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忆学
程大利
我技止雕虫,未得登堂筑。
弱冠志鸿鹄,每作静夜读。
三坟兼五典,陋室同幽烛。
斯文有正轨,隐者何继躅。
无心争显赫,人生自安足。
盘石无转移,困学昏与夙。
奈何一秉笔,稚拙常局促。
少年既庸庸,至老亦碌碌。
始知论才气,故纸非灵符。
此中藏秘论,智者启而逾。
今人非昔人,不可强其驱。
发我真情性,必与昨日殊。
不求新奇境,至味在淡疏。
人弃我常取,众逐我不趋。
乃欲争上游,心追千古妙。
苦志勤探赜,穷究竞其要。
董巨诠机锋,倪黄发玄奥。
偶然得淋漓,兴会出别调。
而此独逍遥,忘机自舒啸。
临流探修源,登高踞绝峧。
耄耋尤勉驾,期竞虞渊功。
寻仙五岳外,问道九州中。
寸心连浩海,一画辟苍穹。
腕下神通力,纸外慧光融。
墨气连金石,欣欣总向荣。
龙蛇行有迹,虚实终可通。
白发老学童,尚喜未瞽聋。
为问青藤杖,可许攀云嵩。
师心居主人2025年元旦
【可得神仙(写生)】
【不知何花】
【春归迟】
【隽江庭春色】
【满庭红树一江风】
【莱阳古藤】
【独许寒香到枕来】
【七里村纪事】
【琼州昌江纪行】
【南华散曲】
【七十九自述】
【庄严色相臻三绝】
【洛阳三月记事】
【沉香亭畔】
【墨香】
我的诗观
程大利
我喜读诗,也写诗。但我不是诗人,远远不是。我无诗才,从不知道“诗兴大发”是怎样的感觉。但过了中年,却写起旧体诗来。唐人诗是“流”出来的,我的诗是“作”出来的。我的快乐在于慢慢地琢磨。一首诗会因为一字停下,放进抽屉里,过很久才把这个字确定下来,这样的“未定稿”不少。我也让诗友帮我推敲,深深感激着帮我“点睛”的人。
身边确有几分钟出一首绝句的诗才。当然,诗才有大小。“三李”、杜工部、陆放翁都是天降之才,但李贺母亲心疼儿子作诗太苦:“此儿要呕出心血乃已耳”,八指头陀更有一句:“一字未安眠不得”。所以,要认真起来,诗中的一个字会影响到睡眠。
即便如此,我还是喜欢写,这是理性的需要。有一点想法,我会想到这个构思的完整性。从诗境到诗格是个工程。拗句补救就很麻烦,出韵的笑话更要避免,嚼蜡的东西则属无聊。诗是酒,韵味儿要厚。比兴要简、切、正、雅。不简则失之繁冗,不切则失之轻浮,不正无法感人,不雅则鄙陋非诗。写庙堂要乾坤清朗,吞象食牛;写山林要仙风道骨,侠肝义胆。如此方可耐人咀嚼。这样的要求,碰到一字出韵,非常尴尬。所以,诗人沈鹏先生随身备有《诗韵速查手册》之类,时时翻检,慎而又慎。
因为一辈子画中国画,一辈子又喜欢书法,我要求自己必须学诗,也必须写诗。张庚管中国画史叫《无声诗史》。无诗意的中国画还有存在的必要吗?这也是我逼着自己写诗的深层原因。司马光《续诗话》引了魏仲先的两句诗:“烧叶炉中无宿火,读书窗下有残灯”。这是一种坚守。历史上有此体验的诗人太多了。当然,阅读之外要行路、要交游、要经世、要思考、要养气。
郑板桥总结了自己的诗书画之路,谓“精神专一,奋苦数十年,神将相之,鬼将告之,人将启之,物将发之。不奋苦而求速效,只落得少日浮夸,老来窘隘而已”。(《郑板桥·题画·靳秋田索画》。余少时即读此,至今仍有所启我,有所益我然。
师心居主人 2025年元旦
【绿天摇影】
【晨风】
【藏鹤】
【苍翠惊高风】
【虬龙腾霄】
【老僧入定】
【玉蕊寒香】
【霜色】
【萧萧老辣境】
【入古出古】
【万壑横云】
【观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