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那边有一群孙悟空!”3月1日上午,在山海关老龙头景区一隅,市民和游客停住脚步,欣赏着具有满族独特艺术表演风格的民间舞蹈——“猴打棒”。
78岁的汤玉伍是青龙满族自治县肖营子镇温泉村村民。穿黄衣、扮猴像,虽已上了年纪,他演绎的孙悟空依然活灵活现、颇具气势。汤玉伍告诉记者,他的“猴打棒”技艺源自他的父亲,“我从8岁就开始学它,它让我的日子变得更加快乐,我希望它能一直流传下去。”
当天,2025“二月二·老龙头”全国舞龙大会在山海关老龙头景区精彩启动。除了精彩绝伦的舞龙表演,大会还设置了“非遗”耀长城、诗歌颂长城、盛世游长城等多个板块。其中,本地非遗分外精彩,这些匠心独运的民俗文化精粹吸引着人们的目光。来自青龙满族自治县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满族民间舞蹈猴打棒”是众多市民和游客关注的焦点之一。
青龙满族自治县文化馆副馆长徐岩介绍,“猴打棒”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它分为舞台表演、秧歌走街打场和广场文艺表演等表演形式,表演者以不同表演形式把古老的民间热烈、欢快、优美的独特舞蹈风格、击棒技巧与唢呐打击乐伴奏浑然一体,场面宏大,舞姿舒展形象,动作灵敏粗犷,节奏明快,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振奋向上的启迪,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徐岩讲,很多满族人认为孙悟空能降妖捉怪、除恶扬善,认为穿黄布衣敲击花椒木棒能驱魔除妖。相传康熙年间,满族人为保人丁平安,平时进山敲击木棒,以震虎狼。逢年过节的时候,由两人或多人装扮成神话故事中的“顽猴”,手持双棒,集跳跃、击棒、驱邪、呐喊一体,“猴打棒”由此而得名。随着时间的推移,“猴打棒”的表演规模逐渐壮大,由过去的两人表演,变成了数十人至数百人不等。“猴打棒”舞姿舒展粗犷,蹲步稳,虚步轻,棒声铿锵有力,与唢呐、打击乐的伴奏浑然一体,显得舒展欢快、粗犷优美。
来源:秦皇岛plus(全媒体记者:刘迅)
编辑:崔婷婷 编审:高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