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后面一定要写余数才算对呢?你怎么写余数的呢?是剩余几根就写几个余数吗?这是二年级学生一波连续的追问,让课堂充满了思维活力。
课堂,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阵地。《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要创设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然而,在常态课堂中学生不主动,也不会主动学习的情况并不少见,其突出表现为不能主动提出问题,教师的“强势单向引导”会严重挤压学生主体性作用发挥,大多数时间学生都在“跟着教师跑”。
自2007年开始,天津市滨海新区教师发展中心项目团队提出“支持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教学主张,以此为支点撬动学习方式变革。通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形成了一套支撑“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体系,还给学生实实在在的学习空间。
建构“双导六学”教学支撑体系,解决教学任务单向性问题
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曾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不断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缺失学生主动提问的学习环境是不健全的。教师作为“课堂舵手”决定着学习行为走向,“双导六学”课堂教学体系就是通过从“教”的层面加以限制,充分释放“学”的空间,让学生在课堂中能提问、会提问、想提问,表现出较强的积极性、主动性。
双导,是一种师生双向引导问题提出的课堂交往样态,即教师引导学习任务,通过“四格选择”机制、“三段问答”机制、“三互练习”机制,促使学生自主站到发现并提出问题的主导方,激活主动提问意识,不断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六学,即“关联预学、自主探学、互动问学、整理梳学、检测评学和提升拓学”六个教学环节,是新课标提出的“认真听讲、独立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的系统呈现。
有效实施“双导六学”教学模式能建立起思维发展的外部保障体系,整体凸显“教为学服务”的本质特点,形成一种在师生双向引导下任务推进式课堂交往样态,学生多了一些自主探究的空间,多了一些自主提问的机会,使得主动发现、主动提问、主动回应等自我意识和能力逐步发展起来,进一步增强学习自主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堂”。
建立“三讲三问”自主学习动力体系,解决教学方式单一性问题
建构主义的教学策略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促进学习者与情境的交互作用,在这样的碰撞中才能主动地建构意义。实施“双导六学”教学模式,能在课堂建立起“三讲三问”自主学习内部动力体系,即“小组讲—自问”“展示讲—深问”“纠错讲—省问”,以学生能动的、独立的内在学习活动为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中心,建构起“学为本体”的思维场,学生在“讲”和“问”两条思维线索的支撑下不断反省,促进思维的创新发展。
从学习主动性看,学生的三次自主讲解,体现了思维活动从识记、理解的思维阶段主动向分析判断阶段攀升的过程;从学习过程性看,聚焦了学生的三次主动提问,体现了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表层问题不断向深层问题发展的过程;从学习思辨性看,学生在“讲”和“问”两条思维线索的支撑下,在每个环节都会形成思维上的闭环,通过不断反省促进思维的创新发展。
建设“五课型”单元整体教学体系,解决教学环境单调性问题
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编排体例看,不论是哪个领域都在单元中包含有新授课、练习课和复习课。我们基于单元整体结构化教学的需要,将传统的新授课、练习课和整理复习课进一步丰富,同时配合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的实施,确定了“五课型”单元整体结构化教学体系,即概念课(新授课),练习课、应用课(解决问题),实验课、建构课(单元整理复习课)。有针对性地对“自主探学”进行了调整,即归纳探学、实践探学、建模探学、实验探学、结构探学,以适应各种课型的需要,进而形成“双导六学”模式群,在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中发挥更大作用。在“五课型”的引领下,教学活动聚焦于数学思想方法,形成了五种思维发展环境,更有助于学习活动的关联和迁移目标的实现,真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总之,我们通过建设三大体系,丰富了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主动讲解机会,提升了学生的主动提问意识和自我组织管理能力,让学生主动经历学习过程,在同伴相互影响下驱动思维走向深度。
(作者系天津市滨海新区教师发展中心第二分中心主任、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
《中国教育报》2025年01月10日 第06版
作者:王德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