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一生都没有留下子女,而这个唯一的“儿子”,其实是他的义子,是周总理回绍兴祭祖时认下的。
这个义子名叫王戍,原本是周总理的姑表侄儿,可他第一次见到周总理的时候,就对他很是钦佩,一心想要跟着周总理去打鬼子。
可是这个孩子才16岁,年纪还那么小,周总理便婉言拒绝了,但看到这个热血少年失落的样子,周总理话头一转,就主动提出:“你做我的干儿子吧。”
这样让自己“脸上有光”的事情,自然让王戍和他的家人都很开心,全都同意了。周总理认真地收下了这个“儿子”,可终其一生也没有再见过他。
认个“儿子”
那是1939年的春天,周总理打着回乡祭祖的旗号回到了浙江绍兴,这里是周总理的祖籍,也是鲁迅先生的故乡,而周总理跟鲁迅先生说起来也算是同宗同源的亲戚关系,周总理还得称呼鲁迅为“叔叔”。
可周总理这一次回到这里不仅是寻根,更重要的是要秘密会见浙东地下党组织领导人,以及进行一些其他革命方面的工作,然而跟着周总理来到绍兴的还有六名士兵,这些人名义上是来保护周总理的安全,实际上却亦步亦趋地跟着周总理,是来监视他的一举一动的。
所以周总理明面的事情还是得做,既然是祭祖,自然免不了要和老家的一众亲属一阵寒暄,还得让他们帮衬着,而其中那个一直围着周总理团团转,眼冒星星眼的就是王戍。
从家族渊源上来讲,王戍与周总理还算不上近亲,两人的关系得往上数到王戍的祖母周桂珍那,周桂珍是周总理的嫡堂姑母,但因为周总理的名声在外,王戍对于这位表伯格外亲近。
一行人约好了3月29日这一天的行程,周总理一行乘着乌篷船,缓缓驶出绍兴城,先后去了先祖的几处墓地,祭祖之后还游览了大禹陵。这一路上,总有王戍各种各样的问题袭来,周总理也都一一微笑着解答了,这让王戍对周总理的崇拜更甚。
王戍的聪明好学给周总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打心眼里就喜欢这孩子。第二天活动结束后,周总理受邀在姑父家吃过晚饭,在诸位亲友的请求下,周总理为大家都题词留念,给王戍题的就是“冲过钱塘江,收复杭嘉湖”。
王戍手中捧着表伯递给他的这一张宣纸,上面的字迹直直冲击着他的心脏,王戍浑身热血沸腾,他激动地拉着父亲的手,让他替自己向表伯求情,带着他“一起去抗日前线,打鬼子!”。
看着王戍父亲也一脸希冀的样子,周总理虽然也为王戍的一腔热血所感动,但是他看到的更是一个少年人未来的康庄大道,王戍的年纪还那么小,在学校里多学一点知识才是更重要的,这些都会是国家未来的顶梁柱。
于是周总理就婉言拒绝了,告诉王戍父子俩再等一等,先好好学习再说。听完周总理的话,王戍的神情一下子就低落起来,周总理的心也跟着柔软起来,他拍着王戍的肩膀道:
“你愿不愿意做我的干儿子?”
这一下子就抚慰了王戍心中的失落,父子俩当即就不住地点头同意。随即王戍给周总理鞠了三个躬,又响亮地叫了一声“干爹”,周总理开怀地应声,这件事就定了下来。
周总理回到老家祭祖,认下一个干儿子,续写家谱等等,这些都是传统讲究的事情,跟着周总理的那些士兵根本就没有想到,周总理在这些公开活动背后已经完成了革命工作的安排。
不让“儿子”沾光
虽然周总理认下这个“儿子”的过程比较草率,但是两人之间的情谊却是真的,周总理应过这一声“干爹”后,又重新取过来一张宣纸,重新提了一幅词给王戍:“乘长风破万里浪!慕向表侄义儿周恩来。”
慕向就是王戍的字,周总理也将称呼改为了“义儿”。离开绍兴后,在四月还给王戍寄去了自己的照片,背后有周总理的亲笔手迹:“慕向表侄义儿存念周恩来廿八·四·五”。
尽管二人义父义子的关系铁定了,但之后两人却没有再见过面,绍兴之行让他们结缘也让他们留下了唯一的回忆,周总理离开绍兴时鼓励王戍好好读书,而王戍也没有辜负周总理的期望。
虽然自从绍兴一别,王戍再也没能见过义父,但他一直牢记着周总理的教导,刻苦读书,在1945年抗战胜利那一年,王戍成功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学,并坚持求学。
1949年毕业后,王戍就参加了人民解放军南下服务团,之后被分配到福州市工作,后来又调到了福建高级工业学校去工作。在这期间,他也从来没有打着周总理的名号为自己换取过任何的便利。
并且王戍也没有去北京找过周总理,但是他给义父写过许多信,报告自己的近况和一些工作心得,只是从来没有收到过周总理的回信。其实周总理收到了这些信,对于王戍的成长也颇为满意,没有回信只是有他自己的顾虑。
当时已经是国家总理的周总理忙得不可开交,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周到,他认为如果给王戍回了信,哪怕只是只言片语,也有可能会影响到王戍的进步,也或许会有人因为这封信对王戍特殊照顾,这对于谁来说都不是好事。
王戍在福建待了50年,他的父亲在进京的时候也见过周总理,可王戍也没有多加打听周总理的事情,他明白,他也都懂,从来没将自己和周总理的这层“关系”宣之于口,而是兢兢业业地在自己的岗位上奋斗,没沾过一丝周总理的任何“光”。
周总理曾经写过10条《告亲戚朋友》家规,其中有提到“任何场合都不要讲出与周恩来的关系,不要炫耀自己”。所有人都是平等的,他并不希望他的亲戚会因为跟自己有一层关系就产生优越感,更不希望别人知晓后对他们有优待。
王戍懂义父的苦心,也知道他是为自己好,所以他50年来都一直在隐藏自己的身份,没有和任何人说过自己和周总理之间的关系,一直把周总理当做偶像放在心里,直到1978年他的身份才“暴露”。
那时候周总理已经去世两年多了,工作人员在整理周总理生前的档案资料时,才在周总理的日记中发现了这样一件事情,联系到了王戌,“揭露”了他的身份。
周总理永远在我们心中
周总理的亲戚朋友们一直谨记着他的告诫,将自己与周总理的关系当成一个秘密埋在心里,将自己同普通人一样去认真生活,周总理与王戍的这段关系自然成为了不为人知的秘密,直到晚年才“暴露”了自己的秘密身份。
也有过绍兴的堂叔仗着这点关系找到周总理,借着找周总理商议祖坟之事,希望给安排个工作。周总理将当时在京的亲戚都叫了过来,自己也没有坐主位,在一旁的小沙发上,周总理耐心地解释了为什么要平坟,再语重心长地说道:“我是国家的总理,不是周家的总理,希望家乡人民理解,也告诫自己不要搞特殊化。”
周总理的行事作风无不让人感慨,这样的两袖清风,一生为国为民,连子嗣也没有留下,令人惋惜,他走的时候,十里长街挤满了百万群众,浩浩汤汤的流着泪为他送行……
那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铿锵之声还回荡在耳边,多少学子以他为榜样艰苦求学;他寄给邓颖超一张印有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画像的明信片,写上“希望我们两个人将来也想他们两个人一样,一同上断头台”,两个人牵了手就是一辈子。
从战争年代走到新中国建立,周总理在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科技、文化等各领域都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确诊膀胱癌的他,仍旧超负荷地奋斗在工作岗位上,从住进医院开始,只要身体能够继续支撑,他就坚持在工作,见外宾、召开会议、谈工作……
在被病痛折磨得无法工作时,他歉意地告诉工作人员:“以后不要叫我总理了,叫恩来就好,我现在没有为人民、为国家做贡献的能力了……”说来让人忍不住泪流满面,你永远是我们的总理啊,是人民永远深爱的总理!
1976年1月8日,周总理永远地闭上了双眼,毛主席悲恸不已,致使身体愈加不适。78岁的周总理离开了我们,可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他留下遗嘱,让他的骨灰洒向祖国的山川大海。
他以另一种方式获得永生,看到了新中国蒸蒸日上,看到了这盛世如他所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