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211字,2图
阅读预计:3分钟
2025年2月15日晚,印度首都新德里火车站陷入了一场令人窒息的混乱。
数千名印度教信徒聚集在14号和16号站台,等待前往北方邦普拉亚格拉杰市参加“大壶节”(Kumbh Mela)——这一全球规模最大的宗教集会之一。
然而,这场虔诚的朝圣之旅却演变为一场致命灾难:踩踏事件最终导致18人死亡,其中包括11名妇女和4名儿童,另有超过25人受伤。
混乱的15分钟:从等待到失控
当晚8点左右,两列开往普拉亚格拉杰的火车因延误滞留了大量乘客。
车站广播突然通知更换站台,引发人群向特定区域聚集。
目击者描述,站台自动扶梯和楼梯瞬间被挤满,乘客因推搡而跌倒,最终形成“多米诺效应”。
社交媒体流传的视频显示,人们试图强行挤入车厢,甚至有人因缺氧昏厥,衣物和鞋子散落一地。
一名幸存者回忆:“人群像洪水一样冲过来,我眼睁睁看着有人被踩在脚下。”
印度铁道部承认,当晚车票超售且管理疏漏,每小时售出约1500张普通票,远超车站承载能力。
而大壶节期间,普拉亚格拉杰已涌入约5亿信徒,铁路系统长期超负荷运转,基础设施老化问题进一步加剧了风险。
多重诱因:节日、延误与设计缺陷
印度的公共治理一直以来为外界所诟病,此次事件暴露了印度公共安全管理的系统性缺陷:
大壶节自1月13日持续至2月25日,信徒需在恒河、亚穆纳河与神话中的萨拉斯瓦蒂河交汇处完成沐浴仪式。
仅2月15日当天,新德里火车站便承载了数倍于日常的客流。
两列火车延误导致人群滞留,广播临时调整站台的信息未有效分流,反而引发恐慌性移动。
狭窄的站台通道、缺乏应急出口的自动扶梯设计,使得人群密度迅速超过每平方米4人的安全阈值,微小扰动即引发连锁反应。
救援与反思:迟到的行动与未解的难题
事件发生后,印度当局派出消防车和医疗队赶赴现场,伤者被送往新德里洛克纳亚克医院。
副院长里图·萨克塞纳指出,多数死者因窒息或钝器伤致死。总理莫迪在社交媒体上表达哀悼,并承诺彻查责任。
铁道部紧急增开四列专列疏散人群,并宣布赔偿遇难者家属。
然而,这并非孤例。就在一个月前的1月29日,大壶节另一活动现场发生踩踏,造成30人死亡。
更早的2013年,普拉亚格拉杰同一节日期间曾导致36人丧生。印度铁路系统的安全隐患亦非首次暴露——2023年,奥里萨邦列车相撞事故曾致288人死亡。
血的教训:如何避免重蹈覆辙?
大壶节承载着信徒对净化的渴望,但若安全管理持续缺位,虔诚的朝圣之路终将沦为“死亡通道”。
此次事件再次警示:科学规划与人性化管理的结合,才是避免悲剧的唯一解药。
正如一名幸存者的泣诉:“我再也不会来了。”
本文为印度通原创作品,任何自媒体及个人均不可以以任何形式转载(包括注明出处),免费平台欲获得转载许可必须获得作者本人或者“印度通”平台授权。 任何将本文截取任何段落用于商业推广或者宣传的行径均为严重的侵权违法行为,均按侵权处理,追究法律责任。
>> 热文索引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