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暖心提醒,音乐相伴更有感觉~
尹秀云
本期推介影片:《姐姐的守护者》
电影中,一对夫妇为救治患白血病的大女儿,通过辅助生殖技术生育了与其基因配型一致的小女儿。出生后,小女儿通过捐献,帮助姐姐接受了脐带血、干细胞、骨髓移植。随后,姐姐身体状况越来越糟,出现了肾功能衰竭。这时母亲要求年仅11岁的小女儿捐献出一个肾脏拯救姐姐的生命。这一次,小女儿拒绝了,并将极力主张自己捐肾的母亲告上了法庭。法庭上,在各方为自己辩护的过程中,真相被一点点揭开。
医疗技术的正当性,如何界定?
在这部电影中,先进医疗技术的应用是故事的起点。因为女孩凯特身患白血病,生命垂危,她的主治医生建议其父母应用相关技术孕育一个染色体完全相配的孩子,这样的方式或许可以挽救凯特的生命。因饱含着对女儿的不舍,凯特的父母接受了建议,小女儿安娜顺利出生了。
当下,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让“定制孩子”在某种程度上变为了可能。但在自然生育过程中,后代的性别、身体特征、性格等均有不确定性,每一个孩子都因其自身而有价值,不是为了实现他人的目的而存在。
人们赞誉助人行为,但无论是家人、朋友之间的帮助,还是无情感或血缘关系的陌生人间的助人行为,其界限在哪里?当这一行为的天平一端涉及一个生命的去留,它应该建立在自愿还是可强制的基础之上?
随着科技发展和应用场景的扩展,电影中,医疗技术使用的正当性问题尖锐地凸显出来。在安娜不断帮助姐姐接受移植的过程中,她潜在地成了一种“药物”。这类现象如果有泛化趋势,无疑将引发社会的不平等,甚至可能间接导致犯罪行为。
生死间的河,何船可渡?
本片除了让观者直视医疗技术应用的复杂性,还引发人们对生命和死亡这个根本性问题的沉思。面对进退两难的境地,影片中的母亲这样描述了自己的心情:“我的人生仿佛一场火灾,一个女儿被困火里,唯一能救她的机会,是派我的小女儿上场,因为只有她认识路。我在冒险吗?合乎道德吗?我不知道。”
对于母亲来说,这绝不是一个简单的计算题。她爱自己的每一个孩子,但在奄奄一息的大女儿面前,她不得不作出优先选择。就如同在急诊室里,病情最严重的患者应该首先被抢救一样。其背后深层的逻辑是,在死亡的威胁面前,其他的损失和伤害都无法与其比肩。
影片最后,凯特经历了病痛的折磨和爱人离开的痛苦,最终选择放弃治疗,安然离去,一家人的生活也逐渐归于平静。凯特在自己并不漫长的生命中体会了何为生,也认识、理解了死亡,更懂得并获得了家人所给予的爱。这个故事始于医生、母亲对控制和主宰生命进程极其强烈的欲望,终于所有人对接受生命终点的坦然。
影片结尾,安娜独白道:“死亡只是死亡,可能没有人能明白。曾几何时,我以为来到世上只是为了救我的姐姐,但到最后,我发现做不到。我现在明白,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有过一个姐姐,她是那么好。”至此,我们也看到,无论医疗技术如何发展,真正能使人们脱离困境的不是技术本身,而是彼此之间给予的理解和关爱。
文: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 尹秀云
编辑:魏婉笛 杨真宇
校对:马杨
审核:秦明睿 叶龙杰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访问yuanben.io查询【1ARBAZYS】获取授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