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游完泳回房间,不得不感叹,现在的水感大不如前了。
40多年前我还在上幼儿园,电视台来录素材,我估计是想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吧,所以园长破天荒开了游泳馆,还请了体院教练来教游泳。
全班20多个小朋友,敢下水的就三五个。
可就算这么几个下水的,也只敢死死扒着沿,教练一拉就哇哇哭。
最后只有我胆子大,下去就敢躺在水面蹬池壁慢慢漂。
教练说我“水感”好,于是一堂课就教了我一个。
那是我第一次听到“水感”这个词,自然并不确切知道什么意思。
等终于打发走了电视台,也不知道是真看上我了,还是为报救场之恩,教练让我回家跟爸妈说,让他们带我去体院找她免费进少儿队训练。
那之后我连着去了几个周末,可惜并不像想象的可以玩水,有的只是各种枯燥的基本功训练。
正当我开始打退堂鼓的时候,小心思被教练看出来了,她说我的进度快,可以先让我连单项。
又看我腿长胳膊短,练其他泳姿吃亏,最后就选了蛙泳。
而蛙泳恰恰是四种泳姿里最难精通的。
别看很多人从蛙泳起步,但绝大多数游的并不是蛙泳,而是一种蛙泳和狗刨的混合体。
之所以他们觉得蛙泳好学,主要是腿容易,日常蹬腿谁不会呢,下了水瞎蹬也能游。
也正因为如此,他们以为蛙泳就这样,于是你就看到了泳池里一个个干蹬腿不走水的癞蛤蟆。
因为“收翻蹬夹”四个分解动作,“收翻夹”他们都没有,就只有一个“蹬”。
“收”得不对阻力大,脚没“翻”蹬不上力,没有“夹”本身就少一半动力,两个腿岔开又额外增加阻力,能走水就怪了。
腿上动作细节就够多了,但起码还都是日常动作,而手上动作可就奇葩了。
很多人以为蛙泳换气就是靠手下压,把头抬起来,这就是为啥他们像个鱼漂一样下沉上浮就是不走的原因。
蛙泳最颠覆认知的一个动作叫“抱水”,当然这也是所有泳姿中最颠覆认知的动作,因为日常生活中我们从来不会这么抱任何东西,所以很难领会。
其实说白了,就是要充分利用手、小臂、大臂三者在水中的阻力面向斜后方推水。
只有阻力面足够多,才能利用更多肌群做功,形成的推力才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