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上海目前拥有超9500家咖啡店,冠绝全球,称得上“世界咖啡之都”,咖啡早已融入上海这座城市的血脉。
在这座咖啡香气四溢的都市背后,隐藏着一段跨越2900公里的精彩故事。这里,海派文化的吸引力与怒江咖啡的原生态碰撞绽放,一缕缕浓郁的咖啡香味,见证了上海对口支援云南的“申”情厚谊, 书写美丽的山海帮扶新篇章。
沪滇共推怒江咖啡走出去
怒江,一个被连绵群山深情拥抱的地方,四季如春,自然条件得天独厚。这里的咖啡树,在肥沃的火山灰土壤中扎根,沐浴着高原上炽热的阳光,每一颗咖啡豆都是大自然的恩赐。然而,对于怒江咖农来说,这些咖啡豆曾是难以变现的宝藏。由于种植加工技术落后、缺乏市场信息和销售渠道,怒江的咖啡往往只能在当地消化,无法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近年来,沪滇两地立足本土的自然根脉、文化根脉,运用新技术、探索新手段,不断彰显“土特产”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沪滇协作聚力赋能,推动云南特色产业阔步向前。2021年4月,根据中央统一部署,上海东西部协作结对关系调整为云南全省,其中浦东新区对口帮扶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上海闽龙实业有限公司成为浦东新区沪滇帮扶的众多优秀企业之一。过去14年间,该企业在新疆戈壁滩建设现代化工厂,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打造国家级红枣种植示范基地,通过吸纳就业和收购农户种植特产,带动了20000余户农民增加经济收入,荣获“全国万企帮万村先进民营企业”,并入选“国家发改委消费帮扶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正是怀揣着帮扶怒江、助力发展的初心与使命,上海闽龙实业有限公司踏入了彩云之南的这片神奇土地。2022年9月由企业创二代“90后”郑金洋负责创办了云南全都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这也是第一家在怒江投产的具有9个类别SC资质的生产企业,要将这份来自大山的馈赠带给更多人。
全产业链纵深发展
“我们现在种植的咖啡豆,不仅产量高,收购企业说品质也好。我们的收入增加了,怒江州的咖啡香飘得更远了,我们的日子充满了希望。”当地咖农深情地说道。
闽龙实业入驻怒江州,示范引领咖啡全产业链发展,建立了咖啡种植品种、咖啡鲜果全红果、紫果采摘分级、咖啡生豆处理法、烘焙加工、研磨、萃取、冻干等一系列标准,怒江州的咖啡品质得到了显著提升,咖啡产业加速发展,目前由1万亩基础向3-5万亩种植扩容。项目采用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联农带农模式。首先,通过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供就业岗位,吸纳了异地搬迁户和脱贫户的傈僳族、白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群众就业。其次,企业以工厂为学校、车间为课堂的形式,进行标准体系建设、产品研发、工艺技术创新和数字化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带教,就地培养人才。最后,企业通过收购农副特产,带动了2000余户种植户增加经济收入,努力把当地资源优势转化为特色产业。
产地的生活方式也在改变
经过精心的采摘、加工和烘焙,怒江咖啡豆最终踏上了前往“咖啡之都”的旅程。很快,怒江咖啡在上海的咖啡馆里崭露头角。它们成为连接两地的桥梁,传递着温暖与温情。
在怒江州咖啡产业加快发展的背后,这里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悄悄发生改变。之前,这里的少数民族同胞们几乎不喝咖啡,偶尔喝到也觉得苦涩难咽。然而,一场场别开生面的培训活动展开了,专业的咖啡师们耐心地教他们如何冲泡出一杯美味的咖啡,如何品鉴咖啡的香气、酸度和口感。少数民族同胞们从一开始的好奇,到渐渐沉浸其中,慢慢领略到了咖啡的魅力。“每天早上一杯咖啡是我的工作习惯”,少数民族白领小丽表示,“有时我也会和朋友去咖啡馆喝杯咖啡聊聊天放松一下”。
从前,山里人用山茶迎接远方来客;而今,山里人用咖啡招待亲朋好友。昔日,种咖啡的山里人只种不喝;如今,喝咖啡已然成为山里人生活的一部分。在工作的闲余时光,他们会围在一起,唱起欢乐的民族歌、跳起欢快的民族舞,然后端起一杯香浓的咖啡,享受山里人的宁静美好,品味都市人的优雅情调。那温暖的阳光洒在他们的脸上,映照着他们灿烂的笑容,仿佛在告诉世人,大都市离这里很近很近,山里人的生活很香很甜。这里,正发生着一场美丽的蜕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