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公布的肇庆市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中,共有26人入选。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播者,他们的存在赋予了非遗鲜活而持久的生命力。如何做好“承”和“传”,将肇庆非遗发扬光大?近日,记者采访了此次入选的3名传承人,探讨其让非遗保持活力、创新发展的“秘诀”。
肇庆梁氏中医杂病诊疗法传承人吴社泉:成立中医传承工作室
吴社泉于1984年从事中医,历任肇庆市中医院大内科主任、梁剑波学术研究中心主任兼肾病科主任、国家中医药局中医重点专科肾病科学科带头人,真正通过传承非遗救死扶伤、造福百姓。虽然现在已过退休年龄,但他还坚持每周一至五坐诊为患者看病。
作为“肇庆梁氏中医杂病诊疗法”第五代传人,吴社泉时刻牢记前辈教导,践行医者仁心。1993年,吴社泉跟随第三代传人梁剑波学习,2002年师从第四代传人梁宏正,多年来不断研究梁氏中医药学术思想,在实践中融会贯通,逐渐形成了具有个人特色的学术理论和行医风格,不断丰富肇庆梁氏中医杂病诊疗法的内涵。
为了更好地挖掘、推广前辈经验,吴社泉主持成立了岭南中医学术代表梁剑波、梁宏正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国家项目),组织开展多项科研、学术活动,发表论文和出版专著,还开设了个人中医工作室(省中医药局项目),收徒传道授业。至今,吴社泉已有80名传承弟子。他言传身教,把毕生所学倾囊相授,为肇庆中医药事业发展储备人才,薪火相传。
对于下一代传承人的医德、医术,吴社泉有着更高要求。“立人先立德,心里要装着群众,要热爱中医,治学严谨,精益求精。多实践和完善梁氏流派特色疗法,并进行广泛推广,为患者带去福音。”吴社泉说道。
粤剧肇庆传承人朱蕴怡:送戏进校园
记者采访时,朱蕴怡正忙着备演。“最好的传承就是让更多人欣赏到精彩的粤剧节目,爱上粤剧,用实际行动来推广、传承粤剧文化。”她说。
在肇庆乃至广东的粤剧界,提到朱蕴怡(朱女)无人不知。她是著名粤剧花旦,肇庆粤剧团领衔主演,是粤剧肇庆第三代传人。在朱蕴怡看来,粤剧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并已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让粤剧文化代代传承是我们的传统、义务和责任。我的师傅、我的老师们是这么教我们的,我也是这样教给后辈的。这是一个绵绵不绝、薪火相传的事业。”
对于粤剧传承,朱蕴怡注重从青少年着手。近10年来,她长期随团送戏进校园,远至偏远山区的教学点,肇庆各镇村数百所学校都留有她的声音和足迹。她还多次到大学举办讲座,一心一意做好粤剧的传承普及工作。“我要将粤剧的‘根’深扎于肇庆大地,更好地让它开枝散叶。”朱蕴怡深情地说。
花香自有蝶飞来。2023年,本硕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民族声乐系的欧海诗,在获知朱蕴怡的事迹后,专程来到肇庆求学,拜在朱蕴怡门下,系统学习了粤剧发声、粤剧音乐等。在朱蕴怡的悉心教导和自身努力下,她掌握了粤剧唱功、做工、传统唱腔等重要技艺,并成为粤剧肇庆第四代传人。
玉雕(四会玉雕)传承人郑国柳:收徒授业传薪火
一块翡翠原料,经过郑国柳巧妙设计创作后,外观变得栩栩如生、意境深远,让观众赞叹不已。
作为四会玉雕第三代传人,郑国柳在雕工上有着深厚功底、精湛技艺,更有个人特色。他没有将这“祖传秘方”藏着掖着,而是“晒”出来,让更多年轻人掌握,发扬光大。
郑国柳在少年时期就开始学习木雕,2001年跟随四会玉雕第二代传人萧水凤学习传统玉雕技艺,经过20多年的刻苦学习和实践,现已精通浅浮雕、圆雕、镂空雕、拉环技艺等雕刻手法,并创作了佛教禅宗系列、农家系列、童趣及红色革命等题材作品,有的作品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永久收藏。他可以将人物、山水、仿古器皿和花鸟等雕刻题材发挥到极致,并总结出一套俏色雕刻理论,即根据巧色及玉石形状,打造出色彩“天人合一”的意境。
为将四会玉雕技艺传得更远更广,郑国柳经常走进学校,向学生讲授玉雕知识,分享在创作上的成就和经验。在接收徒弟时,郑国柳对人品、雕刻水平等都有较高的要求。“我会将技艺倾囊相授,希望徒弟在学到我技艺的同时,也肩负起传承重任,这样才能将四会玉雕薪火相传。”
如今,郑国柳在技艺实践中较具代表性的徒弟已超过10人,他们所创作的作品在各项大赛中屡获金奖,有多人已取得高级工艺美术师、中级工艺美术师以及高级技师资格。看到徒弟们在行业中取得好成绩,并已开始带徒授艺,郑国柳甚是欣慰。
全方位做好肇庆非遗保护和传承
记者从肇庆市文广旅体局了解到,我市积极做好非遗的确认、立档、宣传、弘扬等工作,不断提升非遗系统性保护水平。截至2024年年底,肇庆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人、省级23人、市级115人、县级231人,建有肇庆市非遗展示馆、端砚博物馆、龙舟博物馆等场馆。
我市借助中国非遗博览会、深圳文博会、全国文房四宝艺术博览会等大型展会,以及“国际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传统节日等重要节庆,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非遗展示活动,促进肇庆非遗广泛传播。我市还制作《小城大匠——肇庆传统工艺系列微视频》,在社交平台广泛传播肇庆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风采,取得较大反响。
在非遗传承体系建设上,从2014年开始,肇庆学院招收全日制本科工艺美术专业学生,以培养砚雕专业方向为主,现为省级特色专业,已培养毕业生200余人。肇庆市技师学院开设的端砚人才传承非遗技艺专业,毕业生中有80%以上从事端砚行业。近年来,我市接受培训教育的端砚从业人员近千人次,一大批青年雕刻师脱颖而出。
为让非遗扎根更深,传播更广,我市面向中小学生开展以肇庆非遗和肇庆传统文化故事为主题的展示展演活动,得到文化旅游部门、教育部门、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非遗工作站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取得了良好成效。
市文广旅体局表示,我市将以广府文化(肇庆)生态保护区创建为抓手,切实做好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推动我市非遗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肇庆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 杨永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