,建设集成“三库两平台”功能(题材库、项目库、专家库和展示平台、评审平台)的“广西文艺云”……通过让各创作主管部门思想一致、目标一致、行动一致,汇聚起文艺工作“一盘棋”的合力。
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只有干出来的精彩。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的新征程上,构筑文艺精品创作高地是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的应有之义。前行路上,仍有一座座艺术高峰等待我们去攀越、去征服,文艺桂军当志存高远、奋勇向前。新年已至,让我们踔厉奋发向未来,共同迎接广西文艺名家辈出、精品迭出的又一个春天!
2025年1月3日广西日报花山·文化观察版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