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公号:万主任大众食堂
我是青年作家、某杂志前执行主编老万,在苍山洱海之侧,做了一个十天的“灵泉写作营”
由我主讲,同时邀请了知名作家陈年喜,资深出版人果旭军,大学老师、翻译者张蕾等嘉宾助阵。
也邀请了大理在地的野蜂剧社发起人、写作者云深,乐队主唱、音乐人高高,做过众多职业的死亡咖啡馆带领人苏淮安等,做线下活动。
我们还联络了群魔阅读室,诗酒社,小路书屋等大理的文艺基地,CYC、友易社区、素方舟等各类社区,以及大理的飞鸟集、玫瑰庄园等生态农场。
大理十天,我们设置了文本细读、规律写作、大理特色观光游玩、特色文化体验等内容,有文学理论有写作实践,有发表与出版指导,包学包会,包作品分配。
本着学好、玩好、吃好、住好的原则,写作营包住宿,古色古香的老木头房子,一起做饭,精致小炒,或者柴火大锅饭。邀请共聚在老院子里的篝火旁,讲述、写作自己或他人的生命故事,打开新的感受和思考。
(友情提示:以下这段自述,加上滑动部分,长达4200字,谨慎阅读。可直接跳到02)
我叫万华山,1989年1月3日,出生在豫南平原一个小村落。打记事起,我家是全村田地最多的一户,也几乎是副业最多的一户。
身为家中长子,从六七岁开始,早上一睁眼,我就面临着家里家外一系列挑战:洗菜、烧锅、喂鸡、喂鸭、喂猪、打水、扫院子;放牛、放羊、下地除草、割稻子、收小麦、砍黄麻、掰玉米、刨红薯、摘棉花,等等,等等,好像天底下有无穷无尽的家务和农活等着我去干,永远干不完。除了繁重的体力劳动,还要面对我爸完美主义和暴脾气混杂后的挑剔和打骂,过得非常压抑、艰辛。
邻居都说我:年纪不大,心事重重!☹️
直到小学三年级,有一天亲戚,在一个读大专的表叔的房间里,偶然翻到一本书页泛黄的《一千零一夜》,那是我有生以来,度过的最快又最慢的一个下午,仿佛眨眼天就黑了,仿佛从正午到晚上,已经游历过整个神秘世界,一路上充满冒险和奇遇。
从那以后看故事书成瘾,为了看故事,上穷碧落下黄泉,从村里到学校,能搜刮到的一本不落,为了交易故事书的阅读权限,我偷过奶奶的鸡蛋,我妈的皮筋、衣服扣子,还去同学家当短工收过稻子。但那时的农村书籍资源有限,乏善可陈,我的书瘾又一天比一天大,发展到是课外书就行的地步,所以,我上小学时的阅读书目,曾一度涵盖了《故事会》《今古传奇》《知音》《人之初》《妇女之友》《老人春秋》等。
家里对“读书人”还是尊重的,每当我拿起书,也稍微能逃避一些苦役,以及我父亲的责骂。具体什么书,他们不求甚解。养成阅读习惯一年以后,我的作文,时不时在课堂上被当成范文,念出来。有回,语文老师,甚至当着我父母的面,众目睽睽之下,夸了我一通。如果说小时候的生活是一间黑漆麻乌的小屋子,屋顶裂了一道缝,书籍就是阳光,从那道缝隙间照下来。
就这样,我爱学习、爱劳动,年年得“三好学生”,甚至还跟优秀的当代女性们一样“正直勇敢有阅读量”。但在家庭完美主义的熏陶摧残以及五点半起床、十点半睡觉的诲毁人不倦的双重努力内卷下,抑郁了。(勤劳未必致富,但可能致郁。)
我的抑郁,还多少有些与众不同。作为一个地道的农民,首先是一个体力劳动者,其次才是三好学生、脑力劳动者。于是,抑郁这条大黑狗,首先是攻破了我的身体防线,让我患上严重的躯体障碍,当时的躯体状况,类似下图:
其次,才是搞坏了我的脑子,脑子像是一瓶用不完的墨汁,挤出来的全是黑色想法。
距离高考还有百天,百米冲刺的时候,我中途辍学,退赛了。这个选择是无奈的,而代价是惨重的。当时的农村,比较落后、封闭,没有接触过“抑郁症”这种先进词汇,在村里人不断的转述中,我成了“神经病”,还不是现代科学意义上的神经官能症,而是“疯子”。作为一个农二代,我疯疯癫癫,身残志坚,在家干了大半年农活。
由于长期农业生产经验,父母看到了我依然拥有基础的劳动能力,过完年,就批准我外出务工了。也就是说,我的身份从农民一下子跃升为农民工了。
拖着我抑郁症的沉重身体,对未来的迷茫和恐惧,我漂泊过长三角(杭州、温州、台州等)、珠三角(广州、深圳、东莞等)、渤海湾(青岛,没有等),游过渤、黄、东、南四大海域,也支援过内地省份,如河南郑州,响应过西部大开发,去过青海、甘肃。
先后做过工地小工,电子厂流水线工人、文员,厨师学徒、主管,变压器厂销售代表,五金批发市场售货员,演出公司道具管理员、灯光师兼小品男二号,摆过地摊,开过小超市,担任过高中同学开办的皮包公司的副总经理,在老家承包过几十亩田地,等等,干过的职业太多,不再一一列举。
▲厨师学徒的日子
还值得一提的是,两次被骗进传销窝点,一次进的南派,一次进的北派(都是待一个星期,自己跑出来了)。具体什么区别,你要敢来,我就敢揭露
就这么晃着,六七年过去了,因为身心障碍,干几个月,歇几个月。钱,没挣到;挺帅一个小伙子,数次恋爱未遂,套用鲁迅的话,我过的是想当舔狗而不得的日子。当时的窘境,用一句歇后语形容,那是:寡妇进当铺——要人没人,要钱没钱。过年都不敢回家。
人,穷不要紧,最可贵的是要有梦想。我就是一个穷嗖嗖但有梦想的年轻人。虽然身患抑郁,居无定所,没有学历,知识浅薄,但我求知若渴,始终怀揣一个虚妄的影影绰绰的文学梦。
在东莞电子厂区的旧杂志摊上,台州的新华书店的墙角处,深圳罗湖书店的地板上,以及青海昆仑山脚的大帐篷里,都曾留下我蹲着、坐着、躺着阅读的身影。由于躯体障碍,一费心费神,就肌肉紧绷,我尽量保持平和,读得很慢,我曾用掉一个下午,在深圳的一家小书店,读完契诃夫的短篇小说《跳来跳去的女人》,等到夜幕降临,书店打烊的时候,我费力站起来,双腿都肿了一圈。我跳不起来,是拖着腿,挪回去的。
所以,我读的并不多,但足够认真,文史哲都读;又加上小学写作文被表扬过。种种机缘,多少心酸,化成希冀。在发财与娶媳妇之间,我选择了写作。反过来说,也成立。这是一场双向奔赴,写作也选择了我。
2015年,我在深圳一家电子厂做仓库管理员,做过这个高级工种的都体验过,时间在这里,患上了躁郁症,不是忙得要死,就是闲得发慌。
在发慌的时候,写作奔向了我。那一年,在电子厂地下一层的原料仓库里,我文思泉涌,散文、随笔、小说、诗歌,一样不落,大半年里,写了十来万字。由于当时生活圈子里平均初中文化程度,我身为最有文化的人,偶尔分享到QQ说说以及微信朋友圈里的文字,收获到清一色的点赞、好评。在这种情况下,写到2016年,我已经膨胀了。
我带着十几万(字)开启了我的北漂生涯。当年8月份进的北京,第一站进了亲戚所在的燕郊的传销组织,被迫听了六天的课,到了第七天,我狠下心,拒绝了三年后带走380万的巨大诱惑,跟亲戚分道扬镳。之后,做过两天北大保安,两个月书店店员。在第三个月,故事会里的内容发生在我身上了,经过私下聊天、接触,书店的老板,同时也是一家图书公司的老板,发现我是一个人才。经过文字功底考核,破格提拔我当了文学编辑。进京的第三个月,我在寸土寸金的中关村创业大街,拥有了一间自己的房间,另加一间六七平米的办公室。
作为一没学历、二没经验、三没背景的三无人员,我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不断跟老编辑讨教,经常夜里加班到一两点。有天夜里,老板返回公司拿文件,有一间办公室还亮着,一进门,还有人在敲击电脑,以为是蹭公司的电打游戏,凑过来,证实是在编稿子,甚至都忘了有人进来。老板一瞬间,极为感动,也颇为感慨:干图书公司十几年了,没见过那么好的员工。
老板虽对我有知遇之恩,但也不免有些自作多情。我主要出于热爱和为自己负责。一年后,我成了编辑部的模范员工,我编辑的小说集、散文集,历史著作,以及帮助撰写的个人传记等,受到了所有作者的好评,一部分老作家、学者,依照过去的传统,给我寄来了手写的表扬信,至今保存,厚厚一摞。
我编辑了二十多本传记、小说集;同时,也在不断打磨自己的文字,并陆续修改和发表自己的作品。
在北京的生活说之不尽。2018年,由于老板投资失利,图书公司停业整顿。我经一位老教授介绍,去到颐和园做文案策划。这是一份高薪且体面的工作,但人多事杂,事多人杂。我做了四个月辞职。搬到了北京五环外的皮村。
如果说,社会是我的第一所大学,皮村就是我上的“985”。2016年底,通过一个叫小海的北漂诗人,知道了北京有个皮村,皮村有个“皮村文学小组”,小组聚集了一帮工人作家,每周末都有一位大学老师、作家、艺术家等,来此授课、辅导写作。且免费。我很快加入了小组。算是走上了写作、发表的快车道。
小组成员,一位家政工大姐,写了篇《我叫范雨素》,火爆全网,两天内阅读破几百万。范姐被媒体争相报道。皮村文学小组,也被大量曝光。作为小组成员之一。也有了更多的发表和被看见的机会。
写到这,突然意识到有些跑题了。这毕竟是个软广。按照过去推销五金产品的营销套路,总得介绍一下产品质量。课程以我为主,我就先宣传一下自己。尽量做到有图有真相。
2017年底,我们以小组的名义在《单读》上发表的一组散文(我写的是《第一次到皮村》),获得了当年“单向街书店文学奖”的“年度新声奖”,图为我和小海、小付、徐克铎作为代表上台领奖。
2018年,我从颐和园辞职后,搬到了皮村,担任了小组的志愿者编辑,从在北大任教的皮村志愿者张老师那里,知道了“非虚构”这个文类,抱着试一试志在必得的心态开启了写作非虚构。
非虚构写作需要搜集、采访、整理资料,食材好,是做出好菜的第一步,颇为躇踌了几天,跟做传销一样,我选择“先从熟人下手”。故事的主人公是我的一个亲戚。不费周折,我采访到了主人公以及他周边的人。按照过去写传记的惯例,整理资料,梳理叙事线索,为了保证稿子通过,兼顾文学性和社会学价值,我做了五十张小卡片。
这里先卖个关子,您到了大理,也会拥有为一篇文章制作五十个卡片(50个亮点)的小伎俩(技能)。
花了一个星期,写完这第一篇非虚构作品
《张老四迈进驻马店:一个拉煤个体户的致富结局》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76120(可复制到浏览器查看),怀着忐忑的心情发给了编辑,但我的忐忑只持续了不到两个小时,就被栏目编辑的“稿件通过”的短信终结,第二周刊发,这篇文章的点击量达到34万。更凡尔赛的是,我紧接着赶制了第二篇,叫《秀才李治国》,可以凡尔赛一下的是,这篇文章斩获了澎湃的月冠军,赢得万元奖金,还顺手开了自己的澎湃专栏。
2019年,皮村文学小组的志愿者,任教于北大张老师嘱托(安排)我,策划属于工人作家自己的杂志,命名为《新工人文学》,双月刊,“五一”劳动节出了创刊号,范雨素老师为名誉主编。此后,我担任了两年的执行主编。
那是春天的消息,秋天,在北京某期刊主编的引荐下,我入读了北京老舍文学院作家高研班。有幸亲聆于国内最负盛名的作家、文艺评论家以期刊主编们,对于文学鉴赏以及写作,有了更高更远的眼光。此后,我陆续获得过“劳动者文学奖”的“年度最佳小说奖”(2019),澎湃新闻的“最澎湃年度作者奖”(2022)等。
小说、非虚构、散文被收入二十多种集子。
主持老舍文学院的毕业晚会
在做志愿者编辑以及杂志主编的几年间,结识了越来越多的出版、媒体同行,打开了新的视野,更让我欣喜的是,能够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写作者携手同行,让我见识到文学的魅力与奇迹。
比如,小学三年级文化年过六旬的徐克铎大哥,从写“改革春风吹进门”风格的打油诗,成长为一个优秀的散文作家;
初中生文化的家政工大姐李文丽,从中学生作文的起点,到甘肃读者集团在为她策划出书……
由于三年疫情耽搁和我自己的犹豫,没有出版的非虚构作品集,最近也编辑成书,预计明年出版。
上上周得知,被翻译为英文的小说A Night on Sun Island,被收录于ASIAN WORKERS STORIES,在美国出版。
上周得知,获得深圳“睦邻文学奖”年度十佳。
文学的光芒,不断地照进生活。
在一次次文学之光的照耀下的,我将过往不如意的生活和碎片化的时间,不断缝合、弥补,构成了与当代内卷生活的“间隔”,让以往的日子都生产出意义,在文字中淬炼成实然与释然,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
*“间隔”来自《对谈项飙:教育系统正在批量生产炮灰》这篇文章,文章中的关键词是“生命力”与“间隔”。按照项飙的说法,无论是学业还是工作上,日复一日的持续的功利的内卷,消耗着人们的生命力,而与之相对的闲暇的、兴趣的、爱好的别的事情,形成与内卷的“间隔”,滋生意义,修复着我们的生命力。
这些年来,阅读和写作让我走出精神困境,构建起生活的意义,用文学的眼光打量世界,别有一番意味。如果能发表些许,赖以谋生,是一件幸福的事。
我想,这也是许多文学爱好者需要的,所以,打算在2025年的年初开设一期“灵泉写作营”。
讲述、写作需要沉思的环境,需要轻松的氛围,大理的苍山洱海,松弛、悠长、从容的气质,仿佛天然地为写作调配出一道诗与远方的灵魂蘸水。
于是,我在大理古城附近、银桥农贸市集中心地带,租了一方院落,老木头结构房子,苍山十八溪之一的灵泉溪,从院子北侧缓缓流过,悄悄地来,悄悄地走,留下小桥流水,古树斜阳。在院心六十年的老石榴树下,我们将架起篝火,煮起茶炊,重新点燃故事,烧出时间的结晶。
(友情提示:不喜欢看理论可直接跳过这部分!可直接跳到03)
自从进入两千年,“文学边缘化”的论调甚嚣尘上,从八九十年代的香饽饽,似乎一夜之间被经济高速发展的浪潮拍在沙滩上,变成隔夜的冷馒头。
但经历了三年疫情,我们生活在一个后疫情时代,伴随经济高增长放缓,价值多元而又混乱的现状,内卷而迷茫,躺平而无力,灰色的氛围似乎成了笼罩在这片天空的主色调。
凡是这样的时刻,文学最能显示它慰藉人心的使命,换句话说,三十年风水轮流,文学作为古老的避难所,再一次被人们如此地需要
我最近阅读并两次重读了哲学家韩炳哲的《叙事的危机》,作为海德格尔的铁粉,“语言是存在的家”,一定时时响彻在韩的哲学思考当中。
这两个概念同样来自海德格尔
简单说,叙事构建了存在之家,并将人生的各种意义锚定其中。
然而,按照韩炳哲的说法,我们身处于一个“后叙事时代”,从神话、宗教故事被祛魅,到智能手机时代,人们面临着信息爆炸(信息不是故事),再到资本主义对于故事的消费化利用与解读,大数据对哲思的消解。以及过度活跃的商品社会裹挟着每一个人,信息将时间肢解。
时间被压缩成一条狭窄的现时轨距,失去了其本身的宽度与深度。从而破坏了讲述的历史性,让我们在精神高度紧绷当中,震惊、点赞、吐槽、转发与评论,注意力碎片化。
正因为叙事的作用,我们才得以逃脱生命的偶然性。
当一切以震惊和抓眼球为主旨的信息将我们推入现时性狂流,也就是说,当我们身处偶然性风暴中,我们是不可能拥有幸福的。
在对于过往的追忆,那些点状的经历、时间碎片,在带着自主意识进行的筛选、讲述中,凝结成散发着芬芳的时间晶体。
书中也一再说到这层,“唯有讲述方能开启未来。生活即讲述。人作为一种叙事动物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能够通过讲述实现新的生活方式。讲述具有‘重新开始’的力量。任何改变自我、改变世界的行动都以讲述为前提。”
故事是时间的凝结,而未来是时间的溢出。
由此推出我们的
大理灵泉小院的篝火已经燃起,来看看我们的课程:
主讲老师
万华山
个人简介:农民、无业游民、流水线工人、建筑小工、变压器厂业务员、五金批发店店员、草台班子小,品演员、图书编辑、颐和园文案策划、公益机构义工、皮村文学小组成员、新工人文学杂志主编、自由撰稿人、专栏作家、怀柔山区民宿老板、农业科技厂厂长(未遂)、泰国数字游民;大理,我又回来了……一个体验过多种生活可能性,最终选择以文学为志业的家伙。
教学目的:手把手教学,陪伴式写作,挖掘出每个学员的写作潜力,有文学理论有写作实践,有发表与出版指导,对每位学员进行写作和发表的赋能。在课程结束之后,让学员有完整的作品,打开人生新的可能性。(还希望部分同学发布的作品的稿费能够覆盖学费。)
(老万和他的泰国朋友,右边为老万。内容多,怕人看着太累,放个笑脸。)
往期教学课堂部分场景及反馈:
(以上图片来自大理办的艺术活动中的两个短期写作班。由于活动项目多,只有一半的学生完成了作品。灵泉写作营,是以写作为主。围绕写作邀请了更多的老师参与。)
线上特邀老师
陈年喜
个人介绍:著名作家,散文家,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作品有诗集《炸裂志》《陈年喜的诗》,非虚构散文集《微尘》《活着就是冲天一喊》《一地霜白》等,诗歌、散文及评论文章散见《诗刊》《天涯》《花城》《芙蓉》《散文》等刊。道尽底层沧桑,凭深刻笔触,曾获第一届桂冠工人诗人奖、第八届花城文学奖散文奖、芙蓉文学双年榜等。
课程介绍:写作这回事儿
课程目的:作为灵泉写作营的连线导师,他将携阅历感悟,启迪创作新思。
张蕾
个人简介:文学博士,译者。Asian Workers Stories (HardbalPress,2024)主编。其研究涉及工人阶级文学,东南亚移工写作,马克思主义文论等。
课程介绍:“世界的工人写作/工人写作的世界”
课程目的:了解文学的多样性与丰富性,认识不同的社会结构与文化观念中的文学。
果旭军
个人简介:真实故事计划图书负责人,营销主编。主要聚焦优质非虚构图书的挖掘与孵化,先后出版发行《赶时间的人》《非自然死亡:我的法医笔记》《活着就是冲天一喊》《门阀》等畅销书。同时也从事非虚构写作,在真实故事计划、读库等平台发表作品多篇。
课程介绍:那些年,我做过的畅销书
课程目的:了解出版行业对于文学作品的选用与考量
线下带领老师
云深(话剧老师)
个人介绍:目前长居大理的广告数字游民、创新教育老师和野蜂剧社发起人。去年跟小伙伴一块做了一部公演话剧,一场公开辩论赛,一次诗歌艺术展和人文摄影展以及n场对谈。偶尔写诗、写剧本、写小说。爱玩独轮、漂移板、口琴。
课程介绍:分角色朗诵、课堂话剧
课程目的:文学需要演绎
高高(音乐老师)
个人简介:有点呆的渺小人类。无比热爱大自然,音乐是小小爱好之一,热爱并学习音乐多年,因为音乐可以把人带去一个更纯粹的更真挚的世界。半个大理跑场歌手,四川凉山人。平时也玩玩音乐被音乐玩,乐队主唱,迷笛奖常务大众评审。喜欢现场音乐的氛围,希望能和大家分享讨论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课程介绍:一起唱歌,玩音乐
课程目的:唱歌为了开心
苏淮安(死亡咖啡馆带领人)
个人简介:人生关系收纳师,life coach,人本主义塔罗疗愈师,死亡咖啡馆中国带领人。
之前干过广告人(没赚到钱),杂志编辑(已停刊),私房写真摄影师(但过气);Airbnb开过民宿(疫情前转手了),在咖啡馆里做私厨(店铺被收回了),在法餐厅当学徒(得了腱鞘炎遂放弃),味蕾挑剔的美食编辑(赶上武汉封城)还考了无用的营养师资格证
现在还讲脱口秀,玩即兴,做播客情感嘉宾策划许多脑洞大开的线下活动非常爱折腾的一个天秤座INFJ
课程介绍:打开自己、与生命对话,直面死亡,碰触内自我,理解与看见
课程目的:增加对生命的认知,以帮助人们充分地把握他们(有限)的生命。这不是一场学习,它是一次探索。
本期写作营·课程特色
01.多元教学方式:文本细读、写作接龙、分角色朗诵、课堂话剧、观影等;
02.部分课程户外教学:冬樱花树下/洱海草滩上、老院篝火旁等;
03.售后3个月:课程结业后,三个月内作品的修改、建议,对接不同的发表与出版的媒体与平台;
04.有可能赚回学费:课程内要求至少完成一篇五千字以上作品。辅助学员修改,争取发表,把学费挣回去;
05.丰富课外活动:三月街赶集、洱海喂海鸥、狂花剧社即兴戏剧、死亡咖啡馆,心脏计划,大理非遗手工体验,参加友易/cyc、素方舟等社区活动等
06.广交天下友:可以接触大理各类主题社区,生态农场,书店,咖啡馆,酒吧,餐厅,文艺达人。
后期服务
1.学员作品结集为文集,寻求印刷、出版机会,并参加书展。
2.结业后,由老万以及其他资深文学编辑,提供长期的写作辅助,包括编辑、修改、推荐发表。
3.我们将成立一个灵泉文学小组,类似北京皮村文学小组。大家互帮互助,在良好的阅读和写作氛围中共同成长。
开课时间
第一期,2024年1月15日~1月24日(五到八人)
第二期,2025年2月15日~2月24日(五到八人)
课程费用
常规价4500元/期,开课前7天(1月6号~1月12号)报名前两期,均享早鸟价3800元/期,费用包含住宿,偶尔聚餐等。无需住宿减价八百。
⭐本着关爱祖国青少年的原则:亲子报名,立享九折优惠。
面向人群
写作初学者、有作品寻找发表出版的朋友、传记写作者,非虚构、小说、散文学习及写作者,尚未写作但有一定阅读基础的文学爱好者。
学员收获
课程结束后,您将得到:一篇原创文章,一本原创文集,一个文学组织,一群文友,一场风花雪月之旅。
教室地点
灵泉文学研习社(灵泉小院)为主,其他有大理生态农场、洱海边草地、苍山山脚、群魔阅读室等。
关于住宿
包住宿,十五天,一人一个单间,银桥头铺村灵泉小院,院内房间有限,先到先得。(银桥镇中心地带,周围三百米,菜市场、超市、咖啡馆、书店一应俱全。距离大理古城七公里,距离喜洲古镇十公里。)也可自选附近民宿,价格减八百。
报名或咨询,请添加
万老师微号:
wanhuashan1126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