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我的学生“高仿”了艾青的诗 | 重新遇见语文课①

0
分享至

“重新养育自己”是这两年社交媒体上流行的一种说法。当我们已经成年,回顾自己的成长轨迹,难免遗憾地发现小时候可能并没有被正确地对待。苛刻的要求、打击的言语,残酷的比较,也许来自父母,也许来自老师。当时的养育者各有自己的局限,好在今天作为成年人的我们已经有能力善待自己。“重新养育”可以是改变对待自己的态度,体验新的关系,也可以是换一种方法学习那些原本感兴趣,但被考试吓退的知识。

2024年我们推送了一篇文章《我的学生如何被鲁迅“圈粉”》,作者是一位年轻的初中语文老师彪老师。她在课堂上做出新的实践,让更多学生爱上鲁迅。不少读者感慨“如果上学时遇见这样的老师就好了。”

语文课,是我们从小到大最熟悉的一门课,也是让很多人头疼的课。猜不中的阅读理解、写不出的作文题、背不过的名篇名句......我们勤学苦练各种考试技能,但可能并没有在其中学会如何欣赏美的文字,如何真情实感地表达自己。

彪老师说,她经常在面对学生时想起自己小时候:“我记得当时喜欢听老师慷慨激昂地读《孟子》,记得和同学们传阅一本翻烂了的《萌芽》杂志,记得和同桌争论焦仲卿与刘兰芝悲剧的原因……也许很多人也和我一样,回想起语文课,想到的都是那些和语文考试无关的思想激荡的瞬间。遗憾的是,在我阅读欲望最强的年纪,‘读闲书’却是一种禁忌。”


电视剧《小别离》剧照。

长大后,她努力去成为自己喜欢的那种老师。发现班里的女生迷上言情小说,上课偷偷在抽屉里看(因为妈妈不允许“这种书”出现在家里,只能在学校看),彪老师和这个女生约法三章定好规矩,一周后还给她带了一本《傲慢与偏见》作为奖励。家长会前,小姑娘拿着书跑过来说:“您能帮我保存吗?这不能被我妈看见。” 她们就这样结成了联盟。她还和一位一身反骨的“困兽少年”聊金庸,聊科幻,慢慢感受到他不再把自己当“管理者”,能向自己敞开内心世界。她不再是班主任,而是一个和他一样的读者。她始终相信,对于能一起聊文学的人,孩子们总归不会有太大的敌意。

在课堂上,她也不断“折腾”:讲议论文时,让学生分析《奇葩说》里辩手的论证逻辑;讲新诗时,让学生高仿诗人的作品以假乱真;讲鲁迅时,让学生分声部朗诵两个时空的《故乡》;讲《桃花源记》时,把《哈利·波特》和《纳尼亚传奇》主人公进入“异世界”的片段拿来比较……在学业任务的缝隙里,她在努力给学生构建一种宽松、活跃的“语文生活”。某种程度上,她也在用这种方式“重新养育自己”。

语文课不仅是曾经的考试科目,更是一种精神资源。学习语文,更重要的是学习真善美。也许在最喜欢“读闲书”,最有表达欲望的年纪,很多人错过了语文课。我们将推出“重新遇见语文课”系列,在这个系列中,我们跟随彪老师的课堂,重新感受各种文类、体裁,走近那些耳熟能详的作家。希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能和自己年少时的内心重逢。

撰文|彪老师

网友问李诞:“你为什么要写诗?”李诞不解地反问:“写诗需要问‘为什么’吗?人在25岁之前,不都应该是诗人吗?”

可是现在的年轻人,似乎离诗歌很远了。

九年级语文教材开篇就是一个诗歌单元,除了一首《沁园春·雪》,剩下的都是新诗。其中包括柯岩的《周总理,你在哪里》,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余光中的《乡愁》,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和穆旦的《我看》。这几首诗无论从风格上还是题材上都各有特点。我想如果能带学生沿着这几首诗读开去,一定可以看到新诗内部丰富的景观。我还兴冲冲地想,要带学生一起写诗,出学生诗集!

没想到当我在课堂上说我们要学习写诗时,学生却咧着嘴抗议:“最受不了这种矫揉造作的东西!”“写诗不就是回车加空格嘛!”“正经人谁写诗啊!”


电视剧《小别离》剧照。

“正经人谁写诗啊!”

听到学生抱怨的那个瞬间,我当然可以搬出班主任的气势”镇压”他们,但学生对文体的偏见不会被一种叫“课堂纪律”的东西消除。于是我临时决定调整教学顺序,在讲课之前先给他们看点“非主流”的诗。

首先是陈黎的一首很怪的诗,整首诗分三段,第一段只有一个“兵”字密密麻麻的反复出现,到第二段变成交替出现稀稀疏疏的“乒”和“乓”,再到最后一段一排排的重新密密麻麻的“丘”。


诗人陈黎著名的图像诗《战争交响曲》。

我让学生猜一猜这首诗在讲什么。学生哪儿见过这么奇怪的诗,一下就顾不上牢骚,开始玩脑筋急转弯。最后他们在我的引导下猜到,这是一首关于战争的诗。诗人用字形去模拟“兵”阵亡的过程,“兵”是严阵以待的士兵,“乒乓”是战争中不断出现伤员,剩下的人越来越少,“丘”是战士们纷纷倒下,化作丘陵。这是一首展现战争残酷的诗,诗的名字叫《战争交响曲》。

这时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我又让他们猜北岛的《生活》,一首只有一个字的诗:“作者用一个字来表达对生活的感受,你们猜猜是哪个字?”

“累!”

“困!”

“烦……”

“6……”(哄堂大笑)


电视剧《小别离》剧照。

我继续给提示:“刚刚大家说的都是一种感受,但是诗人用了一个具体事物来表达这种感受,大家想想会是哪个字呢?”

“牢!”

“囚!”

“井……”

同学们的这些答案已经实现了将抽象感受具象化的跨越,当我揭示谜底“网”的时候,同学们拍着大腿,咂摸着“网”字的复杂性,它是一种无处不在的束缚,也有“束缚”之外的其他含义,比如人与人之间紧密的情感联系。在猜谜语似的氛围里,学生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讨论诗歌了。

接着我给学生看了打工诗人许立志的诗:

《流水线上的兵马俑》

沿线站着

夏丘

张子凤

肖朋

李孝定

唐秀猛

雷兰娇

许立志

朱正武

潘霞

苒雪梅

这些不分昼夜的打工者

穿戴好

静电衣

静电帽

静电鞋

静电手套

静电环

整装待发

静候军令

只一响铃功夫

悉数回到秦朝。

我解释道:“这首诗是许立志在工厂打工时创作的,他用‘兵马俑’来形容在流水线上工作的工人,你们觉得他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比喻呢?”

有的说是因为工人们像兵马俑一样面目模糊,有的说是因为工人们像兵马俑一样被束缚在岗位上。我点点头,继续说:“许立志的诗不仅仅是对工人生活的描述,更是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他用‘兵马俑’这个形象,让我们看到了工人们在现代社会中的处境和命运。”

大家的情绪很自然地被沉下来,在读懂诗的那一刹那,发出轻声的叹息。有那么一个瞬间,我感觉我和学生都被某种很沉的东西坠入深海。学生也由此明白,诗歌不是才子佳人的专利,不是矫揉造作的装饰,它可以承载更现实的、更深厚的情感。

“这首诗是什么颜色的?”

在学习完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之后,我选择了《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下文简称《雪》)作为拓展阅读。《我爱这土地》中,“土地”代表的是家国,而《雪》中呈现的是“土地”上的人民。

这首诗很长,那一声声重复出现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不断回旋,如寒风呼号,永不止息,正如古老中国的日子。读此诗需有对“声音”的感知,也正因如此,我执着地把这首长长的诗完整地朗读给学生。联系起之前学过的古诗《卖炭翁》,那何尝不是古老年代里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呢?可能许多的文人脑海中都无法忘掉这样的场景:风雪之中,受难者佝偻着身子,在饥馑的土地上艰难前行。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节选)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那些被烽火所啮啃着的地域,无数的,土地的垦植者失去了他们所饲养的家畜失去了他们肥沃的田地拥挤在生活的绝望的污巷里;饥谨的大地伸向阴暗的天伸出乞援的颤抖着的两臂。中国的痛苦与灾难像这雪夜一样广阔而又漫长呀!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讲完艾青的代表作,我还补充了穆旦的《赞美》,兴冲冲地拿来给学生布置了鉴赏任务,自己也参考着《中国现代诗导读(穆旦卷)》中的解读,一句一段地分析,结果那堂课却上得很失败,像在给文言文加注释。学生一边表示费解一边吐槽:“知道了,读不懂的就是诗。”

《赞美》(节选)

走不尽的山峦的起伏,河流和草原,

数不尽的密密的村庄,鸡鸣和狗吠,

连接在原是荒凉的亚洲的土地上,

在野草的茫茫中呼啸着干燥的风,

在低压的暗云下唱着单调的东流的水,

在忧郁的森林里有无数埋藏的年代。

它们静静地和我拥抱:

说不尽的故事是说不尽的灾难,沉默的

是爱情,是在天空飞翔的鹰群,

是干枯的眼睛期待着泉涌的热泪,

当不移的灰色的行列在遥远的天际爬行;

我有太多的话语,太悠久的感情,

我要以荒凉的沙漠,坎坷的小路,骡子车,

我要以槽子船,漫山的野花,阴雨的天气,

我要以一切拥抱你,你,

我到处看见的人民呵,

在耻辱里生活的人民,佝偻的人民,

我要以带血的手和你们一一拥抱。

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下了课,我嗓子冒烟,瘫坐在办公室,这显然不是好的读诗方式。或许可以换个讲法呢?


电视剧《小别离》剧照。

于是在另一个班的课上,我先提出了一个问题:“这首诗叫‘赞美’,在你的印象中,这个词是什么颜色的?”学生几乎想都没想,纷纷回答“红色”“黄色”……总而言之,是明亮的、热烈的颜色。于是我接着问:“那这首诗给你的感觉是什么颜色的?” 学生犹豫片刻,咂摸着说“黑色”,也有的说“褐色”。那这种“黑色”的感觉从何而来呢?

学生便去寻找诗中的意象,学生首先找到“河流”“草原”“野花”,按理说意象的色调并不晦暗,那么混沌感从何而来呢?细读发现,这些有生命力的事物都依托于“荒凉的亚洲的土地上”,施以“干燥的风”“低压的暗云”“忧郁的森林”……

为什么作者用这种深色的调子表达自己的“赞美”,甚至有一种“苦哈哈”的感觉?《赞美》一诗的写作时间是1941年,当时正值1937年后全民抗战,穆旦的“赞美”决不是单纯的高唱颂歌,他将全诗的情绪定位于一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悲壮与坚决。在诗歌第二段和第三段里,作者塑造了一个“农夫”形象,这个具象的人物形象其实是一组群像的缩影。“一个农夫,他粗糙的身躯移动在田野中”,这位农夫我们认识,在艾青的诗里,在杜甫的诗里,我们都曾见过这样的身影。

而穆旦的这首诗除了展示底层人民的生存苦难,还难得地展现了大时代中底层人民的“无措”:“多少朝代在他的身边升起又降落了,而把希望和失望压在他身上,而他永远无言地跟在犁后旋转。”朝代的更替如日月之行,是庞大的、耀眼的、灼热的,然而底层的百姓是渺小的、佝偻的、枯槁的。然而作者要赞美的并不是“升起又降落”的宏伟史诗,而是史诗下作为注解的人民。

“他只放下了古代的锄头,再一次相信名词,融入了大众的爱。”“坚定地,他看着自己溶进死亡里。”是啊,在充满“主义”的时代,在一次次革命的浪涛中,他“古代的锄头”似乎显得落后。一知半解中,他接受了“名词”的感召,慷慨奔赴人群。最终,在作者的反复咏叹下,“然而一个民族已经起来”。在荒凉的土地上支撑着自己身躯的,又何止是农夫。

一层层剥离下来,用了一节课的时间,学生在不断追问中逐渐能够进入这首诗的氛围,也能尝试着思考,这种看似低声部、灰色调的“赞美”背后,是更深切的对底层苦难的共情和赞颂。快下课时,教室最后一排靠窗的男孩子侧身拍着大腿感叹:“我天哪,这首诗写得真的是……”

“你比艾青还艾青!”

从艾青到穆旦,我们读了很多首关于“土地”的诗。接下来,我准备和学生一起玩点有意思的。我把艾青的诗《死地——为川灾而作》挖掉几个句子,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艾青诗歌风格的认识进行“高仿”。第二天的课上,我们将召开“艾青诗作鉴别会”,学生需要找出混淆在“高仿”中的艾青原作。


仿写作业题目。

请你猜一猜,下面几首诗中,哪一首是艾青的原作?


鉴别会上,同学们争论不休,分析得头头是道:

“你看作品一这一连串的形容词!多像‘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那句!”

“你看这意象,麦子、枯枝,这多艾青啊!”

“这个作品二很有意思啊,把饥民比作婴孩,向着大地母亲挖掘粮食,正好和‘地之子’照应……”

“不好说啊,看作品三也挺像的……”

经过充分的讨论后,我请大家投票,学生仿作竟以一票的优势超过艾青原作。最终,我揭晓答案,真正的艾青原作是作品三。

一瞬间,选对的同学振臂高呼。选错的学生捶胸顿足,对着学生作者哀嚎:“太能伪装了吧!你比艾青还艾青!”

在高仿与鉴定过程中,凭借仿写“瞒天过海”的同学获得了创作的成就感,而大多数同学也在判断、分析的过程中更了解了艾青诗歌的多层内涵。

那么艾青的原作到底好在哪儿呢?


前边两空将饥民的手比作“冬天的林木的枯枝般的手”,伸向“死亡的大地的心脏”。这两句定语较多,突出“挖掘”之艰辛漫长,可以起到加强语势的作用,和《我爱这土地》的句式很像。而结尾处的“草”“麦秆”为什么没有定语?因为灾民的死亡是脆弱短暂的一瞬间。可以料想“草”和“麦秆”一定是干枯的,强风吹过时,它们的折断也一定是瞬间发生的,和前半节“挖掘”的漫长形成对比。求生的时候漫长艰辛,而死亡的到来只是一瞬,诗歌的节奏也跟着情感变化。最后,用“哑”和“僵硬”来形容河畔与田原的状态,赋予其人格化的特征,山河受灾,也同土地上的“地之子”一样,处在“生命消亡”的状态中。

这是学生第一次尝试写诗,下节课,我们要仿照余光中的《乡愁》、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等篇目,尝试使用意象、给意象翻新,写一首属于自己的诗。13岁的孩子如何写“情诗”?如何在诗里吐槽校园生活?如何给经典意象打上自己的烙印?

同学们,我们下节课见。


彪老师学生“高仿”的艾青诗作。

作者/彪老师

编辑/荷花

校对/赵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等着发工资,结果单位发了一堆消费券!员工爆料:领导级别越高,分得越多!律师称“违法”,人社部门:已接到投诉

等着发工资,结果单位发了一堆消费券!员工爆料:领导级别越高,分得越多!律师称“违法”,人社部门:已接到投诉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1-06 17:16:16
爱好历史,史料都是从哪里来的?

爱好历史,史料都是从哪里来的?

无心镜
2025-01-06 08:37:18
在美27年却未改变国籍,今携千亿资产撤出,把95%投入中国市场

在美27年却未改变国籍,今携千亿资产撤出,把95%投入中国市场

老闫侃史
2025-01-07 09:00:03
数字会说话:我国艾滋病人数已超美国,主要源头剑指某类留学生

数字会说话:我国艾滋病人数已超美国,主要源头剑指某类留学生

大道微言
2024-12-27 18:26:46
带男孩和带女孩的体验果然不一样!网友:我老公哭着和我说命苦!

带男孩和带女孩的体验果然不一样!网友:我老公哭着和我说命苦!

滑稽斑马呀
2025-01-07 02:26:12
隐瞒球迷15年!广州队解散原因曝光,身背80亿欠款,资金都填坑了

隐瞒球迷15年!广州队解散原因曝光,身背80亿欠款,资金都填坑了

小金体坛大视野
2025-01-07 09:33:13
人心散了,再高端的武器也赢不了胜利

人心散了,再高端的武器也赢不了胜利

吴女士
2024-08-14 10:12:38
美国国防部:批准向日本出售价值36.4亿美元的导弹

美国国防部:批准向日本出售价值36.4亿美元的导弹

财联社
2025-01-03 14:32:11
48岁荷兰传奇出任印尼队新帅!签约2+2年,目标力压国足进世界杯

48岁荷兰传奇出任印尼队新帅!签约2+2年,目标力压国足进世界杯

我爱英超
2025-01-06 18:40:31
女篮惊现五双基拉-雷诺兹爆砍14+18+12+11+10 篮球史上第11次

女篮惊现五双基拉-雷诺兹爆砍14+18+12+11+10 篮球史上第11次

直播吧
2025-01-06 15:18:11
身价过百亿,坐拥北京一条街,出门私人飞机,京圈内的富婆都有谁

身价过百亿,坐拥北京一条街,出门私人飞机,京圈内的富婆都有谁

风谈笔录
2024-08-30 13:50:02
存在“串通投标”行为是否一定构成串通投标罪?遵义养老服务建设项目串标调查

存在“串通投标”行为是否一定构成串通投标罪?遵义养老服务建设项目串标调查

红星新闻
2025-01-06 23:52:18
西伯利亚零下63℃村庄:车整夜不熄火,水果比肉贵,一个苹果30元

西伯利亚零下63℃村庄:车整夜不熄火,水果比肉贵,一个苹果30元

书雁飞史oh
2025-01-04 16:51:09
伏击利器!瑞典AT-4火箭筒在乌克兰伏击俄罗斯军队中大显神威

伏击利器!瑞典AT-4火箭筒在乌克兰伏击俄罗斯军队中大显神威

军迷战情室
2025-01-04 16:48:10
杨绛:记住,和周围人搞好关系的秘诀就是,不要分享任何开心的事

杨绛:记住,和周围人搞好关系的秘诀就是,不要分享任何开心的事

诗词中国
2024-12-30 12:45:52
退休金很高或者存款很多,晚年却不会幸福的3种老年人,希望没有你

退休金很高或者存款很多,晚年却不会幸福的3种老年人,希望没有你

平祥生活日志
2025-01-07 09:05:19
美国人民遭受苛捐杂税的盘剥愈益严重 1975年1月4日《人民日报》

美国人民遭受苛捐杂税的盘剥愈益严重 1975年1月4日《人民日报》

那些看得见的老照片
2025-01-05 17:19:25
曾在休城效力两个赛季!伍德晒火箭主场照:第二个家

曾在休城效力两个赛季!伍德晒火箭主场照:第二个家

直播吧
2025-01-06 21:33:27
项立刚反驳胡锡进,说战争能拉动中国经济,存在三个错觉

项立刚反驳胡锡进,说战争能拉动中国经济,存在三个错觉

读鬼笔记
2025-01-06 20:12:42
张靓颖新风格大揭秘:性感值爆表,谁看谁迷糊!

张靓颖新风格大揭秘:性感值爆表,谁看谁迷糊!

娱不咸
2025-01-06 21:50:02
2025-01-07 10:19:00
新京报 incentive-icons
新京报
好新闻,无止境
474986文章数 249617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教育要闻

北京市西城区初三期末作文下水文:“认真对待每一程”

头条要闻

牛弹琴:一觉醒来加拿大政府垮了 特鲁多活成政治笑话

头条要闻

牛弹琴:一觉醒来加拿大政府垮了 特鲁多活成政治笑话

体育要闻

广州队解散,一场注定徒劳的自救

娱乐要闻

星星女友辟谣!还未取得联系

财经要闻

中国石油多名干部坠入政治骗子迷魂局

科技要闻

今年CES,AI唱主角:黄仁勋打头阵

汽车要闻

10万元级无图智驾 悦也PLUS全路况实测

态度原创

家居
旅游
艺术
公开课
军事航空

家居要闻

奶油空间 自然晋开四季城

旅游要闻

银川两座古塔因地震暂停参观,正研究维修方案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军事要闻

俄国防部宣布夺取库拉霍沃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