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镇江西津渡景区,见山楼西侧距离百米的新河路42号,有一座曾经声名远播、历史悠久的古刹--超岸禅寺。
千百年来其一直坐落于此,陪伴着西津古渡的繁华与沉寂不曾离开。
超岸寺原名玉山报恩寺,为江中岛寺,始建于元代至大年间(1310年),明代弘治年间重修,当时有水府殿、观音殿、观澜亭、藏经阁、钓鳌台等建筑。
清代康熙年间,玉山和陆地相连,渡口移到寺院附近,遂定名超岸寺,取佛教“超渡众生,同登彼岸”之意,主要作为渡江民众祈福保平安的宗教道场,为金山江天禅寺下院。
清代码头遗址与超岸寺相对位置
1954年长江大洪水水位记录
咸丰年间由于太平天国战乱,寺院被毁。后在光绪、宣统年间又陆续重修,是全国仅存的古渡宗教文化遗址。
2007年3月,镇江革命历史博物馆搬离该地,交还镇江佛协,超岸寺得以原址恢复。至今,该寺已重建了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偏殿等建筑,但并无实际宗教运转。
超岸寺在兴盛期,是与镇江金山寺、定慧寺齐名的大寺。明代中期全国仅有的三部《大藏经》,其中之一就藏于该寺内。
随着镇江英租界的出现和国内新派思潮的蓬勃发展。清末开始,佛教生存与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超岸寺的处境也无可避免。
光绪十五年( 1889 年),镇江怡和洋行为了扩大业务经营范围和地盘,有意蚕食超岸寺的地基,并玩弄手段,借口原租地面积不足,要求在江水涨潮时重新丈量基地,被当时的超岸寺主持据理力争,戳穿了计谋,未能得逞。
民国十四年(1925年),守培法师考虑如何振兴佛教,提高僧侣素质,培育人才,于是在超岸寺创办玉山佛学社(后改为玉山佛学院),招收青年学僧。后来的镇江竹林佛学院和焦山佛学院,无不受到其莫大的影响。守培法师也被尊称为“江苏僧教之母”。
这所玉山佛学院在抗战初期被迫停办,但办学期间培养了大量的民国佛教人物,并远及台湾、港澳、东南亚。
民国时期,对汉藏关系起了重要影响的汉人喇嘛--邢肃芝(即碧松法师、洛桑珍珠格西仁波切),就是出自超岸寺。(其人起步于镇江海关在超岸寺举办的大白伞护国熄灾法会,担任书记一职)
1940年代镇江地图中的超岸寺
随着西津渡区域的文旅业态发展,城市化方向转移、以及区域内人口的回归,超岸寺能否更加精致的展现在世人面前,并长久保留下这一段古渡宗教文化记忆,还是得交给时间去验证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