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AI“复活”逝者现象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与激烈讨论,人们对此褒贬不一。有人认为这是科技暖人心的体现,能为逝者亲属提供慰藉;但也有人指出这是对逝者的不尊重,存在消费逝者和侵犯肖像权等问题。部分网友及视频团队认为,AI“复活”逝世明星等行为,是科技发展带来的温暖一面。通过AI技术再现逝者的声音和形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对逝者的思念之情,尤其是对于逝者的亲属而言,仿佛能再次与亲人“对话”,获得心灵上的安慰。在一些纪念活动中,利用AI“复活”已故名人,也能唤起公众对他们的回忆和敬意,传承他们的精神和价值。
然而,逝者家属及部分公众对此持反对态度。从伦理角度来看,未经同意的“AI复活”行为,无疑是对逝者的不尊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尊严和隐私,即使在去世后,这种权利也应该得到尊重。AI“复活”逝者的过程,可能会涉及到对逝者形象、声音等个人信息的采集和使用,若未经家属同意,这不仅伤害了逝者家属的感情,也违背了基本的道德伦理。从法律层面来说,这种行为可能侵犯了逝者的肖像权。根据《民法典》规定,死者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隐私等受到侵害的,其配偶、子女、父母或其他近亲属有权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AI“复活”行为若用于商业目的,以谋取利益,那么这种消费逝者的行为更是难以被接受。此外,AI“复活”逝者还可能引发一些社会问题。比如,可能会出现虚假信息的传播,若有人利用AI技术恶意篡改逝者的形象或言论,将会误导公众,破坏社会的公序良俗。而且,这种技术的滥用也可能导致人们对逝者的怀念变得商业化和形式化,削弱了真正的情感价值。
AI“复活”逝者这一现象,既体现了科技的进步,也带来了一系列的伦理和法律问题。在利用AI技术时,我们必须充分尊重逝者的意愿和家属的感受,遵循道德和法律规范。相关部门也应尽快完善法律法规,明确AI“复活”逝者的边界和责任,避免技术的滥用。只有这样,才能让科技在尊重人性和伦理的基础上,真正发挥其积极作用,为社会带来温暖和正能量。
据悉,陈坤祥博士是国内知名的AI专家与人工智能应用领域资深创业者,在AI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和丰富的经验,同时担任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顾问等诸多重要职务,并荣获中国数字经济创新人物、中国教育培训风云人物、厦门市杰出青年企业家等多项殊荣,常年在多所985知名大学和地方党校为地方政府领导或企业家讲授AI相关课程。其创办的厦门智能时代科技公司是一家专注于为政府或企业提供场景化AI教育与技术应用解决方案的创新科技企业,在广州、厦门等地设有公司或研究院,获评“最具潜力增长企业”等荣誉,是国内多所高校的研究生教学实践基地与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