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外媒有消息称东大将对所有金融机构员工的年收入设定100万元人民币的上限。
更为详细的说法是,央企上限100万,二级子公司299万,三级子公司370万。
还有消息:今年2月后部分金融央企.银行将大幅降薪。超出标准的固定工资一律削减,而…绩效工资、季度奖金、年度奖金以及项目奖金,全部取消。
多岗位仅固定薪酬部分...降幅达10%-60%。该信息已得到部分同业确认,表示金融央企需启带头作用,降本增效以促进内需。
从整个社会来看,百万年薪依然是天花板水平,但与JR行业过去纸醉金迷的盛况是不能比了。
以公募为例,按照股东来分,大体上有这样四种:金融子公司(银行系、券商系、信托系)、股东相对分散型(股权上大股东相互制衡,管理层话语权强)、外资系、个人系
限薪令对于行业肯定是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最近其实一直有明星基金经理在出走,个名单在未来一两年里,恐怕还会越来越长。
很难讲这与行业的限薪大背景没有关系,资产管理行业真有两把刷子的,又正值壮年的,恐怕都不甘心有上限的收入模式。行业生态已经系统性的发生变化了,从业人员也是瑟瑟发抖。
何止基金,银行同样如此。作为国有大行之一的建行,去年七月传出了总行降薪10%的消息,来自媒体的表述是这样的:该行正在全面推进薪酬调整,不仅覆盖总行职能部门,还延伸至集团旗下的各子公司。总行人员的平均薪酬降幅略超10%,且职级越高,降幅越大。子公司薪酬下调幅度不一。
说起银行,津津乐道的低保行、大妈行、姨妈巾行,家书行、金钞行等等,无不在诉说这行业的寒冷,不好意思没有暖。
2023年的多家上市银行在年报中强调“已经建立绩效薪酬延期支付及追索扣回机制”,有银行“反向讨薪”金额较去年有明显增长。
另一方面,随着利差的缩小和部分行业的下行,银行不良抬头,业务和风控条线压力巨大。这进一步加剧了银行业内卷,在去年某一次的货币政策报告中,甚至连央行都写了这个事情。
足以见得,事情的严重性。
而信托业同样如此。除了少部分信托公司利润上涨以外,大部分仍处于转型风险化解的关键时期。挣钱的非标业务越来越少,不好挣钱的传新业务努力探索,薪酬也已经降了好几轮。
最新消息显示,连信托公司也开始仿照银行,进行了拟向讨薪。
除此以外,JG部门同样如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