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世界网消息(CWW)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加强开源体系建设进行了前瞻性规划和全局性部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支持数字技术开源社区等创新联合体发展,完善开源知识产权和法律体系,鼓励企业开放软件源代码、硬件设计和应用服务”,为培育开源生态提供了指导,为推动开源发展指明了方向。开源是数字时代适合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型生产方式,开源企业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力量。
然而,受企业特性、市场环境和金融支持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开源企业的商业价值尚未充分体现。建议有关部门从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速重点领域布局、发挥应用牵引作用、畅通企业融资渠道四个方面释放积极信号,助推开源企业商业价值兑现取得新突破,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和健康发展,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创新活力和增长动力。
开源企业已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力量
一是开源逐渐成为数字时代的新型生产方式。开源“集众智、采众长、聚众力”,加速软件迭代升级,促进产用协同创新,推动产业生态完善,已成为全球软件技术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模式。开源起源于软件领域,顺应数字时代技术迭代快、应用范围广的发展规律,逐渐成为适合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型生产方式。开源有力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培育形成各种新型业态和产业组织模式,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目前,全球开源开发者人数超过1亿,开源项目数突破4亿,开源项目在人工智能、区块链、操作系统等多个技术领域占比超过80%。开源逐渐改变软件领域的竞争方式和市场格局,成为数字技术创新的主流模式。
二是企业利用开源模式加速技术创新,从而提升自身竞争力。开源企业依托开源模式吸引全球开发者参与技术共研,加速技术升级迭代,快速提升行业影响力。在人工智能领域,自2023年Meta将大模型Llama系列开源以来,所有Llama版本的累计下载次数已超过3亿,最受关注的Llama 3.1 405B在性能上已经可以与GPT-4相媲美。全球基于Llama生态的开源大模型百花齐放,Llama通过开源方式与ChatGPT分庭抗礼,逐步主导AI领域行业标准。在数据库领域,开源“独角兽”公司平凯星辰推出的TiDB利用开源模式快速拓展全球影响力,其开源项目在GitHub上已总计获得超过37000颗星,服务用户覆盖全球20多个国家,超过3000家企业将其用于线上生产环境。Gartner数据显示,平凯星辰已成为2023年全球收入增长最快的数据库厂商,收入增长率达到98.3%。
三是商业价值实现是开源企业良性发展的重要动力。直接售卖开源产品或解决方案、提供付费订阅或附加服务、打造生态赚取广告费是企业实现开源商业价值的几种常见路径。近年来,全球资本市场对于开源商业企业关注度日益提升。OSS Capital数据显示,过去四年中有超过400家开源商业企业进行了约700轮次融资,融资总额达到290亿美元,其中2023年的年度融资规模近150亿美元,是2020年的近52倍。超过10家开源企业成功完成IPO,其中包括MongoDB、Elastic、GitLab、Confluent等世界知名科技公司。
国内开源公司逐渐受到资本关注,在多个技术领域涌现出一批优质企业。2021年以来,天谋科技、白鲸开源等开源商业企业持续涌现,华为、阿里等大型科技企业也积极加入开源行列。特别是2023年以来,在人工智能大模型浪潮推动下,智谱AI等开源人工智能企业纷纷成立并获得资本青睐。基于标志性开源项目的商业生态日益形成,如围绕OpenHarmony形成了深开鸿、鸿鹄万联等具备较大影响力的商业公司,开源企业的商业模式日渐清晰。
我国开源企业商业价值实现面临三大难点
整体上看,我国开源企业已度过草创时期,进入精细化运营阶段,传统依靠创投“输血”的模式难以长期持续,开源企业迫切需要提升自身“造血”能力。但受内外部多重因素影响,国内开源企业的商业价值实现仍面临诸多挑战。
一是从企业角度看,开源商业价值实现链路较长,影响企业健康经营。一方面,开源商业价值实现路径较为复杂曲折,与传统信息技术企业“研发—销售—盈利”的商业路径相比,开源项目转化为商业产品并最终实现盈利还需要经过项目培育、社区运营等环节;另一方面,开源商业需求往往来自于长期的开源项目,与传统信息技术企业相比整体商业转化周期较长。在此背景下,企业既要在生态培育方面投入人力、资金等资源,负担较高的运营成本;又要应对相对较长的价值实现周期,企业持续健康经营面临较大挑战。
二是从市场角度看,开源商业付费意识尚未普及,这限制了开源企业的发展。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调研显示,我国79.17%的开源企业认为“用户付费意愿低”是企业当前面临的主要困难。由于我国开源生态建设起步较晚,开源文化普及率较低,大多数企业用户认为“开源”等同于“免费”,因而尚未形成普遍的开源商业付费意识。同时,开源企业的商业化产品也面临来自自身开源项目的竞争,大型科技公司和央(国)企往往技术实力雄厚、技术人才储备丰富,它们通常选择基于开源项目进行二次开发,而非采购商业化产品及服务,导致开源项目热度虽高,但开源企业的商业收益却十分有限。
三是从资本支持角度看,投资供给结构变化导致企业面临融资困难。我国开源企业核心项目普遍在海外基金会、平台孵化,因此海外风险投资往往是开源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自2021年5月以来我国近30家开源企业完成融资,其中近50%是美元融资,且融资轮次普遍集中于B轮之前,而我国政府引导基金主要聚焦于C轮之后的融资轮次。近几年,受地缘政治、美元加息等因素影响,美元基金在我国投资市场中逐渐边缘化,Pitchbook发布的《审视美国在华投资》报告显示,2023年美元基金对中国风投交易活动的参与度处于9年来最低水平,我国开源企业(特别是中小型初创企业)在融资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供给缺口,企业运营面临较大压力。
对策与建议
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强化政府支持作用,出台支持性举措,将符合条件的开源企业纳入支持清单,提供税费优惠、财政支持等扶持政策。发挥政府基金引导作用,鼓励龙头企业、基金投资机构等主体联合设立专项基金,加快培育一批开源“独角兽”和创新型小微企业。
二是加速重点领域布局。充分发挥开源模式激活技术创新潜力、加速打造应用生态的特点,支持操作系统、数据库、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的企业将技术产品以开源模式运营,围绕重点开源项目扶持一批开源企业,打通开源商业链条,推动开源产业化进程。
三是发挥应用牵引作用。有针对性地组织开源项目、开源企业的供需对接活动,形成常态化对接机制,促进资源共享、协同创新,加速优质开源项目商业转化。完善政府、央(国)企等重要需求方的采购机制,调动应用侧企业积极使用开源项目、采购开源产品,发挥示范效应,从而提升社会对开源技术应用水平和开源商业价值的认可度。
四是畅通企业融资渠道。完善贷款支持机制,提升金融机构对开源企业的风险评估能力,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融资障碍,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开源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鼓励风险投资、私募股权等投资机构对开源企业进行长期投资,设立耐心资本引导基金,通过与社会资本合作,共同投资于具有潜力的开源企业,支持优质开源企业上市。
*本文刊载于《通信世界》总第959期
2025年1月10日 第1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