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侯金亮
来源:《全媒体探索》2024年12月号
侯金亮,法学博士、博士后,现为《重庆日报·思想周刊》执行主编、理论视频栏目《理响青年》负责人。从事理论评论工作12年,被评为第十二届重庆市十佳新闻工作者,荣获中国新闻奖等国家级奖项2项、重庆新闻奖等省部级奖项20项;所创立的《理响青年》成功入选第四届中国报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主持中央网信办重点项目1项,省部级重大重点项目8项、一般项目5项。
2024年9月,重庆日报理论视频栏目《理响青年》成功入选第四届中国报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并亮相2024年中国报业创新发展案例展。参展期间很多媒体同仁前来交流,问得最多的问题是:“《理响青年》最先是怎么做起来的?”
理论宣传,尤其是面向青年群体宣传党的创新理论有两大难点:一是理论宣传最怕出问题,特别是面向青年群体的理论传播,难度太大,很多单位不敢碰;二是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少了很难支撑。通过近三年的实践,《理响青年》很好地解决了这两大难题。
一次勇敢尝试
2022年3月30日,重庆日报理论视频栏目《理响青年》正式上线,这是在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党媒运用新理念、新模式、新平台面向青年群体开展网上理论传播的创新栏目,是打通党的创新理论到达青年群体“最后一公里”的一次勇敢尝试,也是在全国率先开展面向“00后”网上理论传播的一次探索。
不少人好奇,我为什么选择“00后”这个群体,又是怎么把这个栏目发展起来的。
作为省级党报理论版,其受众是有限的。如何扩大党的创新理论的受众面,是摆在我面前的现实课题。2022年初,我就想打造一个不同以往的差异化明显的理论融媒体产品。在与同行进行沟通交流并展开广泛调研后我发现,当时从央媒到各家省级媒体很少有专门面向“00后”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视频品牌,那就不妨把栏目受众锁定在青年群体尤其是“00后”,充分激发青年的潜力,走好网上群众路线。
锁定受众群体后,如何起一个传得开、叫得响的栏目名?熬了一个通宵,围绕“青年”“理论”等关键词,我想出了“理响青年”这个名字。结合栏目定位,我进一步明确了栏目的理念——“让党的创新理论响彻青年”。报社领导非常认可这个理念和名字。
栏目的名字、理念确定后,如何让栏目落地,并实现栏目内容的持续性生产?在人力物力有限的情况下,单靠自己的力量显然是不行的。青年人最多的群体就在高校,发动高校学生给我们投稿,不就很好地解决了内容的可持续供给问题?于是,我有了依靠青年人向青年人传播的想法——让青年人成为学的主力、讲的主角、听的主体,传者受者都是他们。
2022年2月,我带领编辑团队首次拜访了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新闻传媒学院和校团委,与师生开展了一场面对面的头脑风暴。出乎意料的是,学生和老师都非常支持我们的想法,当场就确定了先拍摄制作两期视频,主题分别为全民阅读、大食物观。之后大家便进入了沟通文案、拍摄、视频编辑等繁忙工作之中。
2022年3月30日,《理响青年》在重庆日报客户端(现新重庆客户端)正式上线,上线当天先后刊播了《最是书香能致远 全民阅读正当时》《树立践行大食物观》两期视频,阅读量超乎我的预料,获得了领导、同行、高校师生的一致认可。
前两期的反响让我对这个栏目更有信心了。有了把关、对接方面的经验,我和编辑团队又陆续拜访了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工商大学等市内高校,赢得了更多高校的支持。逐渐地,我和编辑团队摸索出了一套科学有效的生产机制和反馈机制,即通过学生(一审)、指导老师(二审)、二级学院党委或校党委宣传部(三审)、《理响青年》编辑部编辑(四审)、《理响青年》编辑部主编(五审)的“五审五校”安全生产流程,对选题、脚本、视频产品进行层层把关,既实现媒校联动,又保证内容的安全生产。我们团队需要做的,就是为青年提供一个展现才能的平台,并在视频创作的各大环节当好“把关人”“策划者”的角色,保障理论作品内容的安全生产、创新生产。我和编辑团队、高校师生合力,让理论宣传的第一个难题不再成为难题。
从尝试与第一所高校的试点合作,到后来向市内外50多所高校的拓展,如今经过近三年的发展,在我和编辑们的勇敢尝试下,《理响青年》现已成为具有重庆辨识度、全国影响力的网上理论宣传品牌。
四点实践经验
如何做好新时代青年的政治引领工作?那就是把党的创新理论与青年普遍关注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结合起来,将理论阐释的重点与青年讨论的热点结合起来,从青年视角出发,把理论讲深、讲透、讲活,提升党的创新理论面向青年群体传播的知晓率、到达率,适应舆论环境、媒体格局、传播手段的新变化。
(一)抓住青年人的兴趣爱好
从栏目定位到实践,我就瞄准青年群体,尤其是锁定“00后”,用青年话、小切口阐释大道理,创作出一大批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理论视频产品,让青年“爱看”理论。
(二)借助高校尤其是社会力量
栏目还在萌芽时期,我就明确了一点:栏目既面向青年,更依靠青年。所以我和团队将《理响青年》打造成“党报+高校+社会(1+1+N)”的互动传播模式,形成了“青年学生参与+专家学者指导+理论编辑审核”的新机制,构建起“全维度生产、全方位共享、全媒体传播”的新格局。这样的运作模式充分调动了青年的力量,让青年“讲解”理论,形成了栏目的最大亮点。以前面向大众或者特定群体传播理论都是单向传播,受众只是被动地接收。我要打破这种“灌输式”的理论传播,让青年自己写、自己拍、自己讲、自己剪、自己传,这一系列过程都有利于深化青年对理论的理解。
(三)提供青年传播理论的平台
传播学上的“使用与满足”理论很符合《理响青年》的模式。我们向青年群体借力,青年群体也需要一个党媒平台来展现自己,《理响青年》的栏目模式刚好与青年实现了“双向奔赴”。视频在客户端首发,然后是微信视频号、B站、学习强国平台等刊播。我们成立了“理响青年大学生观察群”,聘请了“理响青年大学生观察员”,他们的积极转发让理论传播真正实现了进圈入群。
(四)从线上到线上线下融合
我一直认为,理论栏目不能单打独斗、自说自话,既要善于上网,也要从网上走向线下。随着栏目影响力和传播力的提升,重庆市一些单位甚至高校都愿意把《理响青年》作为合作单位。
近三年来,《理响青年》持续重视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推动栏目走向线下,实现“键对键”与“面对面”的有机结合。如举办首届《理响青年》理论短视频大赛、多次交流座谈会以及两届《理响青年》论坛,并在市内20所高校建立“重庆日报理论视频栏目《理响青年》创新实践基地”。2024年9月,我们在四川美术学院举办了“烈火青春 不‘燃’怎‘YOUNG’”首届《理响青年》理论短视频大赛启动仪式暨交流座谈会,我看到了一群朝气勃发、自信乐观、充满正能量的青年,听他们踊跃畅谈所感所想。那一刻,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理响青年》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理论打动青年的三个答案
“浙江宣传”在《理论还能打动青年吗》这篇文章中谈道:年轻人是爱学理论的,比如在国内一些高校图书馆的图书借阅中,《共产党宣言》《毛泽东选集》等理论书籍时常“霸榜”,在B站上很多年轻人愿意付费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相关课程。
理论还能打动青年吗?答案是肯定的。理论如何打动青年?我认为,那就是相信青年、依靠青年、赢得青年。
(一)相信青年
栏目在萌芽期时,我其实也曾担心过一个问题:“00后”这群青年朋友,不像我们“80后”接触信息的渠道狭窄、内容有限;在网络信息触手可及、文化多元的今天,“00后”每天都能够接触到海量信息,有的远比理论内容有趣。在这种情况下,青年能接受我们传播的“硬核”理论吗?后来,在多次线下微宣讲比赛现场,我与高校思政课教师等人一起交流这个问题时,老师们告诉我:其实,现在的年轻人远比我们想象中充满正能量。
相信青年,体现在内容创作上,就是始终充分尊重青年的创新创造活力,鼓励他们创作更多“青春态”“多样态”的理论宣传产品,用青年人自己的理解方式来阐释理论、演绎理论、传播理论。比如,他们根据火爆网络的歌谣“挖挖歌”改编创作了《法律大数据挖掘歌》,根据春晚歌曲《上春山》改编创作了《巴渝和美乡村@你一起“上春山”》;在《为天地存正气 为个人全人格》中,以古今穿越的形式演绎了红岩故事;《用脚步丈量乡村振兴新图景》以Vlog形式展现新时代新农村新面貌;还制作出了“歌唱+朗诵”视频《且以青春诵红岩》、漫画剪纸视频《用好减负锦囊 实现“一减N增”》、理论脱口秀《当脱口秀遇上网络安全 打出最佳反诈组合拳》等鲜活的理论作品,彰显了青年的创造力。
(二)依靠青年
如果要问我,《理响青年》发展到现在最大的底气是什么?我认为,那就是我们走好了新时代群众路线,真正地做到了既面向青年更依靠青年,同时这回答了理论宣传的第二个难题。
《理响青年》基本上是日更,如此高的刊播频率仅依靠我和编辑团队几乎不可能办到。后来我就想:既然我们是面向青年群体宣传党的创新理论,最好的效果便是让青年自己讲理论,达到学理论的效果。因此,最好的方式就是将创作的主动权交给青年,让青年自己学、自己讲、自己传,这才叫真正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于是就有了现在的模式,每期视频的主讲人均是来自市内外的青年学子、高校青年老师、企业青年职员,青年自己讲、自己传、自己播,成为主动传播的主体。
依靠青年,让我和团队更有信心完成重大策划和系列视频的创新制作。在日常工作中,凭借专业性和理论敏锐性,我和团队经常会围绕时事热点、理论热点、重大节庆日等及时构思、重点策划一批理论作品,但重大策划和系列视频还是需要依靠青年来完成。
如在五四青年节当天,我们推出的特别策划《青年与城市如何“双向奔赴”》,就是以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为切入点,生动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在2024年国庆节推出的《国庆特别策划:27个青年22种语言表白中国》,充分运用四川外国语大学的多语种优势,将青年作为讲好中国故事、重庆故事的叙事主体,实现了中国元素的国际化表达;“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新质生产力”“唱好‘双城记’”等重大主题策划的执行,都依靠了青年的力量。
(三)赢得青年
在赢得青年这方面,我们既有宝贵的历史经验可资借鉴,又从实际出发不断探寻着赢得青年的方法。
首先,在赢得青年这方面,我借鉴了历史上的成功经验。抗战时期,移渝发刊的《新华日报》在面向青年群体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战主张、开展政治动员时,高度重视青年政治工作,设有《青年生活》《读者信箱》专栏,与青年学生保持平等关系、发挥青年主体作用、重视青年读者来信,利用号召性文章标题等宣传策略,如《一个职业青年的呼唤》《升学的苦闷》等,对青年所遇困境予以真诚的建议和指导。再如,《中国青年》周刊专门对青年进行宣传动员,成功激发起青年参与革命的积极性。可以说,历史上这些做法为我开展《理响青年》工作、发挥青年智慧和力量提供了宝贵经验。
其次,我和团队也在绞尽脑汁让青年群体爱上理论,进而赢得青年。媒体融合没有休止符。《理响青年》栏目最初在我脑海中萌芽的时候,我就明确地告诉自己,栏目孕育而生并非简单地迎合媒体融合浪潮换个形式来宣传理论,而是要真正做到理念融合、语态融合、形式融合,力争让党的创新理论最大程度打动青年、赢得青年,为青年提供一个展现的舞台。为了更好地吸引受众尤其是青年群体的阅读兴趣,我鼓励编辑探索运用“网言网语”,紧跟网络热点,把网络热词、热梗与理论宣传结合起来。如将网络热词融入理论视频标题中,刊播了《读懂“City不City”背后的开放故事》《DNA动了!看方言“出圈”彰显文化自信》《当“爆改”的风吹向工业遗址 好玩又出片》等,力求以吸睛的标题提升理论视频的点击率和阅读量,更好地吸引青年受众。
“《理响青年》这个栏目的标本意义在于全面地更新了我们融媒体产品的生产模式,它甚至不是一个过去我们所理解的平台意义上的内容参与创作者,我觉得它延伸的链条更广,就是由它的受众对象自己参与创作、自己参与说、自己参与传播这样的一个媒体形态。”这是健康时报社总编辑孟宪励在第三届中国报业创新发展大会上给予《理响青年》的评价。
近三年来,我始终围绕党的创新理论的青年化视频化传播,鼓励青年创作出一大批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理论视频产品,在实现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化”与“化青年”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如今,《理响青年》栏目及平台逐渐发展壮大,已远超我们当初预期。截至目前,栏目已累计刊播视频超过360期,全网播放量超2亿,多期视频在新重庆客户端的阅读量破百万,获中央网信办重点项目支持,入选第四届中国报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以《理响青年》为研究对象的新闻研究业务文章获第34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栏目还获得第26届重庆新闻奖一等奖等多项省部级奖项,其典型经验做法被许多媒体宣介推广。
未来,我们将继续努力,做优做大做强《理响青年》,让党的创新理论更大力度、更大范围地响彻青年群体。
(作者侯金亮为《重庆日报·思想周刊》执行主编、理论视频栏目《理响青年》负责人)
本文刊于《全媒体探索》2024年12月号,原标题为《理响青年:理论宣传何以打动“00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