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种是按字面理解,就是不要和比自己差的人交朋友。当学生时比成绩,做销售时比业绩,搞科研时比成果,当官时比等级,当老板时比资产,结果自己不与差的人交友,好的人不与自己交友,快弄成孤家寡人了。第二种是理解为不和志向不同的人做朋友,这种说法世人更容易理解接受。
但恐怕这两种都不是孔子本意,第二种解释为了合理化,把“不如”另辟新意,太牵强了,况且只要志向相同,刚拜师的弟子就能和老师称朋道友了吗?第一种则是犯了原则性错误,孔子谈论的是君子交友之道,不可能用世俗的标杆。世人将与他人的相识相熟视为“交友”,君子则视其为“交往”非“交友”也。“君子不器”,君子交友时考量的不是才干能力,而是仁义德行,存天理去人欲。
关于这点,王阳明也特别阐述过,圣人不是以才力而论,论的是天理。 “尧舜犹万镒。文王孔子犹九千镒。禹汤武王犹七八千镒。伯夷伊尹犹四五千镒。才力不同,而纯乎天理则同。皆可谓之圣人。” “盖所以为精金者,在足色,而不在分两。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所以,君子交友,只比个人心中天理的纯度,譬如黄金的成色,自己是七成的,就与七成的人交友;八成的人可以师之;不与六成的人交友,于己无益,管宁割席断交,只因双方天理纯度有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