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信息泛滥却又高度可控的可视化时代,我们时常发现,真正有价值的系统性思考,往往会被冠以“敏感”之名,进而被某些平台以审核为由,屏蔽在大众视野之外。而那些本应被更多人看到、听到、思考的故事,就这样被淹没在无尽的碎片化娱乐中。既然影像的形式难以突破屏障,那就不妨选择用文字来记录与表达所思所想。无论形式如何受限,思想终将穿透阻隔,抵达那些愿意倾听的人。
1月5日,《台州宣言》解析会暨吉利控股亚冬冰雪体验之旅在哈尔滨举行,这是吉利控股集团2025首个开年活动。而要读懂《台州宣言》,必须先要读懂吉利在2007年发布的《宁波宣言》,这两份宣言前后跨度16年。通过对比两份宣言的异同之处,可以对吉利汽车发展有更直观的了解。
吉利发布《宁波宣言》的背景要从2004年中国汽车价格战开始讲起。当时令行业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夏利降价,经过3次调价后,直降幅度近2万元,夏利被行业称为“跳水冠军”。这让很多民营车企感到压力很大,其中也包括李书福在内准备和夏利将价格战打到底。但坐下来思考之后,李书福做出了一项决定,他带领吉利的高管团队几乎走访了中国所有的车企,尤其是到访天津一汽。
当李书福看到天津一汽工厂从丰田引入精益化生产流水线后,深刻明白了一个道理,吉利没有输在价格上,而是输在了技术和品质上。也就是从这时开始,吉利在2004年到2006年间重点做了三件事。
第一,李书福带领所有的高管团队密集参加跨国车企全球车展,充分吸收学习先进技术;第二,开始在品质和工艺上寻求解决办法;第三,他带领吉利整个技术团队开始研发属于自己的发动机系统。
在2006年,中国汽车行业发生了两大关键事件:第一,WTO承诺的25%进口关税取消,其次是国产车和合资CKD件组装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很多人认为“狼来了”,中国汽车将受到跨国车企的冲击,但李书福却认为这是一次绝佳的学习机会。他指出,随着中国市场越来越开放,跨国车企注定引入的资源和产品就越多,这对于中国汽车学习是一件好事。其次,他看到在2006年下半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已经出现金融危机前的疲软。李书福意识到,中国经济和发达国家的经济并不同轨,这是一次中国汽车和全球汽车接轨的好契机。结合此前吉利汽车谋求品质向上的需求,李书福在2007年提出了《宁波宣言》,将吉利从过去“造老百姓买得起的车”向“造老百姓买得起的精品车”转变。
“精品”二字,也说出了吉利的三个心声:第一,吉利从过去的模仿外资逆向开发思路正式向正向开发模式转变;第二,吉利开始积极寻求全球的技术和商业合作;第三,吉利将代表中国汽车企业与合资车企真正的展开一场技术大竞争赛跑。
吉利发布《宁波宣言》之后的几个月内迅速开始了行动,比如淘汰原来的廉价“老三样”——豪情、美日、优利欧的生产线,随后又推出了精品“新三样”——远景、金刚、自由舰的生产线。同时,吉利广泛开展与国际车企之间的交流,这也就有了后来大家熟知的2010年吉利并购沃尔沃的成功案例;2012年至2013年前后,吉利在欧洲成立中欧技术研发中心(CEVT);2013年至2014年,吉利推出了最美中国车博瑞博越;再到2016年2017年,吉利推出了基于CMA架构上打造的领克。
经过十年时间,在《宁波宣言》指导下,吉利从过去的那个敲敲打打的小作坊,成长为代表中国民营车企和世界汽车强国竞争的一张名片。记得吉利汽车在《宁波宣言》中提到的几个关键性口号,吉利不打价格战,要打技术战、品牌战、品质战、服务战、道德战。这些16年前提出的关键词放在当下,不仅不过时,反倒恰逢其时。
和当年《宁波宣言》相比,今天吉利发布的《台州宣言》时代背景已经是大变天。过去吉利面对的是汽车产业竞争规则,但今天随着智能化、新能源发展趋势不断深入,吉利面临的对手是不可预测的。
对此吉利汽车在内部也做过很深度的讨论,2020年前后,吉利汽车内部出现两种声音。一种声音认为,吉利应该继续在燃油车与合资企业间进行硬碰硬的抗衡,继续夯实自己的技术;另一种声音认为,新能源是大势所趋,吉利必须要不遗余力去布局。面对两种声音李书福从来不是武断的决定,而是定下了油电同轨的发展模式,既不放松过去在燃油车技术上的积累,同时又要强化自己在新能源赛道上的发展路线。得益于此,外界看到了吉利2020年至2024年近4年时间,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跑马机制”,这也就是大家为什么常说吉利在发布《台州宣言》前总在变的原因。
通过这套跑马机制,吉利在新能源赛道上,围绕规模形成了银河系列的新能源产品矩阵,如银河星愿、银河E5、银河星舰7,以及接下来将发布的一系列车型。
除了产品,吉利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技术垂直整合闭环。神盾短刀电池解决了电池成本的同时,还解决了铁电池的安全和品质;11合一电驱在20万市场内找不到任何一个竞争对手;Flyme Auto智能座舱上车,让20万规模化的智能新能源汽车智能座舱体验,由过去的“有没有”变成了现在“好不好”的标准;GEA架构带来的变化,更是让过去在油改电路线上开发插混和纯电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吉利在规模化新能源汽车市场上打出了品质战、技术战。
在高端化市场,领克在25万以上的插混市场拔得头筹。除此之外,极氪2024年单车价格稳居在30万元以上单车均价超过奥迪,让极氪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豪华品牌。在高端化技术领域,吉利汽车拥有金砖电池、高性能碳化硅电驱、800V架构、ZEEKR OS 4.0 系统、数字化底盘、SEA架构等,充分证明了中国在高端新能源汽车战略角逐中,形成了自己的成熟商业模型。更重要的是,这些显性的技术与产品成果说明,吉利已经度过了投入期开始进入到了产出期。
在规模化赛道上,随着接下来银河系列产品的推出,保守估计到2025年年中或年底前,银河系列月销超15万辆将是大概率事件,如果再加上中国星等燃油混动车型,吉利品牌月销超20万辆,是看得见的事实。围绕高端化,随着极氪和领克的合并,两个品牌在今年年底实现月销6万至8万辆也是非常现实的事。
对于现在的吉利来说,打江山难,坐江山更难。当年的李书福既有野心又有激情,他善于学习思考,也善于运用《宁波宣言》的战略打法,给吉利打出了一片天地。今天中国汽车企业涌现的许多后来者更具激情和野心,吉利也从当年的学习者变成了学习对象,人们将吉利放在显微镜下不断研究。
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与规则,面对一批又一批的后来者,除了显性成果,《台州宣言》还有几个外界与行业可能没有感知的前瞻隐性商业价值。
第一个隐性价值,人才。细心的人发现,在《台州宣言》中,吉利重点谈到了人才。早在2011年中国出现用工荒的时候,李书福就提出人才和商业并举的思想。李书福从造车的第一天起,就在临海基地既建工厂又建学校。他认为,人首先要有一技之长,所以培养技能是基础。除此之外还要尊重人才的成长,让人才发现自己所创造的商品价值,这样商品才会精益求精,这就是李书福所提出的人才尊重。数据显示,30年的教育投入,吉利旗下院校已培养了近20余万毕业生,其中80%进入全国相关行业就职,相当一部分为汽车产业人才。
还记得2010年,吉利并购沃尔沃后,所有人都会问吉利一个问题,凭什么能成功?对此李书福将其归纳为是对人才的融合。为了开拓全球国际化并购提供跨国型企业文化融合支撑,吉利在三亚学院成立全球型企业文化研究中心,旨在解决全球合作中人与人交流合作的方式方法。李书福认为,中国汽车接下来的全球化,必须培养符合全球消费者的人才观,这是《台州宣言》布局的第一个隐性商业价值。
第二个隐性价值点,能源战略。今天提到新能源,大家往往想到的就是电动化,但电动化不等于新能源。在过去20年时间里,吉利一直在做一件事,就是布局醇氢汽车。目的很简单,我国是一个 “富煤、少气、贫油”的能源结构,看似节油的电动化路线,本质上还是依靠火电这个灰色能源在支撑发展。吉利要结合中国能源国情,跑出一条符合中国新能源结构的出行体系。为此李书福一干就是20年,并且解决了甲醇汽车动力、缸体稳定性等一系列问题,打通了围绕甲醇制造、生产、运输的整个链条。在今年哈尔滨亚冬会上,吉利提供了350辆醇氢电混汽车,沈阳也将打造为“甲醇汽车第一城”,开始布局甲醇汽车的相关产业。
第三,围绕智能化领域,李书福提出了天地一体化的概念。和大家想象的低空经济不同,李书福除了布局低空经济外,还在布局低轨卫星、星睿智算中心、端到端大模型、龍鹰一号芯片等一系列体系。相比于规模化产品技术,这些外界可能听到的很少,但是接下来随着智能汽车甚至是无人驾驶越来越与人们的生活接近,未来的基站很可能要从地球建到太空上。能够做到这种程度的车企,很可能只有吉利。这三个隐性价值,人们在3年到5年之内很可能看不到商业成果,但对于李书福来说,这是他值得长期经营、投资和运营的隐性价值,甚至比现在大家看到的显性价值更高。
从《宁波宣言》到《台州宣言》,前后跨度16年,对于一个人来说,人生能有几个16年?但对于一家成熟的跨国车企来说,16年时间并不算长。李书福打造的吉利或许和大家认识的许多“只看今天”的企业不同,他一直有一个基业常青梦,而这个梦不是一年两年内就能实现的,人们自然也不能用一到两年的目光去看待《台州宣言》。请用十年时间来审视《台州宣言》,与时间做朋友,等待这些吉利的这些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商业规划一一变成现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