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紧急提醒:上海多地已发现!像巨型老鼠,根本不怕人...警惕传播疾病→

0
分享至

近年来

一种原产于南美洲的啮齿类动物

“巨型老鼠”海狸鼠

频繁出现在上海郊区各地

它们啃食农作物、滨岸景观植物

破坏堤坝沟渠

甚至可能传播疾病

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构成潜在威胁



然而

面对这一外来物种

管控措施没跟上

农户多采取土办法应对

效果有限且潜藏风险

如何科学防控海狸鼠?

像巨型老鼠,不怕人

上海郊区多地现海狸鼠踪迹

1月26日上午,上海金山区和浙江平湖交界处的一处水塘边,记者跟随环保志愿者姜龙发现了1大3小共4只海狸鼠。

这些海狸鼠四肢短粗,或在岸边嬉戏,或潜入水中采摘水草的根茎食用。在临近水塘的滩涂上,一排排硕大的脚印和拖尾痕迹清晰可见,印证着海狸鼠频繁的活动轨迹。



海狸鼠

姜龙回忆道:“我第一次见到海狸鼠是2018年,当时在金山吕巷的藕塘观测越冬水鸟时,无意中发现了一窝。”近年来,海狸鼠高频出现在他的野生动物观测活动中。其中,金山吕巷镇枫泾镇奉贤海湾地区金海街道浦东芦潮港南汇新城,以及青浦等地的乡村河道公园景观河莲藕塘茭白塘等地发现了海狸鼠的踪迹。

“今年1月中旬至今,在松江泖港、金山与浙江平湖交界处的水塘,以及平湖新埭毗邻上海塘的水域,均发现了成群的海狸鼠,有时七八只,有时四五只,大小不一,表明它们一直在繁衍扩散,必须引起重视。如果不加以控制,它们可能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更大的影响。”

金山张堰镇的多个村落也有村民反映,海狸鼠频繁出没。

社交平台上,不少观鸟爱好者提及在南汇东滩湿地经常能看到海狸鼠的身影。有人甚至提到曾见过一只海狸鼠尸体,“像巨型老鼠,连尾巴大概有80厘米长”。



上海海事大学临港校区湖边的海狸鼠

上海海事大学临港校区的王老师告诉记者,2023年2月,她在学校湖边偶然看到过一只海狸鼠,今年春节前又连续看到过多次,且都是成群结队出现。它们啃食嫩叶的速度极快,像割草机一样,湖边的植物几乎都被踏平了。“海狸鼠根本不怕人,和我四目相对,把我惊到了。它们的体型比我家兔子还大,而且还胖!没想到仅两年时间,它们的数量已如此之多!”

动物痕迹研究者王穆清也向记者透露,2月8日,她在南汇东日湿地看到了10只海狸鼠,并曾在南汇东滩和奉贤的农田里发现过它们的脚印,她的朋友也曾在碧海金沙看到过活体海狸鼠,“它们的活动范围似乎越来越广”。

曾作为皮毛兽引进养殖

逃逸或弃养放生后繁殖

对于沪郊海狸鼠的来历,目前尚无针对性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王正寰告诉记者,海狸鼠属于外来物种,新中国成立后曾作为皮毛兽被陆续引入上海一些养殖场饲养,后因饲养不成规模体系、品种退化等,海狸鼠养殖业很快降温。沪郊现存的海狸鼠大多是那些被养殖场弃养或逃逸的海狸鼠后代。



硕大的脚印和拖尾痕迹印证着海狸鼠频繁的活动轨迹

记者查阅上海市人大网站发现,2024年5月,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在对“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第0409号代表关于进一步规范放生活动的建议”的答复中也提及,“根据调查对象目录和初步结果,海狸鼠是上海最主要的一种因不合理放生而导致其种群扩散,并形成入侵威胁的陆生动物。本市海狸鼠的野外种群源于多年前由养殖场逃逸和养殖业衰败后弃养放生,这些个体的后代因上海郊区环境适宜、食物丰富而繁衍至今。”

“海狸鼠喜欢栖息在沼泽、湖泊和流动缓慢的溪流边,特别是在植被茂密、多汁的沿岸区,因此,在我国长江以南地区更为常见。”上海自然博物馆研究员何鑫博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野外,它们会在软质泥岸打洞或住在水草筑成的巢窝内,食谱广泛,以植食性为主,喜欢啃食植物根茎。对上海而言,海狸鼠尤其喜欢在郊野规模化种植的莲藕、茭白、荸荠等作物。进入城市湿地后,它们也会啃食香蒲、芦苇等滨岸景观植物。

啃食庄稼,天敌缺失

长期或影响生态平衡

记者走访了金山区部分村庄,发现村民和种植户对海狸鼠都深恶痛绝。在金山区张堰镇百家村高桥村组,杨老先生愤怒地指着被海狸鼠啃食的油菜田说:“它们通常晚上七八点出来活动,专挑嫩的吃。你看,这片地的菜心都被它们啃光了,等于白种,收成要少很多。



被海狸鼠啃食过的农作物

在吕巷镇马新村,河道边村民的自留地里,部分蔬菜像被“剃头”一样,只剩下零碎的叶子。村民蒋阿姨气愤地表示:“我好不容易种的青菜,一夜之间被它们吃得干干净净。它们还挑食,萝卜、韭菜、大蒜都不吃!”

枫泾镇新新村的种植户老李则指着被啃食的藕塘痛心地说:“它们春天啃藕芽,秋冬季啃食成藕藕根,还专挑好的吃,有瑕疵的看都不看!”亭林镇驳岸村的村民们同样对海狸鼠愤恨不已,胡老伯说,夏天地里种的瓜果快要成熟时,全都被它们糟蹋了。西瓜刚有一点变红,它们就开吃,而且啃一半扔一半。玉米也被它们咬断杆子掰下来啃。

此外,海狸鼠打洞筑巢破坏田埂,增加种植户的维护成本,甚至会破坏堤坝和沟渠,增加洪涝灾害的风险。还可能传播疾病,其潜在的公共卫生威胁同样不容忽视。它们常年栖息于沼泽和湿地,身上携带多种病菌和寄生虫。村民在田间劳作时,稍有不慎就可能接触被污染的水源或食物,从而增加感染风险。

王正寰直言:“海狸鼠会对农业造成危害”。不仅如此,海狸鼠还可能对湿地植被和原生水生生物造成威胁,甚至对其他鸟类的蛋和雏鸟造成一定危害。“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海狸鼠尚未被列入我国有害入侵物种名单,但其作为外来物种,在上海和周边生态系统中缺乏天敌和竞争者,可能对本地生态平衡造成长期影响,具体影响程度仍需进一步研究。”何鑫表示。

防控工作任重道远

多方协作是关键

记者了解到,目前,针对海狸鼠的扩散,有效的防护措施不多。在采访中,记者看到村民普遍采用在农田周围设置防护网、地笼,或者用填埋洞穴的方式来驱赶海狸鼠。“这不能真正减少海狸鼠的数量。”姜龙对此有顾虑,“而且沪郊鸟类比较多,防护网和地笼可能对这些野生动物造成伤害,并不完全可取。”



村民在农田周围设置地笼驱赶海狸鼠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在回应市人大代表关于进一步规范放生活动的建议时也提到,“由于海狸鼠逸出年代已久,无法考证非法放生行为主体……对其猎捕不必申请行政许可,故对于被收容的海狸鼠我局通常可采用无害化方式进行处置,并鼓励受害农户自行猎捕灭除。”

在采访中,有村民表示利用捕鼠夹等工具抓到过海狸鼠活体,但当记者询问后续处理方式时,他们大多含糊其词,不愿透露具体信息。王正寰解释,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明令禁止食用野生动物,且野生啮齿类动物携带多种病菌和寄生虫,食用危险。另一方面,无害化处理需焚烧或深埋动物尸体,实际操作中监管困难。

“当前,最迫切的需求是尽快制定相应的种群监测预警、动物疫病预防检验、捕捉控制、无害化处置等方面的处置流程和预案。”姜龙坦言,村民和种植户在如何应对海狸鼠上有很多疑惑和顾虑,但似乎涉及林业、农业、水务、疾控、生态环境等多个部门,不知该由哪个部门来主管。另外,部分河段湖湾,特别是在两地结合部,一旦日常水面保洁不及时,积存的大量水葫芦也会成为海狸鼠越冬的温床。“建议沪苏浙水务部门加强合作,及时清理省界河湖水域的‘盲区’,并适时交流对海狸鼠的监测信息。”

“现有的防控方法显然有局限,治标不治本。在海狸鼠的危害日益凸显的当下,其防控工作任重道远。”何鑫提出,海狸鼠的防控需多部门协作和公众参与。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针对海狸鼠的管理条例,明确其法律地位和防控责任。同时,公众科学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鼓励市民报告海狸鼠的踪迹,帮助相关部门掌握其分布情况,从而制定更有针对性的防控策略。

王正寰也强调,要加强对养殖动物的管理,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同时,应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提高对外来物种危害的认识,避免随意放生或弃养动物。只有通过多方协作、科学管理和公众参与,才能找到一条有效的防控之路,遏制海狸鼠的进一步扩散。

海狸鼠,又称河狸鼠、狸獭或沼狸,是一种大型的草食性半水生啮齿目哺乳动物。它的头部较大,耳朵短小,门牙呈黄色或橘红色,且终生生长。尾巴呈圆形,细长但略短于身体,脚趾为黑色,后肢有蹼,非常适合游泳。它们通常在晨昏时分活动,白天则藏匿于洞穴或茂密的植物丛中。海狸鼠主要以水生植物的根、茎、叶为食,偶尔也会食用软体动物。它们的食量很大,因此对植被的破坏性较强。



海狸鼠原产于南美洲的亚热带和温带地区。由于人类对其皮毛的需求,海狸鼠曾被大规模养殖,并被引入北美洲、欧洲、亚洲和非洲等地进行繁殖。海狸鼠的繁殖能力极强,幼崽出生3个月即可达到性成熟。成年海狸鼠一般体长50厘米,体重5—10公斤。成年后一年产两胎,巅峰时两年可产5胎,一胎6—14个幼崽。然而,由于它们对植物的破坏性以及掘洞行为,海狸鼠在多个国家已被列为入侵物种。

值得注意的是,海狸鼠常被误认为河狸、水獭或水豚(卡皮巴拉),实际上它们有明显区别。河狸的尾巴扁平,形状类似鸭嘴兽;水獭属于食肉目鼬科水獭亚科,体型较小,尾巴粗长,毛色多为咖啡色;而水豚是世界上最大的啮齿动物,它们没有尾巴。通过仔细观察这些特征,可以很容易地将海狸鼠与其他动物区分。

本文来源:新民晚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5月14日12时01分起 对美加征关税税率调整为10%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文脉传承激荡隽永“中华韵”

文脉传承激荡隽永“中华韵”

新华社
2025-05-13 15:22:08
全网“围剿”小米汽车

全网“围剿”小米汽车

互联网思维
2025-05-10 23:35:25
最新!北京中小学暑假,放假通知!

最新!北京中小学暑假,放假通知!

美丽大北京
2025-05-12 22:01:18
5月13日:底部放巨量股票名单

5月13日:底部放巨量股票名单

A股数据表
2025-05-13 16:02:34
跟老公吵架吵到一半发现他是对的,该咋整?网友神操作笑不活了!

跟老公吵架吵到一半发现他是对的,该咋整?网友神操作笑不活了!

墙头草
2025-05-12 08:59:49
在台湾生活30天,我终于明白了我们对宝岛认知的,五大误区!

在台湾生活30天,我终于明白了我们对宝岛认知的,五大误区!

天下霸图
2025-05-13 09:08:43
媒体人谈欧洲多队有意王钰栋:德甲是客套 法甲就欧塞尔但很难踢

媒体人谈欧洲多队有意王钰栋:德甲是客套 法甲就欧塞尔但很难踢

直播吧
2025-05-13 18:32:09
《水浒传》有多细?武松在杀潘金莲时,为何要扯开她的胸衣?

《水浒传》有多细?武松在杀潘金莲时,为何要扯开她的胸衣?

纪实文录
2025-05-12 17:29:02
抽签结束,马刺拿下榜眼签陷两难,押宝39%三分神射or第二天赋?

抽签结束,马刺拿下榜眼签陷两难,押宝39%三分神射or第二天赋?

奕辰说球
2025-05-13 09:39:48
正式官宣!山东泰山7人入选国家队,他们是泰山队未来10年希望

正式官宣!山东泰山7人入选国家队,他们是泰山队未来10年希望

璞玉话体坛
2025-05-13 21:01:35
一人烧水,全家得癌?提醒:烧水时的几个坏习惯,你占了几个?

一人烧水,全家得癌?提醒:烧水时的几个坏习惯,你占了几个?

新时代的两性情感
2025-05-08 10:57:09
那些被中考分流的孩子,都怎么样了?东莞一段视频,真相扎心

那些被中考分流的孩子,都怎么样了?东莞一段视频,真相扎心

趣文说娱
2025-05-13 10:03:00
皇马第2签?计划2周内拿下20岁中卫:违约金5800万可分3期

皇马第2签?计划2周内拿下20岁中卫:违约金5800万可分3期

叶青足球世界
2025-05-13 16:05:42
男子用餐厅廉价纸巾擦脸后严重过敏肿成“猪脸” :一个星期都还没好 再也不敢乱用了

男子用餐厅廉价纸巾擦脸后严重过敏肿成“猪脸” :一个星期都还没好 再也不敢乱用了

闪电新闻
2025-05-13 18:03:01
华为赢了!拿下71%的份额,英伟达CUDA生态只有29%

华为赢了!拿下71%的份额,英伟达CUDA生态只有29%

互联网.乱侃秀
2025-05-13 13:53:01
原来刘畊宏夫妇,他们有一个大团队啊,果然没有普通的网红

原来刘畊宏夫妇,他们有一个大团队啊,果然没有普通的网红

西楼知趣杂谈
2025-05-08 12:12:55
湖南省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徐德智决定逮捕

湖南省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徐德智决定逮捕

鲁中晨报
2025-05-13 16:48:01
两个事实证明,我国实际已经控制了面积80平方公里的南沙五方礁

两个事实证明,我国实际已经控制了面积80平方公里的南沙五方礁

老范谈史
2025-05-10 22:37:30
电视台竟有更清晰视角琼阿梅尼手球 VAR表示没有更多高清镜头

电视台竟有更清晰视角琼阿梅尼手球 VAR表示没有更多高清镜头

直播吧
2025-05-13 17:17:07
25000亩国产榴莲熟了,进口价格暴跌30%,泰国急了:1600吨运中国

25000亩国产榴莲熟了,进口价格暴跌30%,泰国急了:1600吨运中国

削桐作琴
2025-05-11 17:32:52
2025-05-13 23:00:51
鲁中晨报 incentive-icons
鲁中晨报
鲁中地区影响最大新闻媒体
187860文章数 5603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小区垃圾房装空调电视被指太奢侈 扬州环卫处给出解释

体育要闻

离开曼联,他在马拉多纳的城市成为明星

娱乐要闻

张柏芝母亲节上热搜!3个儿子引热议

财经要闻

老股民被收割670万 杀猪盘牵出20亿大案

科技要闻

京东外卖首战业绩如何?创新业务狂揽57亿

汽车要闻

或2027年发布 全新宝马1系假想图曝光

态度原创

健康
本地
时尚
旅游
公开课

唇疱疹和口腔溃疡是"同伙"吗?

本地新闻

春色满城关不住|溪水浣青苔 钟乳洞藏多少光阴

“白裤子”今年夏天爆火,怎么搭都时髦!

旅游要闻

热闻|清明假期将至,热门目的地有哪些?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