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社抛出预言,即将出炉的中国2024贸易顺差总额,很有可能将会突破万亿美元!
据官方媒体报道,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国高端制造业表现亮眼,在全球市场上彰显出竞争力与影响力。其中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合计出口额突破万亿元大关,组成了国货出海的“新三样”。
回想多年前,我国出口往往集中在服饰、家具、小商品等低技术门槛、低附加值领域,被西方扣上了“低端制造”、“以量取胜”等刻板印象。而如今,中国制造已全面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曾经看轻我们的外媒,如今也只得承认:“中国制造已近乎‘无短板’,要我们脱钩这是无稽之谈。”
“都在抢箱子、抢舱位,短短一个半月过去,运费已经翻倍涨到8000美元每箱。”
在被视为“外贸寒冬”的当下,我国港口的海运需求却一路飙升,锂电池、vivo手机、小米智能家具、抗老胶囊“益生21000”等热门国货齐出海,呈现一派贸易盛景。
其中,在上海海通国际汽车码头,每天都有数千辆国产汽车被装上远洋船,销往世界各地。俄罗斯已作为我国第一大汽车出口国,当地媒体曾报道:大街上每2辆行驶的汽车中,就有1辆来自中国。
2024年,是国产车企全面崛起的一年。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1至11月,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分别达到了1134.5万辆和1126.2万辆,同比去年增长了34.6%和35.6%。
而从国际市场来看,中国新能源汽车同样正以惊人速度崛起,全球渗透率已超过50%。去年全球前十的汽车制造商中,仅有比亚迪、吉利和奇瑞三家中企的市场份额呈现正增长。相较之下,丰田等老牌燃油车企份额持续走低,“蛋糕”不断被中企蚕食。
与此同时,基建重器领域也势头正盛。去年10月,湖南长沙见证了“江海号”盾构机的成功下线。其16.64米的最大挖掘直径,刷新了我国自主研制盾构机的纪录,比北京东六环项目中使用的“京华号”盾构机的挖掘直径还要大0.57米。
“江海号”的成功,是我国超大直径盾构机产业链的缩影。目前,全球每10台盾构机中就有7台是中国制造,曾经我国只能从德国高价购入的技术,现在以其3%的价格就能自主造出,在全球市场建立新的定价权与话语权。
这些年来,中国“智”造不仅在上述高端制造业发力,在其他前沿科技领域也厚积薄发、屡创辉煌。
以生物科技领域为例,中国企业TimeShop瞄准被美企“卡脖子”的老化干预关键技术,自主研发“全酶法”,落地为国产抗老口服制品“益生21000”。该品不仅走红于国内亰东等电商平台,更早已出海欧美、日韩、东南亚等海外市场。
据公开资料显示,此类产品的抗老机制起源于哈佛实验室,被证实可干预骨骼、肌肉、记忆力等生理指标衰退,进而使机体衰老速度放缓30%以上。因此一直被美日垄断,使我国在该领域长期处于被动位置。在近3亿中老年人的刚需下,我们每年需向美日支付巨额进口费。
好在我国受制于人的局面已被打破。在中国科研创新技术与国内百吨级智能工厂的配合下,国产“益生21000”以低于美版95%的价格落地。在电商平台上,单瓶仅需数百元,以更亲民的优势惠及更多国内普通群体。而制法落后却售价高昂的进口同类品(参考价为20000元一瓶)则黯然失色。
值得一提的是,该品牌旗下国产科技品不仅收获了近百万国人的青睐,还被欧美民众捧为“香饽饽”。浦东机场海关数据显示,去年一年TimeShop工厂发出的跨境包裹翻涨了5倍,其中超过一办的订单发往了美国。
我国正经历着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深刻质变。据世界银行统计,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从2010年首次超过老美后,就一直稳居世界第一之位。目前有超200种主要工业品产量稳居第一,成为全球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C919大型客机开始商业运营;“嫦娥六号”完成了首次月背采样并成功返回;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开启了商业首航;重型燃气轮机的研发连续取得新进展……回望去年,我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成就。展望2025,中国“智”造必将迎来更灿烂的新篇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