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人口衰减问题恰恰是这个时代最顶级的阳谋,也是经济复苏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而人口负增长所带来的红利将会在 20 年后彻底释放。这也意味着当下绝大多数人的命运注定是要大器晚成或者碌碌无为。如何把握,这是我们今年要探讨的话题。
当前人口对经济的影响,其实我们早有预见,这个时间不会晚于 2010 年,因为那是我们的第一次人口拐点。从 1980 年到 2010 年这 30 年,15 岁到 59 岁的劳动人口一直以每年 1.8%的速度迅猛增长,可到了 2010 年,这个数值达到巅峰,此后便迈入了负增长时代。这个时候的生育人群主要是 70 后、80 后。而此时的 70 后、80 后正享受着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红利,生育意愿极为强烈,只需放开限制,就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可为什么那时没有放开呢?答案很简单,为的是一代人的时间差。
过去几十年,我们经历过三次婴儿潮,分别是 1949 年、1957 年、1962 年到 1970 年以及 1981 年到 1990 年,对应的正是过去 40 年搞经济的三代主力军。我们换算一下,80、90 年代,我们最缺的是什么?
是房屋、路桥这些基础设施,这些行业需要大量劳动力,恰巧当时 50 后、60 后正值壮年,能够迅速填补基建带来的劳动力缺口。所以这代人是城镇基建的一代。
进入 21 世纪,我们加入了 WTO,源源不断的外贸订单从世界各地涌来,制造业是劳动力需求极为旺盛的行业。此时年富力强的 70 后、80 后完美承接了市场需求。所以这代人是制造业基建的一代。
最近几十年,大家更为熟悉,通讯和互联网行业迅速兴起,市场对信息化建设所需的软硬件工程师以及互联网生态的经营者极为渴求,这让 80 后、90 后成为了互联网基建的一代。这三代人历经几十年的努力,为我们的社会积累了大量财富。
可能很多人会问,财富在哪?我没看见。但其实社会财富就在眼前。我们的财富化作了平坦的道路、照明的路灯、即便在小县城也具备的完整医疗体系,可以说涵盖了每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然而,基础建设并非没有成本,也不能无限扩张。达到阈值时,就必须停下,而当下就是停工的时代,或者说我们要开始享受基建成果了。
其实这和吃饭很像,饿的时候拼命吃,但不能一直吃,总要留时间消化食物。我们的现在和未来也需要很长时间来消化过去几十年积累的财富。所以,当下的年轻人能以最低成本享受到近乎免费的基础设施,但同时也错失了社会基建带来的财富机遇。
那么当下的年轻人该怎么办?还剩下哪些基建留给年轻人去做呢?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围绕消化财富产生的服务业基建。
仔细思考就会发现,作为父辈的 50 后、60 后,在整个职业生涯中的育儿成本很低。父母两人共同抚养一个孩子,配合发达的社会抚养制度和公办教育,相当于节省了大量时间去赚钱。而当这代人老去,就变成一个年轻人赡养两个老人。如果这个年轻人精力不足,就势必用财力来弥补。那这笔钱从哪来?其实就来自父辈年轻时节省的养育成本,权利和义务、风险与收益总是平衡的。
更直白地说,我们的社会财富主要集中在 60 岁以上的老人手中。而我们的人均预期寿命是 78.6 岁。也就是说在未来的 18.6 年里,我们社会的主要经济活动很大一部分是在继承和消费上。一个年轻人对应两个老人,从另一个角度看,也可以理解为一个年轻人将继承两个老人的财富。当然,如果你的父母年轻时没赚到足够的养老钱,那你只能去赚别人父母的钱,或者服务别人和别人的父母。
基于这个逻辑,我们会发现,随着人口逐渐减少,社会财富会呈沙漏型逐渐流向并集中到年轻人手中。时间越久,这种现象越明显。从某种程度上讲,这是一种财富的代际补偿。
当然,这也意味着当前 20 到 40 岁的就业人口在未来 5 年内会非常艰难。因为花钱的人和有钱的人不是同一批人。所以当下,无论我们如何促进消费,效果注定有限。在这个过程中,低端消费和低利润将长期主导市场。但随着财富代际转移的不断推进,社会消费能力会不断提升,长期压抑的消费需求也会呈现井喷式发展。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要熬过眼前这几年。适应趋势的人或许能大器晚成,但绝大多数看不清趋势的人,稍有不慎就会踏错节奏,沦为庸庸碌碌的一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