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速电路设计中,PCB(印刷电路板)的层叠结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合理的层叠结构不仅能够保证信号的完整性,还能提高电路板的整体性能和可靠性。本文将详细探讨PCB多层板打样中的层叠结构设计。
一、层叠结构的基本组成
PCB层叠结构主要由Core和Prepreg(半固态片,简称PP)组成。Core具有两个表层铜箔,表层之间填充的是固态材料;而PP则起填充作用,材质为半固态树脂。不同的Core和PP厚度选择可以构成多样化的层叠结构,以适应不同的设计需求。
二、层叠结构设计的先决条件
在进行层叠结构设计之前,需要明确以下几个先决条件:
单板总层数:根据单板尺寸、信号数目、电源种类以及EMC(电磁兼容性)要求,确定信号层、电源层、地层的数目,从而得到单板的总层数。
单板厚度:通常,14层以内的单板厚度可选为1.6mm,而16层以上的单板厚度则需达到2mm以上。
目标阻抗:从信号完整性角度考虑,单端信号对地阻抗一般取50Ω,差分对信号间阻抗取100Ω。
PCB材质:主要关注介电常数(Er)和材质正切值(tanδ)。Er影响高频信号的导通能力,而tanδ则决定信号的损耗。在高速电路设计中,应尽量选择Er和tanδ较小的材质,但这也相应地增加了PCB的成本。
三、层叠结构的设计流程
层叠结构设计的目标是确定信号层、电源层、地层的排列顺序,以及各层的厚度和信号线上的参数。具体流程如下:
评估信号层数目:根据布局设计和关键器件间的信号线密度,评估所需信号层的数目。
评估电源层和地层数目:根据电源种类和信号层隔离要求,确定所需电源层和地层的数目。
选择材质:根据目标阻抗和信号完整性要求,选择合适的PCB材质。
设计层叠结构:结合先决条件,设计信号层、电源层、地层的排列顺序和各层厚度。
计算线宽和层厚:利用阻抗计算工具,根据目标阻抗和层叠结构参数,计算信号线的线宽和层厚。信号的阻抗可利用Polar Instruments公司开发的Polar SI6000或者嘉立创的阻抗计算神器等工具计算。
四、层叠结构设计的案例分析
以一个16层PCB为例,该板包含10层信号层、3层电源层和3层地层。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电源平面与地平面的紧密耦合:这有助于降低阻抗,提高信号完整性。关键信号线的走线层选择:高速关键信号应走在信号完整性最好的层上,如以完整地层为参考的信号层。线宽与层厚的匹配:为获得特定的目标阻抗,信号线宽需与信号所在层距离其相邻参考层的间距相匹配。表层的使用:表层主要用作BGA器件或贴片器件的信号线扇出,不用于长距离走线。
五、高速电路中的特殊考虑
在高速电路设计中,还需特别关注以下几点:
阻抗控制:确保信号层与其参考层之间尽量以固态材料填充,以获得更好的阻抗控制效果。
正交走线:相邻平面在走线时,应采用正交走线方式,以减少信号干扰。
电源层和地层的分割:分割的电源层与地层需保持良好的耦合,以减少电磁干扰。
六、结论
PCB多层板的层叠结构设计是高速电路设计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合理的层叠结构设计,可以确保信号的完整性,提高电路板的整体性能和可靠性。在实际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单板总层数、单板厚度、目标阻抗和PCB材质等因素,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和优化。同时,还需特别关注高速电路中的特殊考虑,如阻抗控制、正交走线和电源层/地层的分割等。通过科学的层叠结构设计,可以为高速电路的稳定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