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路,
一座城,
百年穿越。
“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的第二十一季,我们邀请了闵行区颛桥中心小学的青少年来诵读《百年沪闵路》。今天,你将听到的是《等待涅槃》节选。
最初的颛桥中学不在老沪闵路上,而是在颛桥镇西街旧庙福智庵(当地人俗称西庙)的庙屋。1951年由于学生人数增加,旧校舍容纳不下,学校就在颛桥镇老沪闵路东侧,新建了一排平房,作部分教室,1953年下半年,又增建了两排平房,一座草棚大礼堂,以及食堂、门房、大操场,四周围以围墙,把学校全部迁入新址,废弃了西庙旧校舍。
在1958年前,颛桥中学基本是初中学制,直到当年8月,改为完全中学,招收了一个高中班。在2003年,初、高中分离,高中整体搬迁至都市路附近的田园路,名为“田园高级中学”,与颛桥中学完全分开。不过,田园高中总归是继承了颛中的“血统”的,又同处一地,总免不了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比如如今的颛中校长李卫军,便曾是田园高中的语文老师。这两所学校的校长,我都十分熟悉,田园高中近年来以“美育引领”办校,学生素质大为提高,本科录取率年年见涨。
相比之中,颛桥中学则落寞的多,它在现今的闵行区似乎始终是一副乡村中学的面孔。学校建设比不得那些新学校,而学生来源因受地域和政策影响也比较单一。
1951—1965年间颛桥中学的教学用房(资料图片)
其实,颛桥中学并不是籍籍无名的,也曾培养出一批的优秀人才,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有的还曾担任过省、部级重要职务。在国内饱有知名度的篆刻书法家艺术家、西泠印社社员吴颐人,就是该校58届学生。1979年6月,“文革”后该校招收的第一批高中毕业生中有一位叫陈建辉的学生,高考时取得了全县文科第一名的好成绩,一度让人对这所乡村中学刮目相看。
2016年6月,李卫军调任颛桥中学校长。其实2001年他刚从湖北师范学院毕业到上海工作时,第一份工作就是在颛中任教。两年后,颛中分出高中部,组建田园高中,他才去了那里。上任之初,他曾感慨地对我说,颛中也曾一度辉煌,而如今之状况不容乐观,自己真的压力很大。在9月份开学时,他随即提出了“凝心聚力、求真务实、攻坚克难、守正出新”的办学精神,希望能够抓住发展契机、破解发展难题,向“家门口的好学校”迈进。
两年后,在颛桥成立七十周年之际,我再问他现在感觉如何,他告诉我八个字——“兴我颛中,再创辉煌”。
这位喜欢写词作赋的小个子校长信心满满。而这所在老沪闵路沪闵路交叉口的学校能不能再次焕发勃勃生机,来一次凤凰涅槃呢?我想可以。
2023年5月起,区政协办公室、区教育局、团区委和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了“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陆续邀请闵行区多所学校的青少年一起来读好书、善读书、懂历史、爱家乡,合力推动“闵行情”读书活动落到实处。
第二十一季,我们邀请了闵行区颛桥中心小学的青少年来诵读《百年沪闵路》。这条路,历经百年沧桑,岁月洗礼,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城市化快速推进,无论是名字、形态、走向都在不断演变。要了解这条路的前世今生,首先得从路名上作番概念性的解读:无论是沪闵路,还是老沪闵路,都深深地烙上了沪闵南柘路的印记,了解了其间的来龙去脉,才会深刻感受到上海城乡百年间的变迁。
2025年1月起,第二十一季正式开启,每个工作日的21:30,我们不听不睡!
一起聆听闵行声音,发现闵行之美……
作者:吴玉林
朗读: 颛桥中心小学 四(1)班 张煜轩
编辑:汤婧娴
初审:林心怡
复审:姚怡莹
终审:刘垦博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