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恰逢过年,对于抑郁休学躺平的孩子而言,不仅是调整心态的好时机,也是恢复学习的黄金期。
然而,这也是家长和孩子容易面临压力的时期。
亲友的询问、寒假同学的动态以及复学的期待,都可能让抑郁休学的孩子感到焦虑和自我怀疑。
在这一过程中,家长的角色至关重要,其态度和行为将直接影响孩子能否顺利调整。
本文分享了一位抑郁休学孩子妈妈的亲身经历,为家长们提供价值参考。
同时,探讨如何应对抑郁孩子常见的睡眠和手机成瘾问题。
以及寒假期间,家长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抓住这个黄金调适期?
01
15岁女孩抑郁休学后重生
妈妈总结了假期复学4步法
以下为妈妈自述:
当听到医生说我15岁女儿患上抑郁症时,我完全不敢相信:“她一个小孩子,怎么会抑郁呢?”
但看着手中的报告单,我只能强迫自己接受这个残酷的事实。
确诊抑郁后,女儿没办法继续上学,只能办理休学。
去年寒假,休学在家的她生活彻底没了规律。
白天整天躺在床上睡觉,一到晚上就精神抖擞地玩手机。
一管她,她就像被点燃的火药桶,瞬间情绪爆发。
不是愤怒地顶嘴,就是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出来。
我好言相劝,换来的却是她的冷漠与厌烦,仿佛我成了她最讨厌的人。
看着女儿这个样子,我的焦虑日益加重,满心担忧她会一直这么消沉下去,再也回不到正常的生活轨道。
好在,我没有一直沉浸在焦虑中,而是积极行动起来,在咨询师的帮助下,总结出了假期复学4步法:
01
保持运动
运动可以调节神经递质的分泌,改善情绪。
因为女儿从小就喜欢跳舞,我们让女儿加入了舞蹈工作室。
寒假期间,她坚持一周去上几次舞蹈课,通过跳舞调节她的情绪,促进身心健康。
02
找些感兴趣的事情去做
我引导她找到并投入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比如:手工,画画等。
整个假期,她沉浸在手工制作和绘画中,不仅减少了犯困和发晕的情况,还收获了实实在在的成就感。
03
记录孩子的行为,培养她的价值感
我从日常小事做起,记录她每天完成的每一项任务。
即便是像穿衣服、吃饭、看书这样简单的事情也不例外。
假期的每一天,我都认真记录,让她感受到 “成功做成事情” 的喜悦,对抑郁恢复也更有信心。
04
告诉女儿一切都会好的
我不断向她传递正能量,告诉她,抑郁只是暂时的状态,并不代表以后。
只要努力接受医生、家人和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就能慢慢好起来。
就在寒假快结束的时候,女儿竟然主动提出要回学校上学,但要求是不住校了。
我听了她的话快高兴死了,只要她肯上学,什么条件我都愿意满足。
女儿回到学校后,状态很不错,每天都会主动找老师复习、预习功课。
即使数学、物理、化学是她的弱项,但她也没放弃,每天下晚自习后都会主动做练习题。
而且,她现在能够自觉地在晚上12点前,放下手机去睡觉,睡眠质量也比以前好了。
从这位妈妈的成功经验中,我们可以看出:
面对孩子的抑郁,家长的理解、支持与正确引导至关重要。
同时,家长自身也要保持积极的心态,不能被焦虑左右。
只有这样,才能为孩子营造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康复环境,助力孩子重返正常生活。
02
寒假孩子作息不规律
手机成瘾怎么办?
家长们总担心孩子生活不规律,整天沉迷手机游戏,迫切想帮孩子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于是开启 “碎碎念” 模式,反复催促孩子早睡早起、放下手机。
可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这么做不仅可能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还会让他们感到更孤单无助。
对于抑郁休学的孩子来说,寒假最重要的就是好好休息、调整状态。
1、不去焦虑孩子的睡眠和作息
孩子愿意几点睡就几点睡,第二天不愿意起就算了,由孩子自由支配时间。
有的父母可能会焦虑了:这假期都黑白颠倒了,开学后可怎么管得住啊?
其实不然,不强迫孩子做他不愿做的事,更利于孩子自我调整。
站在心理学角度解读这件事:
在心理学层面上,睡眠代表着孩子最基本的主权,人是通过睡眠去感受他自由的程度的;
在身体层面上,一个长时间、放松身体的睡眠会修复孩子的大脑,进而调节他的情绪。
关键不在于孩子几点睡,而在于他睡觉的时候有没有压力。
所以,父母不要干预孩子的睡眠,这已是最低成本让孩子切实感受到被尊重、被爱的方式。
不要管,也别唠叨,让孩子按自己的节奏睡觉,这很重要。
寒假里,像走亲戚、做家务这类事,孩子要是不乐意,敷衍一下也无妨,千万别强迫孩子去做他不喜欢的事。
2、家长需要给孩子游戏自由
许多家长总觉得游戏如同洪水猛兽,一旦放松,孩子就会彻底沉迷,难以自控。
但对于患有抑郁症的孩子来说,适度玩游戏非但不会带来坏处,反而能让他们体悟到两件事:
第一、我爸妈是真心对我好。
第二、懂得寒假就是一个真正的假期,以后就会自动进入调整状态。
你眼中孩子的问题,都是他的解决方案。
孩子游戏成瘾,根源往往是缺乏高质量人际关系。
适度放手,孩子反而能在游戏里找到成就感和满足感。
要是哪天抑郁躺平的孩子连游戏都不玩了,想要帮他就更难了。
当孩子能自主掌控生活节奏,会真切体会到被尊重和信任。
要是家长总持怀疑态度,时刻紧盯吃饭、睡觉这些生活琐事,即便照顾得面面俱到,孩子也只会觉得家长对自己有所期待、有所要求。
这种想法极易催生厌烦、愤怒与绝望情绪,让抑郁的孩子对生活愈发消极。
反之,家长适当放手,与孩子保持适度距离,孩子便能从家长那里获得积极能量,感受到全然的包容。
这正是抑郁休学的孩子最渴望的 —— 一个理解他、支持他,允许他自由成长的空间。
有的家长可能还是不太理解,认为孩子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想给孩子立规矩。
如果是这样,那么请一定要牢记以下3点:
1立规矩并非禁止孩子玩手机,而是让孩子玩手机时更有节制,玩得更开心。
2规矩不是只约束孩子,家里的大人同样要遵守,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好榜样。
3规矩不能由家长单方面决定,要和孩子耐心商量,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法子。
03
抓住寒假黄金期
家长可以做什么?
1、关注孩子成长点
孩子在家休学调整了一段时间,一定是有所改变的。
可父母或许被焦虑和愤怒情绪裹挟,忽视了孩子好的改变,眼里只盯着孩子做得不好的地方。
而一旦看到不好的地方,就会加深原有的负面印象,陷入恶性循环。
孩子本就因自身状况而痛苦了,父母的否定,只会让他们觉得自己更加一无是处。
是时候停下来了!
就从这个假期开始,父母不妨转换下视角,多留意孩子的优点,关注孩子取得的进步。
每天记录孩子的3个进步点,无论多么微小,都要给予正向反馈。
这种关注不仅能让孩子感受到被认可,还能帮助家长转移注意力,避免陷入焦虑。
不要说“你怎么又打了一天游戏”,而是说“你今天帮妈妈做了家务,谢谢你”;
不要说“你昨晚是不是又熬夜了”,而是说“你比昨天早起了半小时,真棒”。
父母的积极态度能给予孩子力量,让他们感受到自己仍然是被父母认可和爱的。
2、抓住亲子关系修复的黄金期
平日里,家长忙于工作,孩子忙于学业,大家相处的时间有限。
可现在孩子休学在家,家长也放春节假期,长时间的朝夕相处,难免会产生一些摩擦和矛盾。
但换个角度看,这何尝不是一个增进亲子感情的好机会呢?
趁着过年,和孩子一起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比如说:
可以一起看电影;
可以一起下厨做顿年夜饭或一起打扫房间;
还可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短途旅行。
别急着提复学的事儿,先问问孩子休学这段时间感觉怎么样:
“宝贝,这段日子在家,有没有什么开心的事、难过的事呀?”
让孩子多说说,让他们觉得咱是真心关心他们,尊重他们。
要是孩子说起自己的烦心事,比如担心回学校后跟不上学习,咱们得赶紧表示理解:
“哎,爸妈完全懂你的担心,我要是你,也会心里七上八下的。不过别怕,咱们一块儿想办法。”
用这样贴心的话,让孩子知道他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这样一来,亲子之间的交流不再局限于学习和成绩,而是建立起更加深厚、纯粹的情感连接。
休学并不是孩子成长的终点,而是一次调整的契机。
对于抑郁休学的孩子而言,寒假是一个宝贵的恢复期。
家长需要做出积极的改变:
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放下焦虑与担忧;
充分尊重孩子的自由,给予他们自主的空间;
同时,不忘自我成长,不断提升亲子沟通与相处的能力。
当孩子身处这样安全、温暖的家庭氛围,真切感受到家长的平和与支持,内心就会悄然滋生出源源不断的力量。
凭借这股力量,他们便能一点点走出情绪的低谷,鼓起勇气重新拥抱校园生活。
每一位用心付出的家长,你们的努力都不会白费。
这些努力终将汇聚成孩子复学路上的点点星光,成为照亮他们前行道路的明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