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中国最后一名知青:滞留北大荒41年,2009年终于被战友接回北京

0
分享至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那一时期,我国每年都有25万以上的知青上山下乡,为中国农村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邹雪生加入了前往北大荒的知青队伍中。

这一去,就是整整41年。

邹雪生成为了全中国的最后一位知青,直到2009年,才回到了北京。



知青下乡

邹雪生的父亲是一位光荣的军人,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带着妻儿一起去了北京定居。

1967年,因为部队里的安排,父亲被调回了江西老家。

母亲本就身体不好,和父亲长期分别后,每天都以泪洗面,不久就郁郁而终了。

当时的邹雪生刚刚17岁,弟弟也才到了上小学的年龄。



父亲因工作原因,不能经常和家里联系,无法照顾兄弟二人,母亲也不在了,从此以后,只能靠着少年邹雪生,独自一人照顾幼弟。

一时间,邹雪生很是迷茫,不知道该如何抚养弟弟长大。

就是这时候,他突然收到通知,说上面在组织“知青下乡”,号召各位青年去帮助开垦北大荒。

邹雪生以前听父亲说过北大荒,那是黑龙江北部的荒地,在那片环境艰苦、人迹罕至的荒地上,却有一块非常肥沃的黑土地。

父亲曾说,这片黑土地一旦开垦出来,那足以满足十分之一的中国人口粮,还能让当地老百姓过上富足的日子。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儿。



看了看幼弟,邹雪生决定带着他一起去北大荒,一方面可以让二人有口饭吃,另一方面,也能为祖国的建设出份力。

兄弟俩坐上火车,旁边的知青,都是父母家人含着泪来运送,只有他们孤苦伶仃的。

弟弟俩眼泪汪汪看着邹雪生,他心里也不好受,只能一言不发的给弟弟嘴里塞了块麦芽糖。

这时候,两颗热乎乎的卤鸡蛋被人塞进邹雪生怀里,他疑惑抬头,看到个阳光精神的帅小伙,笑嘻嘻的和他说:“我娘煮的鸡蛋,给你们分个,快尝尝!”



邹雪生谢过他,给弟弟剥了一个,自己只吃了半个蛋白,剩下都给弟弟吃了。

看着弟弟狼吞虎咽的样子,邹雪生心里酸酸的,自从父母都走后,他和弟弟再也没有吃过鸡蛋了。

“我叫叶明,以后咱就是队友了,互相关照啊!”男生笑容像个小太阳似的,让邹雪生孤独的心,瞬间暖了起来。

到了黑龙江,指导员挨个点名,点到弟弟的时候,指导员被一声稚嫩的“到!”吸引,他看了一眼才到他腰的小朋友,愣住了。



弟弟怯生生的站在邹雪生旁边,指导员皱着眉头说:“这么小的孩子,不是胡闹吗?”

然后赶紧联系人,把弟弟送回北京去了。

虽然不舍,但指导员和邹雪生说,弟弟回去后,组织会安排他在北京读书,北大荒生活环境非常恶劣,这么小的孩子根本没法生活。

于是,弟弟就这样被送了回去。



北大荒的艰苦卓绝

分队伍的时候,邹雪生和叶明被分到了一队,晚上叶明惊喜的拉着邹雪生唠嗑,一个劲的说“第一眼就觉得咱俩有缘”。性格腼腆内向的邹雪生,被他感染的也变得话多了起来。

就这样,邹雪生正式开始了在北大荒的劳作生活。

虽然早就有心理准备,知道北大荒的生活环境非常艰苦,但这些十几岁的知青们,一时间还是很难适应。

知青们的主要工作,就是开垦土地。

那时候不像现在,有很多高科技设备。知青们全是靠一双腿,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北大荒的冬季漫长而寒冷,最低气温能可达到零下48.6摄氏度。

知青们顶着严寒和冻硬的土地,一镐一镐铲着土,就算再累,也丝毫不敢停下动作,一旦停下,就可能会直接被冻僵在原地。

有一次,邹雪生在回住所之后,坐在炕上一动不动,眼神涣散。

叶明最先发觉他的不对劲,叫了他好几声,都得不到一点回应,浑身僵硬冰冷。

叶明连忙喊人过来,大家伙又是端热水,又是生火,叶明更是脱了上衣,用体温帮邹雪生取暖。



忙活了好半天,邹雪生才慢慢缓了过来。

就是这次的“生死危机”,让邹雪生和叶明的感情更好了,他每次提起叶明,都感动的两眼通红,不停说“要不是有他,我可能早就没了!”

即使过了严寒,生存环境也丝毫不会得到改善。

蛰伏了一冬的毒虫蛇蚁,在这时全部苏醒过来,藏在荆棘丛中暗处观察,等待时机攻击开垦土地的人们。

去棘丛中走一圈出来,裸露的皮肤全是红疹,奇痒难耐。

这还不是最可怕的。



茫茫荒原之上,有无数大大小小的沼泽潭,稍有不慎跌入其中,就会被吞噬掉。

就是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之下,知青们互相鼓励,一点一滴的做着开垦北大荒的艰巨任务。

大家偶尔也会苦中作乐,比如开个联谊会,歌友会之类的。

有一年联谊会,叶明认识了其他连的一名女知青,对方性格热情,长相秀气,让他非常心动。

叶明向来是个大胆的人,他鼓起勇气,去和姑娘表达了心意。

对方也对这个帅气张扬的大小伙子很有好感,二人不久后,就确认了关系。



可没多久,那个女孩就回北京了。女孩的离开,让叶明变得闷闷不乐起来。

看着昔日爽朗的好友,如今每天为情所困,邹雪生跟他说:“干脆,下批返程队伍,你也回去吧。”

叶明看了看他,欲言又止。

邹雪生知道他的想法,宽慰他到,北大荒如今已比以前好的多了,况且每年都会有新的知青前来,那女孩是个好姑娘,错过了,可就再也遇不到了。



叶明低下头,眼里含着泪,深深拥抱了邹雪生。

不久后,叶明也告别了邹雪生,离开了北大荒,回北京去了。

临走之前,叶明紧紧握着邹雪生的手:“雪生,你是我最好的朋友,如果将来你回北京,一定要来找我,一定!”

邹雪生笑盈盈的回答:“一定”。

说罢,还给他兜里塞了颗鸡蛋。



来去之路

叶明走后,曾经和他们一队的队友们,也陆陆续续都回去了。邹雪生又成了孤独一人,他回到了沉默寡言的样子。

母亲早已离世,听说弟弟也被父亲接回江西老家了。

早几年时,他就将自己的户口迁到了北大荒,如今,他还能回去吗?

或者说,他回去做什么呢?

邹雪生陷入了深深的迷茫之中。

北京已经没有他的容身之处,几时回去,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但是在北大荒,他还可以继续为了这片土地奉献,继续为了后世劳作。

所以虽然迷茫,但他也从未想过离开这里。



1979年,经乡亲的介绍,邹雪生和当地一名女子结了婚,不久后,夫妻俩还生下了一个女儿。

但几年后,贫穷的生活,让妻子不愿再和他过下去,带着女儿和他离了婚。

邹雪生没有怪她,反而把自己本就不多的积蓄,全都给了她,希望她们娘俩能过得好一些。

从此以后,邹雪生又成了孤独一人。

转眼间又是十几年过去,邹雪生几乎都忘记自己从何而来了,只记得每天去黑土地上开垦。

几十年过去,昔日的北大荒,早已成为了全国的“北大仓”,这离不开那几代人的共同努力。



2008年,已经六十岁的邹雪生,突然接到了一个电话。

电话那头试探性的喊了声:“雪生?是你吗?”

邹雪生愣了愣,现在周围都“老邹、老邹”的叫他,已经很长时间没人这么喊自己了。

他慢悠悠的说:“啊,是我。你是……?”

那头突然激动起来,声音带了些鼻音:“雪生,我是叶明,我是叶明啊!你还记得我吗?”

邹雪生握着电话的手,有些颤抖,他有些无措的说了几声“好”,然后热泪就没忍住流下来。

叶明告诉他,自己联系了很多人,才终于找到了他的电话号,还好这些年邹雪生一直没离开这里,不然他也找不到他。



回家吧

不久后,叶明重新踏上了这片熟悉而陌生的黑土地。

现在的叶明,依然如记忆中那般意气风发,看来他回北京之后,日子过的还不错。

反观邹雪生,整个人瘦小干枯,满面沧桑。

邹雪生看着叶明,一边感动,一边又有些狼狈,手足无措的招呼他进屋叙旧。

叶明一进屋里,眼泪瞬间没忍住掉了下来。



他紧紧地拥抱了邹雪生,“雪生,这些年,你受苦了……我还以为你早就回了北京,没想到,你一直都在这里!”

邹雪生叹口气,他说自己也想过回去,但时间过得太久了,他跟不上时代发展,也不知道该怎么回去。

最重要的是,他不知道要回哪儿去了。

叶明擦着眼泪说:“回家,跟我回家。雪生,你等等我,我一定得接你回家!”



叶明陪着邹雪生在黑龙江又生活了几日,然后就告别他回了北京。

回北京后,叶明私处找人,希望能把邹雪生接回来。

但确实,已经过去太多年了,曾经的知青办,早就没有了。

再加上邹雪生的户口也被迁去了黑龙江,实在很难把他接回来。

但叶明没有放弃,他东跑西跑,找到了曾经跟自己同一批的那些知青们,还联系到了上级领导。

听说邹雪生的事情后,上级领导也都很重视,他们说:绝对不能让为国家服务的知青们,老无所依,无家可归!

最后,终于在他的努力下,给邹雪生开了一张证明。

一年后,拿到证名的叶明第一时间去了黑龙江,亲自把邹雪生接回了北京。



结语

邹雪生的一生,苦是真的苦。

但他也很幸运,认识了叶明这个过命的好兄弟。

回到北京后,邹雪生在领导的帮助下,不仅成功把户口迁了回来,还补办了退休手续。

他在北大荒劳作的41年,全都给算了正常工龄,让他领到了足以安度晚年的退休金。

曾经为中国发展做出贡献的人,除了我们耳熟能详的伟人,也不乏千千万万像邹雪生一般的普通人。

他们虽然普通,但却是中国发展路上不可或缺的存在,他们同样值得我们铭记,值得我们尊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村花因太美,被印到1元纸币上,却靠低保过活16年,如今怎样了?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网友:9万交社保,每月可领808元,终于等到了,果断给爸妈都交上

网友:9万交社保,每月可领808元,终于等到了,果断给爸妈都交上

火山诗话
2025-02-21 18:15:12
突传消息!她因癌症去世,年仅28岁!起病初期没在意!警惕这些求救信号

突传消息!她因癌症去世,年仅28岁!起病初期没在意!警惕这些求救信号

福建卫生报
2025-02-20 19:44:31
你被开除了!美国在任十余年高官因负责对华出口限制被要求辞职

你被开除了!美国在任十余年高官因负责对华出口限制被要求辞职

西游日记
2025-02-22 14:53:31
4个外地人在潮汕吃海鲜花了近三千元时嫌贵,潮汕人:吃不起别吃

4个外地人在潮汕吃海鲜花了近三千元时嫌贵,潮汕人:吃不起别吃

椰青美食分享
2025-02-19 13:01:08
3-0!犀利进攻,打服韩国华裔名将,孙颖莎昂首晋级女单八强!

3-0!犀利进攻,打服韩国华裔名将,孙颖莎昂首晋级女单八强!

钉钉陌上花开
2025-02-22 11:56:50
法国核聚变重大突破,等离子体运行1337秒刷新世界纪录!全球核电时代一步之遥

法国核聚变重大突破,等离子体运行1337秒刷新世界纪录!全球核电时代一步之遥

新智元
2025-02-20 12:59:02
3克就能致人死亡!全株都含有剧毒,却被农民当作宝贝大量种植?

3克就能致人死亡!全株都含有剧毒,却被农民当作宝贝大量种植?

野山历史
2025-02-06 10:52:41
期待吗?经典剧集《橘子红了》翻拍版过审待播,黄维德等主演!

期待吗?经典剧集《橘子红了》翻拍版过审待播,黄维德等主演!

祝晓塬
2025-02-21 05:00:19
德国将迎关键大选,马斯克背书的极右翼政党或创造历史

德国将迎关键大选,马斯克背书的极右翼政党或创造历史

界面新闻
2025-02-21 15:41:26
18岁黄多多身材引炸锅!网友吵翻:这发育速度太猛了?

18岁黄多多身材引炸锅!网友吵翻:这发育速度太猛了?

祝晓塬
2025-02-21 02:09:04
湖南省常德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杨易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湖南省常德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杨易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界面新闻
2025-02-22 15:02:50
深圳港集团实现DeepSeek大模型本地化部署

深圳港集团实现DeepSeek大模型本地化部署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2-21 20:04:25
足球报:沙特U20赛前以恢复体能为主,主力中卫将解禁复出

足球报:沙特U20赛前以恢复体能为主,主力中卫将解禁复出

懂球帝
2025-02-22 11:02:02
付锁堂不幸逝世

付锁堂不幸逝世

新京报政事儿
2025-02-21 22:23:55
谁到场,谁缺席?一张合影暴露欧洲分歧 | 国际识局

谁到场,谁缺席?一张合影暴露欧洲分歧 | 国际识局

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2025-02-21 15:13:15
为何宣传片给东契奇打码?独行侠回应,谁注意诺维斯基表态

为何宣传片给东契奇打码?独行侠回应,谁注意诺维斯基表态

东球弟
2025-02-22 10:40:01
电车自燃引发“火烧连营”,谁该为无辜受损的邻居买单?

电车自燃引发“火烧连营”,谁该为无辜受损的邻居买单?

新能源前瞻
2025-02-21 20:10:07
胡静:嫁给马来西亚富商,丈夫为了不和她分房睡,甘愿割掉扁桃体

胡静:嫁给马来西亚富商,丈夫为了不和她分房睡,甘愿割掉扁桃体

素衣读史
2025-02-21 15:35:09
快船消息:鲍威尔最新伤情曝光,小卡自信发声,名宿重出江湖

快船消息:鲍威尔最新伤情曝光,小卡自信发声,名宿重出江湖

冷月小风风
2025-02-22 11:53:51
破防了!联合国惊现"握手十环靶心",王毅外长靠什么成为外交"绝对C位"

破防了!联合国惊现"握手十环靶心",王毅外长靠什么成为外交"绝对C位"

娱乐督察中
2025-02-22 00:18:42
2025-02-22 15:27:00
坦然风云 incentive-icons
坦然风云
处之坦然,风雨不变
12677文章数 1839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军事要闻

特朗普:泽连斯基是否参与谈判不重要

头条要闻

乌前议员:泽连斯基吹嘘稀土矿产 严重误导了特朗普

体育要闻

太阳队送走的二轮秀 打成了别人的建队基石

娱乐要闻

森林北被曝怀孕,汪峰第五次升级当爸

财经要闻

DeepSeek,把投资人馋哭了……

科技要闻

字节跳动估值破4000亿美元 AI成重要推动力

汽车要闻

腾势N9霸气来袭 配空悬和云辇-A 剑指理想L9!

态度原创

健康
手机
房产
教育
公开课

抑郁症患者称好的“乌托邦”宝地

手机要闻

谈谈人生中第一部手机-小米1,多少老米粉也有同样的感触?

房产要闻

开年狂卖10亿+,阿那亚再成海南楼市现象级!

教育要闻

俞敏洪呼吁:别再让孩子把生命和时间浪费在内卷里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