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院士解读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应该这样做

0
分享至

来源:环球时报

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也被认为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要阵地。

在日前由环球时报社、中国科协新技术开发中心、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共同发起的2024年“新质生产力产业实践洞见活动”中,人工智能成为最受关注、最具潜力的前沿技术。

活动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郑纬民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以及来自不同行业的企业负责人与记者分享了他们对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看法。

一个共识是,人工智能与千行万业的深度融合正在走深向实,技术正加速转变为赋能产业升级的新质生产力。

郑纬民:中国的“大模型+”可以做到最好

在郑纬民院士看来,2024年的大模型发展有两个特点,一是基础大模型进入多模态状态,即在文本之外还增添了图像、视频等交互方式。二是“用起来”,“大模型+”应用于各行各业,如“大模型+金融”“大模型+医疗”“大模型+汽车”“大模型+智能制造”等。

郑纬民坦言,在基础大模型领域,中国与世界最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差距,“但我们有希望做到‘大模型+’的第一名”。他表示,中国有大量的数据,企业对大模型发展有很高的积极性,政府层面也在推动相关技术和产业发展,“这让我觉得中国的‘大模型+各行各业’可以做得最好”。

与千行百业的融合发展走深向实也是2024年大模型发展的重要趋势。作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中国的AI应用有最广阔的B端市场。从“技术竞赛”到“产业应用”,中国大模型开始更多转向探索如何将这些强大的AI能力转化为具体的商业价值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场景。以华为云盘古大模型为例,其已在30多个行业、400多个场景中落地,覆盖政务、金融、制造、医药研发、煤矿、钢铁、铁路、自动驾驶、工业设计、建筑设计、气象等多个领域。

大模型的快速发展和深度应用也为算力带来新需求和新挑战,长期从事高性能计算机体系结构、并行算法和系统研究的郑纬民对此也十分关注,并强调自主构建“万卡系统”的重要性。

目前,大模型的生命周期包含数据获取、数据预处理、模型训练、模型微调和模型推理等五个环节,每一步都需要庞大、高效、可靠的算力资源。郑纬民认为,中国的算力正进入新一轮的快速发展周期,一方面是“东数西算”工程的加速建设,另一方面是智能算力的快速发展。

今年9月发布的《中国综合算力指数报告(2024)》显示,中国算力规模位居世界第二;其中,智能算力快速增长,同比增速超过65%。从2003年到2023年,智能算力需求的增长超过百亿倍,构成了算力增长的最主要驱动力。

在大模型计算系统中,算力性能的发挥不仅取决于硬件,更依赖于配套的软件生态。郑纬民认为,在构建支持大模型训练的计算系统过程中,想要持续提升自主创新AI生态系统,就需要做好系统设计和相关软件优化,涉及编程框架、并行加速、通信库、算子库、AI编译器等10个方面。

倪光南:AI将在未来经济增长中发挥更大作用

倪光南院士同样认为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还将持续带来影响,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人工智能对整个产业经济的影响是前所未有的”,他表示,要将发展人工智能与产业结合,通过“AI+实体产业”,真正成为新质生产力,更好地与中国经济的特点相结合。

倪光南认为,中国拥有举国体制优势、超大市场规模优势、人才优势等一系列发展人工智能的有利要素,可以大力发展AI工具层面的应用,也能促进AI主系统的发展。

但他也强调,发展人工智能应用要注重在基础研究方面的投入,相反,中国还应该继续加大投入,集中力量做出更高水平、更有价值的成果。“无论是哪种技术,都需要踏踏实实地在基础研究方面下功夫,为长期发展提供支撑。” 倪光南表示,人工智能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应该形成一种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一直密切追踪国际研究前沿的倪光南近期对“空间智能视觉推动机器人产业的智能跃迁”这一话题投入了相当多的关注。他对记者表示,美国学者李飞飞在2024年提出空间智能研究方向,并得到了业界的重大关注,要想提升机器人与现实世界的操作和互动能力,必须具有感知物理环境和空间关系以及先后顺序的能力,这是提升机器人智能的关键要素。这为机器人产业智能提升拓展了新的空间,在这个方面的探索和实践,我国企业已经走到了世界前列。

2025年,“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超前布局重大科技项目,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与“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培育未来产业”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

倪光南认为,机器人产业正是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中国已拥有较为成熟的工业机器人产业,2022年中国机器人产业规模约为1200亿元,而这个数字未来可能会变得更加巨大。倪光南院士表示,机器人视觉是智能提升的关键,新的基于空间计算结合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创新产生的空间智能视觉,将带动机器人产业智能提升,实现新的飞跃,构成新质生产力的一部分。“

“我希望中国人工智能的研究与应用在2025年能取得更大成果,为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倪光南说。

各行各业:期待“众人拾柴火焰高”

正如两位院士的观察,中国的人工智能正在开启围绕应用的新阶段。刚刚过去的2024年被一些媒体称为“大模型应用落地”以及“行业大模型发展”的“元年”;2025年,这股浪潮无疑将更加澎湃,也将覆盖更多领域。

华为云中国区副总裁、CMO张鹏对记者表示,人工智能正在帮助千行万业提升效率和生产力,华为云不仅在自身的研发、营销、供应链等方面全面拥抱人工智能,也大力投入基础设施建设,为解决中国的算力、应用、生态、人才等问题贡献力量。据张鹏介绍,华为云目前已在安徽芜湖、贵州贵安、内蒙古乌兰察布建设三大云核心枢纽,满足大模型训练、推理的庞大算力需求。

科大讯飞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江涛告诉记者,基于昇腾AI云服务,科大讯飞联合华为推出国内首个万卡规模大模型算力平台“飞星一号”,能够实现大模型训练推理一体化设计,解决大模型时代“卡脖子”问题,并不断优化集群训练效率。在此平台上,讯飞星火大模型持续迭代至4.0 Turbo,综合指标上已达到GPT-4 Turbo水平,数学能力、代码能力超过GPT-4o。

江涛认为,在未来的产业和科技竞争中,人工智能将起到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赋能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以及基础科学研究,成为中国未来几年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人工智能为传统行业带来的变革已经显现。在此次“新质生产力产业实践洞见活动”中,海亮集团、海螺集团、天士力等都传统行业企业都将人工智能作为转型破局的抓手。

天士力国际基因网络创新中心总经理王文佳概括称,人工智能为中医药行业解决了“数据融合难”“分析工具复杂掌握难”“研发周期长决策难”等问题。天士力利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模型等前沿技术,构建了“数智本草”中医药研发平台。该平台通过智能问答、交互计算、文档生成、智能应用四种创新交互模式,涵盖了研发、健康、诊疗、教培等多个领域的功能;整合了中医药领域的大量数据资源,还通过人工智能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大幅提升重要研发的效率和质量。

顺丰集团是国内规模最大的综合物流企业之一,人工智能也在其提质升级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顺丰科技AIoT领域副总裁宋翔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大模型在很多场景大幅提升了人工智能的泛化性和柔性处理能力,可以更大范围、更高质量的辅助或替代人的工作。

宋翔介绍称,顺丰的大模型产品面向快递员这个群体,提供回答超过1000万次,显著提升了工作效率;国际业务场景中,97%审单环节都已交由人工智能处理;大模型加持下,99.2%的快件安检由交给人工智能完成。

上述企业中,不少在人工智能和大模型领域的探索与实践都是同华为云合作完成。张鹏表示,人工智能的发展仍然面临很多难题与挑战,华为云希望“将简单的事留给客户,把复杂的事留给自己”,“解难题、做难事”,通过算力基础设施的搭建、基础大模型的提供、生态的构建等方式,让“众人拾柴火焰高”,与各行各业共同推动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审核 | 李剑

编辑 | 徐铉

校对 | 郝珺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文化中国行·国宝画重点|蛇生羽翼、腾化飞龙:探秘蜀地灵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环球网资讯 incentive-icons
环球网资讯
环球网,了解世界,融入世界
1044610文章数 268879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强军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