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学的璀璨星空中,张爱玲与琼瑶宛如两颗独特的星辰,各自散发着迷人的光芒,她们的作品陪伴无数读者度过漫长岁月,她们生命的结束如同生命的开始与过程一样,充满了个人色彩和选择的可能。
1995年9月8日,作家张爱玲被发现死在位于洛杉矶的寓所。
张爱玲是躺在房里唯一的一张靠墙的行军床上去世的。她的遗容很安详,只是出奇的瘦。她的身下垫着一床蓝灰色的毯子,没有盖任何东西,头朝着房门,脸向外,眼和嘴都闭着,头发很短,手和腿都很自然地平放着。
林式同先生说,遗嘱吩咐骨灰撒在空旷的地方,按加州法律只能撒到离岸三里外的海里。他向安排船只的Borden太太说最好把出海的日期定在星期六,大家都可以按时出席。九月三十日有船,于是定于该日举行海葬仪式,这天正巧是张爱玲的七十五岁冥诞,大家觉得很有意义。
(注:林式同被张爱玲生前指定为遗嘱执行人,也是唯一见过张爱玲遗体、处理后事和遗物的亲历者。)
张爱玲遗嘱
张爱玲去世时居住的公寓
张爱玲,这位才情绝世的女子,晚年离群索居,满世界在为她而热闹,她却躲着,躲得谁也找不到她,连隔壁邻居也不认识她。余秋雨曾说,这种自我放逐、自我埋没式的寂寞,并非外力所迫,而是一种深刻的故意。
也许,人们会觉得她死得凄楚,其实这一切都是她自己选择和设定的,她的辞世方式,包括她的衣着姿态。于她而言,死亡是一场私人的谢幕,无需观众,只在孤独中走向生命的彼岸,是她对这个世界最后的姿态,孤独却又坚定,如同她那独特的文学风格,遗世独立。
张爱玲最后一张照片,摄于1994年7月
琼瑶的文字编织了无数浪漫唯美的爱情梦境,温暖了几代人的心灵。2024年12月4日下午1点22分,她在淡水区的家中悄然离世,享年86岁。
活着,面对无数质疑与抨击,她不言,用作品和销量说话;离开,如同一场精心安排的谢幕——她依旧画着浓妆,穿着华丽衣服,仿佛在欢庆一场盛大的聚会。
她最终留下两个作品。一是穿着大红外套,在雪地里优雅地吟唱诗句的告别视频《当雪花飘落》;一是简短却极为厚重,深刻而富有情感的遗书。
琼瑶遗书
她的选择不仅仅关乎个人,更像是一场对生命意义和死亡观念的社会探讨,试图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呼吁人们尊重生命尽头的自主意愿,让死亡也能在爱与温暖中,在掌控之下,成为人生故事的一部分,而非恐惧和无奈的深渊。
张爱玲与琼瑶,面对凡尘俗世,她们选择的生活与死亡的方式虽然截然不同,但不约而同地体现出强烈的个人意识的主导作用。
张爱玲通过遗嘱安排自己身后事,按照自己的想法决定骨灰的处理;琼瑶通过公开信、遗书等形式表达自己对死亡方式的诉求,希望在生命末期能遵循自己内心的想法,不被外界过多干扰,掌控自己生命的最后一程。
两种死亡方式背后是她们截然不同的性格、人生经历以及文学理念的折射。张爱玲一生在繁华与落寞间徘徊,其内敛孤僻的性格使她更倾向于独自面对生死,让人们看到了一位传奇作家在生命尽头的清冷与坚持,也引发了关于人生结局和身后之事处理的文化讨论。
而琼瑶长期沉浸在对情感的深度挖掘与宣扬中,她的选择更具外向性和社会性。她公开谈论自己对于“尊严死”的看法,希望在生命无可挽回地走向衰落时,能够自主地选择结束痛苦,以一种有尊严、平静且理性的方式告别世界。可以说,她的离去,激起了社会各界对临终关怀、死亡质量、生命价值等问题的热烈探讨,推动公众去重新审视死亡这一沉重而又不可避免的话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死亡观念和文化氛围。
庄子说,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突然而已。关于生命、死亡与自由,你如何看?欢迎评论区留言。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作者:作者:小艾,喜欢写作、画画,喜欢奇思妙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