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相关统计,2024年,全国新建影院1026家,年度净增银幕4658块,国内影院建设总体保持稳定态势。其中西南地区年新增影院124家,西北地区85家,同比分别增长12.73%和26.87%,头部院线在终端建设方面依然保持投入,布局下沉市场成为投资者的普遍策略。
年内,全国影院共放映影片1.42亿场,较上一年度增长8.43%,场均收益约为299.31元。经营承压促使影院降本增效,行业运营加速向精细化、集约化转变。
在经营方式上,不少院线和影院通过加盟艺术院线、设立特色影厅、策划各类影展等方式进行差异化放映探索,也有越来越多的影院投身“影院+”等融合业态,开始寻找除传统放映模式之外的“新身份”。
2024年,加大高端放映设施和特效影厅投入成为全球影院面对多样化娱乐方式竞争的共同选择。不少中国电影企业借此机会,以卓越的技术实力与国际化布局,向世界展示了其在电影放映技术领域蓬勃发展的新质生产力。
2025年正值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电影院这个有着百余年历史的生意,该如何紧扣观众需求、适应环境变化、释放消费潜力、赋能产业发展,仍需从业者们持续探索。
01
影院建设投入不减
进军下沉市场成普遍策略
据国家电影专资办统计,2024年,全国49条城市院线中,有41条院线票房过亿元,其中19条院线票房过5亿元,11条院线票房过10亿元,4条院线票房过30亿元,1条院线票房过70亿元。与2023年数据相比,各档院线的整体收入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
在市场集中度方面,万达院线年票房收入74.35亿元继续位居榜首,市场占有率达17.49%,市场份额连续八年持续增长,在票房、放映场次及观影人次这三个关键指标上均显著领先。院线前三和前五的市场份额分别为33.81%和47.18%,与2023年相比略有下降。
除万达院线外,其他院线的票房占比均未超过10%。中影南方以36.16亿元的年票房位居第二,上海联和院线以33.19亿元的年票房位列第三,其市场占有率分别为8.51%和7.81%。
在2024年的国内市场上,头部院线维持着显著的竞争优势,但受高质量影片供应不足影响,全国电影票房收入和观影人数均出现下滑,影院运营面临压力,市场亟需进一步的刺激与提升。
拓普数据的统计显示,2024年全国新建影院1026家,相较前一年度增长19.9%,新建银幕数量6103块,年度净增银幕4658块。影院及银幕数量的增长,既得益于2023年全国电影市场的优异表现,也是投资者对电影终端放映市场长期向好的信心展现。
其中,中影院线新建影院103家,是唯一一家年新建影院数量过百家的院线。中影南方和浙影时代分别新建了85家和81家影院。万达院线在2024年新建了67家影院,位列第四。此外,华夏联合、上海联和、大地院线和幸福蓝海的年新建影院数量均超过50家。
万达院线、中影南方、上海联和等头部院线持续在影院建设方面保持投入,体现着行业领先者的布局思路以及对市场占有率的重视。中影院线、浙影时代等竞争者加码进场,也显示出院线市场的竞争依然激烈。
在新建影院选址方面,投资者更加注重经营效率和差异化。2024年新建影城数量整体上与区域经济发展状况成正比。广东、浙江、江苏三个经济强省年内影院新建数分别为87家、76家和72家,位居前三。
经过多年发展,东部地区以及一二线城市的放映端市场逐渐饱和,同一地区的影院之间差距逐渐拉大。具体体现为,同一地区中的头部影院往往能够依赖当地最大的商业综合体进入良性循环,而周边的小型电影院则在票房收入和异业合作等方面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鉴于此,进军下沉市场也成为不少影院投资者的选择。
在2024年新建的影院中,有716家位于三四五线城市,占新建总数的近七成,影院建设的持续下沉趋势明显。此外,西南地区年新增影院数量达到124家,西北地区85家,同比分别增长了12.73%和26.87%,也表明国内影院分布结构持续优化,终端建设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提升。
总体看来,2024年国内电影院线市场继续保持稳定发展态势,但随着影院和银幕数量的增长,竞争也更加激烈。领先院线需要不断创新和提升服务质量来保持竞争优势,新兴院线需要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以赢得更多观众和市场份额,而新建影院的投资者们则需要在选址、设计、运营等方面注重个性化和差异化,以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02
经营承压促使影院降本增效
行业运营向精细化集约化转变
英皇电影城(北京三里屯店)
2024年,全国影院共放映影片1.42亿场,较上一年度增长8.43%,场均收益约为299.31元,同比下降超两成。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收益的减少,院线和影院的经营压力增大,降低新建和运营开支显得愈加重要。
在新建影院方面,若想要减少开支,首要考虑的是降低建设成本。在过去的一年中,“降本增效”是电影院线和相关从业人士在新建影院方面的普遍选择。
“行业龙头”万达电影延续着其在2020年提出的特许经营模式,在保持重资产投入的同时开发“轻资产”赛道,收到了不错效果。
所谓“轻资产”,是指万达院线通过授权协议,允许外部投资者建设并使用万达品牌标识的影院,由万达在管理与运营方面提供专业指导,以达成双方的互利共赢。对于院线本身而言,吸收“轻资产”模式的影院能够有效降低运营成本,并扩大市场占有率;对于合作影院而言,相较于直营模式,其在经营策略上享有更高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同时也能获得万达院线的品牌优势加成。
万达电影财报显示,截至2024年9月30日,万达院线已有轻资产影院187家,覆盖1319块银幕,分别占其总影院数和银幕数的20.92%和17.66%。
院线拓展可以采取“轻资产”模式,但影院的建设仍需实质性的资金投入。不少投资者将关注点转向了因各种原因而曾经关闭或暂停营业的“旧影院”。
新建影院不仅需承担装修、设施购置、房租等固定成本,在培养观众群体、塑造品牌形象等方面亦需投入大量软性支出。一般而言,一家新建影院要实现收入覆盖投资建设成本,通常需要三至五年的时间。相比之下,改造后的影院在初期的房租、设施等成本较低,回本速度相对较快。此外,部分改造影院在观众忠诚度、品牌积累等方面已具备一定的先天优势,在市场推广上也能省心不少。
2024年,不少“新影院”是由“旧影院”重开或改造而来。北京耀莱成龙国际影城五棵松店即是如此。它曾蝉联8年全国影院票房冠军,于2020年暂停营业,并在2023年9月重新开业。2024年,该影城共产出票房4678.24万元,放映影片3.86万场,服务观众90.84万人次,三项指标重回全国影院第一。
北京英皇电影城(三里屯太古里店)也是如此。2023年10月,北京三里屯美嘉欢乐影城宣布停业。2024年11月21日,英皇电影城(三里屯太古里店)在原美嘉欢乐影城的场地正式开业,当年12月就以177万元的票房收入跻身全国影院前四十名。除了影院所处的地理位置优越外,之前累积的吸引力和观众基础,也是“新影院”票房迅速攀升的关键因素。
另据拓普数据统计,2024年全国共有在映影院1.33万家,同比增长4%。对于这些已经投入运营的影院来说,降本增效主要考虑的是如何在日常开支上进行优化。
国内影城通常和商业综合体绑定,房租在开支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近年来,随着商业体租金的不断攀升,不少影城尝试与物业方进行沟通协商,期望以纯比例租金(即根据影院票房收入的一定比例来计算租金)或保底租金与比例租金相结合(即在票房达到一定基数后,超出部分按照既定比例计算租金)的方式,取代传统的固定租金模式,通过共享人流和设施资源,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如万达院线旗下影院与万达广场的影城租金标准即为净票房收入的11%。
相较于不论经营状况按月支付固定租金,这种商业体与影院风险共担的模式,在提升影院盈利水平,缓解运营压力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人力成本也在尽可能缩减。以往,一家设施完善的现代化多厅影院会设立店长、运营、市场、财务、保洁等职位,员工总数一般介于20至50人之间。然而,为了有效控制开支,目前许多影院的员工配置已减少至不足10人。
日常运营中,越来越多的影院在非高峰时段,选择通过智能化设备,如自助售票机、在线选座系统等替代人工,将更多人力资源调配到清洁或维护等岗位;在重要档期,会增派人员进行售票和检票工作,以应对大量观众的涌入;而在春节档等大片集中上映的高峰期,再招募实习生和临时工缓解增加的工作量。
总体看来,2024年,在运营压力下,院线和影院从业者依然在努力开拓思路,优化管理体系,大家更加倚重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集约化管理和智能化应用更加普遍,中国电影放映端在向精细化运营持续努力。
03
差异化发行稳步推进
业态融合成影院发展新方向
电影主题餐厅走进上海大光明影院
“节流”策略仅能暂时缓解财务压力,若要根本解决经营上的问题,还需寻求“开源”之道。
目前,国内影院分布仍相对集中,特别是在人流密集的区域,两公里范围内出现三四家影院的情形并不罕见。这些影院大多发行合同一样、上片时间一样、分账比例一样、最低票价一样,高度的同质化加剧了行业竞争。2024年全国影院的平均上座率为5.8%,与上一年度相比降幅明显。市场亟需差异化的内容供应和多元化的经营策略。
年内,不少院线和影院响应主管部门分众、分线、差异化发行的号召,通过加盟艺术院线、设立特色影厅、策划各类影展等方式,逐步打破传统放映模式局限,探索新的运营和营利模式。
2024年暑期,“2024国家大剧院国际歌剧电影展”走进了全国24座城市的300余家放映单位,将中外知名艺术机构拍摄制作的歌剧电影、京剧电影、数字戏剧、音乐纪录片等14部影片带给全国各地观众。此次影展采取“预约放映”的购票方式,截至7月31日,总观影人数超过1.5万人。
11月23日,在上海电影制片厂成立75周年纪念活动上,上海影城SHO的3号厅揭牌为“经典影厅”,该影厅不仅放映上影经典影片、4K修复电影等,也会定期举办导演导赏、映后交流等活动。
2024年12月27日至2025年1月1日,“京味影片贺岁展映”将《瞧这一家子》《北京小妞》《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没完没了》《猫心鼠胆》和《发小儿万岁》等7部北京出品的现实题材影片在北京市东城、西城、朝阳、海淀4区的8家首都之星艺术影厅联盟加盟影院进行44场放映,也吸引了不少观众。
京味影片贺岁展映活动
此外,不少从业者在《“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提出的“建设高水平电影市场体系”精神相关指导下,积极适应消费环境的变迁,紧密贴合观众需求,适时推出定制服务,持续开发和完善新型电影消费模式,让电影院转变成了融合多种娱乐形式的综合性场所。
2024年巴黎奥运会期间,中影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合作,在全国范围内符合直播放映条件的数百家影城进行总台2024年巴黎奥运会电视节目影院直播,让“影院看奥运”成为不少观众的选择。
数据显示,全国累计有800余家影院参与了奥运会电视节目影院直播活动,共计放映2300余场,观看总人次达5.5万人。这是全国首次实现奥运会赛事电视节目的影院直播放映,不仅给观众带来沉浸式享受,也让影院增加了票房收入。
2024年11月2日,万达与IMAX合作,实现了《英雄联盟》S14全球总决赛的全球首次IMAX电竞赛事直播。上海地区共有五家门店参与此次直播活动,门票一经推出即告售罄,即便是额外增加的普通影厅,座位也迅速被抢购一空。购票观众主要为年轻人群,展现了多元化内容供给在开辟影院收益新途径上的显著推动作用。
还有不少电影院在“影院+”等融合业态进行探索。杭州市的浙影时代影城(西湖文化广场店)是浙江省票房规模最大、影厅数量最多、占地面积最广的影城,2024年共接待影迷46.93万人次。当年11月,该影院开设了“苇草电影书店”,这是浙江省首家电影主题书店,影迷们可以在这里收集电影周边、撰写影评,还能参与电影业界的对话和交流活动。
同样是在11月,全国首家电影主题餐厅“夜半MIDNITE”入驻上海大光明电影院。该餐厅打造了“电影美食之旅”和“电影拍摄体验之旅”两个核心主题,让观众在品味美食的同时,还能体验到电影艺术所带来的全方位感官盛宴。
2025年1月,首都电影院城市副中心店推出全新的演艺品牌“新新剧场”,并发布了“百场演出计划”,观众不仅可以欣赏到经典的戏剧,还能体验到融合科技的光影互动剧。
在从业者努力的同时,主管部门也给予了大力支持。日前,国家电影局和商务部印发了《关于开展“跟着电影品美食”活动的通知》,其中提到,鼓励电影院探索发展“电影院+餐饮”融合业态,拓展“看电影品美食”消费场景,打造餐饮特色影厅,推出“美食主题电影+美食品鉴”等新模式。再加上2024年7月启动的“跟着电影去旅游”活动,可以预见,在政策引领和盈利驱动的双重作用下,将有越来越多的影院开始寻找除传统放映模式之外的“新身份”,未来影院的场景会更加多元,经营业态也会更加丰富。
04
特效影厅投入持续加大
国产LED科技布局全球
2024年,微短剧行业市场规模突破504亿,应用内付费短剧出海APP规模超40亿,微信和抖内小游戏投放规模突破500亿,直播打赏的全年流水达2692亿……,种种数据表明,当下观众对文化娱乐的需求依然强烈,而面对其他娱乐渠道的竞争和分流,电影院想要留住存量观众、吸引年轻群体,就需要利用尖端科技、发挥自身特长,在体验性、沉浸感等方面下功夫。
2024年,全国共有特效影厅9949个,占比12.3%,同比增长0.1%。年内特效影厅共产出票房85.3亿元,占比20.1%,效率远高于普通厅。其中,视觉震撼更强的巨幕影厅共产出59.93亿元,占年度票房的14.1%,代表放映科技“新势力”的LED厅共产出0.97亿元,同比增长55.2%。
年内,不少影院加大了在高端放映设施和特效影厅上的布局,一批高科技含量的影厅和影院投入使用。7月,南京百丽宫CINITY LED影城(国金中心店)开业,江苏省有了第一个CINITY LED影厅;9月,上海大光明电影院将上海目前单厅座位数最多的影厅(1365座)升级为LUXE厅,这也是上海的第15家LUXE影厅;11月,4K 20米VLED LED电影屏落地北京万达影城(昌平万达广场VLED店),至此,VLED LED电影屏在国内十多个城市的近20家影院完成安装;12月,华夏电影中心在北京落成,这是全国首家全高帧LED影院,不仅配置了LED电影屏和商显产品,在应用方面还采用了当下最为前沿的升降机械屏、空间计算、裸眼3D等创新交互内容。
不仅在中国,影院升级的趋势也影响着北美市场。2024年9月,北美最大的影院行业组织——全美影院业主协会(NATO)宣布,计划在三年内对2.1万块银幕进行翻新升级。此次翻新项目不仅包括放映技术、音响、座椅以及照明标识等影院硬件设施的改进,还涉及餐饮体验的提升以及影院整体氛围的改善。
面对全球电影市场对技术创新要求的持续提升,通过升级设施改善观众观影体验正成为全球电影人的共识。而随之到来的设备缺口,以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采纳LED放映技术,给了中国的电影技术和品牌“名扬世界”的机会。
目前全球85%以上的LED显示屏产能集中在中国,国内已建立了完善的LED放映系统技术标准体系,也有不少中国电影企业凭借卓越的技术实力与国际化布局,向世界展示了其在电影放映技术领域蓬勃发展的新质生产力。
洲明科技是国内LED光显行业的“龙头”,截至2024年年末,在遍布全球的160个LED虚拟拍摄影棚中有130多个是洲明科技所建,好莱坞的电影片场、洛杉矶的LED影厅,以及北京冬奥会、卡塔尔世界杯、巴黎奥运会的赛场内外,都能看到洲明科技的LED显示屏。
2024年,CINITY LED系统也走进了欧美地区。10月,德国Dinkelsbuhl的新影院宣布采购10套中影CINITY LED放映系统,预计将于2025年6月完成首批安装并投入运营。2025年1月7日,CINITY LED制版《刺猬索尼克3》在京首映,这是全球首部LED专属制版好莱坞影片,也是中国电影技术自主创新的重大成果。
《刺猬索尼克3》的CINITY LED制版由中影科技与美国电影后期制作公司Deluxe合作建立的洛杉矶CINITY LED制版中心制作完成,该中心的成立不仅有望解决国外版权保护限制下的制版难题,还为更多好莱坞及其他海外大片提供了LED专属制版服务的可能性。
《刺猬索尼克》CINITY LED 制版首映活动
在新一代放映科技的“赛道”中,中国企业依托国内完备的产业链优势,不仅打破了欧美国家在影院设备领域的优势地位,从产能和技术上实现了“换道超车”,也标志着中国电影科技的崛起和全球显示技术格局的变革。
文/ 姬政鹏
编辑/彭康婧
责编/杜思梦
CONTACT US
转载授权 | 3117342843(微信)
投稿邮箱 | zgdybxmt@qq.com
MORE NEWS
© 中国电影报原创稿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欢迎分享至朋友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