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2025年新年献词重点关注了人工智能(AI),探讨了生成式AI的快速迭代、人机对话的深入发展,以及AI在各行各业的应用。
的确,在2024年,AI已经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深入到了人们的生活之中。不过,最近的一项研究,将人们从关注AI带来的各种便利以及社会公平争议等方面,调整到了“气候变化”方面。
据媒体报道,网站托管服务提供商KnownHost最新一项研究显示,AI聊天机器人ChatGPT每月吸引着逾1.64亿用户,所产生的二氧化碳(CO2)高达260930公斤(约合260吨),相当于从纽约市到伦敦的260个航班的碳排放量。
而且,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2024年电力报告显示:到明年,数据中心、AI和数字加密货币等最新技术进步所使用的能源量“可能会翻一番”,其中1/3的增长将来自数据中心。
耗电,对AI来说,就像燃油汽车需要加油一样。随着AI的发展愈发普及和迅速,耗什么样的电,对于气候变化应对来说,可以说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因此,就像汽车从传统燃油车向新能源汽车转型发展一样,给AI选择可持续的清洁能源作为电力供应,也是降低AI碳排放的重要路径选择方向。
图片
清洁能源,包括氢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潮汐能等 图源:绿会融媒
中国在AI领域,特别是大型语言模型技术,同样发展迅猛。不过与此同时,是中国对清洁能源的大规模布局。
根据2024年发布的《中国的能源转型》白皮书显示,截至2023年底,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规模较10年前增长了10倍,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占总装机的58.2%,新增清洁能源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增量一半以上,中国能源含“绿”量不断提升。
随着“双碳”目标的临近,中国在清洁能源领域的布局也将进一步提升。
不过,令笔者担忧的是,美国作为传统能源储备大国,在特朗普上任后,再一次让美国退出《巴黎协定》,使其成为目前联合国下属所有成员国中唯一置身事外的国家。那么作为AI技术领先且同样迅速发展的大国,他们将选择怎样的能源供给呢?
2024年同样是全球多地经历了极端高温、干旱、暴雨和飓风等气候事件,可谓水深火热的一年。全球气候变暖的客观事实,不会以某个国家加入或退出而改变。不过,全球气候变化的应对,需要世界各国同心协力的应对。
在人类大规模发展AI技术的同时,也要谨防技术与应对气候变化间的科学伦理问题。
本文仅代表资讯,不代表平台观点。
欢迎转发(请注明来源)。
文 | Tammy
审核 | 橡树
排版 | Retenir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