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视角:光明的中世纪
对“黑暗的中世纪”这一认知,学界已经有不少反思批判,而本书则努力展现中世纪“光明”的一面。
那么,“光明时代”的光明体现在何处?作者认为,中世纪延续了罗马文明,欧洲并未堕入黑暗。中世纪也并不停滞封闭,而是不同族群和地域交流、流动的时代。欧洲人与犹太人、阿拉伯人、维京人乃至突厥人、蒙古人之间,都有复杂的交流碰撞。而常常被忽视的女性,在中世纪也有不可低估的影响力。
◎话题讨论式写法,历史故事丰富
两位作者采取了话题讨论的开放式写法,从拉韦纳的礼拜堂的星空、查理大帝收到的巴格达大象、法兰西的玛丽的骑士故事、思想家迈蒙尼德的旅程、黑死病的传播等生动的实例出发,探讨了中世纪时期的文化、思想、社会状况,捕捉了这一时期的人性闪光。
◎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作者颇有洞见地指出,以西方白人(男性)为中心的中世纪叙事,实际上是为现代西方的霸权地位做辩护。这种狭隘的历史叙事应该被突破。中世纪的历史应包括阿拉伯人、突厥人、犹太人等族群的故事以及女性的传奇,应该是一段流动的、有人性之光的历史。
著者简介
马修·加布里埃莱,弗吉尼亚理工大学中世纪史教授,宗教文化系系主任,著有《记忆帝国:第一次十字军运动前的查理大帝、法兰克人和耶路撒冷的传说》一书,以及有关中世纪欧洲和中世纪记忆的多篇文章。
戴维·M. 佩里,记者、中世纪史学者,明尼苏达大学历史系本科教务副主任,曾在多米尼加大学任中世纪史教授,关注历史、教育、残疾人权利等话题,研究方向为威尼斯、十字军、地中海世界。
内容简介
长期以来,“中世纪”是西方历史叙事的一个符号,是现代之前愚昧、停滞的“黑暗时代”。《光明时代》则以新的视角回溯中世纪的千年历史,从拉韦纳的礼拜堂开始,以诗人但丁结束,重新审视了罗马的陷落、拜占庭的崛起、查理大帝的统治、维京人的迁移、阿拉伯人的扩张、奇迹传说、黑死病,以及蒙古人的冲击,向我们展现了中世纪罗马文化的延续,不同民族、地域之间人员、物质、文化的流动,不同传统的共存和冲突,重新发掘了处于非中心地位的女性、阿拉伯人、犹太人等群体的历史。
本书指出,以西方白人男性为中心的历史叙事为现实政治服务,遮蔽了中世纪的真实面目,实际上中世纪是物质和精神不断流动、各种美丽和恐怖并存的“光明时代”。
编辑/韩世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