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作为一道南北方常见的佳肴,以其多姿多彩的味蕾彰显着中国美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逢年过节,许多家庭餐桌上始终会有一道属于自家的“豆腐”。豆腐豆腐,将自家的“福”气“兜”起来,期盼来年平安顺遂、万事如意。
提及“豆腐”,自然会出现各种豆腐宴:红烧豆腐、家常豆腐、麻婆豆腐、老汤炖豆腐、烫干丝、凉拌腐竹、芙蓉豆腐、豆腐丸子、干煎豆腐、洪武豆腐、菊花豆腐等,可谓是豆腐有南有北,口感各有千秋。豆腐可荤可素,搭配各种食材,便可自成一道佳肴。可贵做,亦可贫吃,不喧宾夺主,淡而不失风韵,清而不乏独特。
《说文解字》对“豆”的解释如下:“古食肉器也。从口,象形”,单从字面意思,一种象形字,可入口。宋代苏轼提及“煮豆作乳脂为酥,高烧油烛斟蜜酒”。明朝苏平专门写了一篇《咏豆腐诗》:“传得淮南术最佳,肤退尽见精华。旋转磨上流琼液,煮月铛中滚雪花”。豆腐似琼液,光滑皎洁白皙,举杯邀明月之时,酒再涩,豆液乳脂做酥,眼前的光景又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豆腐皮包子
《红楼梦》中关于描写“豆腐”的美食描写不计其数,例如第四十一回贾母两宴大观园,凤姐夹茄鲞给刘姥姥吃。这里的茄鲞的配料就是“五香豆腐干”(北方诸多地方称谓)。书中还多处写到豆腐皮包子,用豆腐皮做皮,木耳、香菇、青菜等做馅蒸成的包子,香而不腻,营养均衡,吃到嘴边流油不说,嚼劲十足。
《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专集播出神奇的豆腐
《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栏目中,神奇的豆腐作为专集播出,“中国人用豆腐表达了自己柔软变通的适应性。所有的这些,让一粒黄豆得到了升华。这些乳白色的浆液,令人浮想联翩。”着实如此。第二季栏目中,具体到了扬州美食—烫干丝,可以说是将普通豆腐丝做得色香味俱全,刀工一流,品相口感那叫一绝,色泽素雅,软嫩异常,鲜美隽永。真可谓“剁作银条垂缕骨,化为玉段载脂肥”,想想直流口水。
北方人去了南方生活,除了生活习惯有所区别,饮食文化也大相径庭,要不怎么会有南豆腐和北豆腐之分。南豆腐又称石膏豆腐,主要采用石膏液作为成型剂,质地比较软嫩、细腻,上锅一蒸,加入小葱、料酒、醋、味极鲜、香油,入口即化,妙似神仙。
北豆腐又称卤水豆腐,顾名思义它的成型剂是卤水,相比南豆腐质地要坚实一些,切面也不如南豆腐细滑,用它做家常豆腐、香煎豆腐、红烧豆腐再合适不过了,加入些许淀粉勾芡,香菜佐料,焖上一锅米饭,热喷喷的拌饭也是极好的。
如今,老百姓越来越认可豆制品含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许多大品牌的食品公司将豆腐蛋白(大豆蛋白)、花生蛋白加入小麦面筋等原材料,通过挤压蒸煮等食品加工工艺,形成了“素肉”成品,嚼起来类似于肉的组织口感,但主要成分依然还是豆腐,超市中不难发现“素肉”加工制品,方便消费者随身携带。
常言道,“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为啥不说小葱拌白菜、拌油菜、拌萝卜呢,非要将豆腐与一清二白混为一谈。“小葱拌豆腐”这道普通的家常菜,简单易做,其主要特点就是素雅淡洁、清香飘逸、鲜嫩爽口,清白无浊。
这道菜起源于明代朱元璋时期。刚刚登基的朱元璋,开始调工遣匠,大兴土木,建筑皇城,将此项重任委派给大臣刘基。因刘基为人正直、刚正不阿,惹来贪官污吏暗地诽谤。刘基即将被处决前期,提了一道菜“小葱烧豆腐”,朱元璋吃后,醍醐灌顶,终感触刘基如豆腐一般,清白无瑕。后人亦将“小葱烧豆腐”菜系沿用至今,做法形状虽有所改变,内在洁白的本质万古长存,为人之道,宛如豆腐。
“信知磨砺出精神,宵旰勤劳泄我真。最是清廉方正客,一生知己属贫人。” 豆腐之宽广、之韧劲、之清白、之纯净,正如著名作家林清玄在《先知豆腐》中所言:“豆腐对一切事物都有包容和欣赏的态度,这世上再也没有一种食物像豆腐那般,完全没有排斥的性格。”
(大众新闻记者 梁利杰 通讯员 丛珊 )
附“忆乡愁 品年味”征文相关报道(点击查看)
征文来稿须言之有物,立意新颖,角度出新。文字(须配图)、组图、视频不限,文字稿字数控制在1500字以内,视频稿控制在2分钟以内。
来稿请投704751337@qq.com
活动策划:申红 王菁华 吴永功
统筹:李忠运 梁利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