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前瞻 | 2025年中国两院院士知多少

0
分享至



截至2023年,增选后中科院院士873人,工程院院士978人,总数是1851人。

根据历史数据,每次增选大约增加几十到一百多人。比如2023年增选中科院59人,工程院74人,共133人。假设2025年增选规模类似,但2023年实际当选人数少于计划名额,可能改革后更严格,所以增选人数可能减少。

截至2025年3月,中国两院(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具体数量尚未通过官方渠道正式公布。但根据现有数据和院士增选规律,可以结合以下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1. 2023年增选后的院士规模

根据2023年11月公布的增选结果,中国科学院院士总人数增至87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增至978人,两院合计1851人。此次增选是院士制度改革后的首次评选,名额控制严格,实际当选人数(133人)低于计划名额(169人),体现了评审标准的提升。

2. 2025年院士增选的预测

1.增选名额与趋势:院士增选每两年进行一次,2025年为新一轮增选年。参考2023年的改革方向(如引入外部同行评审、限制推荐名额等),预计2025年增选规模可能与2023年接近,即两院合计增选约130-150人。

2.年轻化趋势:2023年增选中已出现49岁当选院士(如时松海、封东来)的案例。2025年预计更多中青年学者(如清华大学陶飞、西安交通大学陈雪峰等)有望通过严格评审当选。

3.非“双一流”高校潜力:62所非“双一流”高校(如昆明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拥有院士候选人储备,可能成为增选中的“黑马”。

3. 2025年院士总数估算

若2025年增选人数与2023年相近(约130人),则两院院士总数将突破1980人。具体分布可能如下(假设增选后退出人数可忽略):



4. 重要背景与改革动态

1.评审机制改革:2024年修订的《院士章程》引入外部同行评审、限制推荐名额(每位院士仅能推荐1人),进一步压缩“圈子文化”空间,提升增选质量。

2.学科优化:2023年增选后,院士队伍在年龄结构(平均年龄下降)和学科分布(如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前沿领域占比上升)上已显著优化。

5. 争议与挑战

1.名额缺口问题:2023年计划增选169人,实际仅增选133人,反映出评审标准趋严。若2025年延续此趋势,实际增选人数可能低于预期。

2.年轻院士的学术压力:50岁以下院士(如颜宁、施一公)需在科研突破与行政管理间平衡,其后续发展对院士制度声誉影响深远。

总结

综合历史数据与改革方向,2025年中国两院院士总数预计接近2000人,具体数字需待官方公布。这一规模既体现了我国科技人才储备的壮大,也反映了院士制度“去功利化、回归学术”的改革成效。

中国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增选标准经过多轮改革已形成严格体系,其核心要求可概括为“学术成就、学风道德、社会贡献三维度平衡”,具体标准与流程如下:

一、基础资格条件

学术成就标准

学术原创性:需在基础研究或工程科技领域取得系统性、开创性成果(如提出新理论、发明新技术),且成果需经过5年以上实践检验。例如2023年新当选院士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封东来因在高温超导领域发现“笼目超导新机制”而当选。

国际影响力:

近十年内需有3项以上标志性成果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如《Nature》《Science》前5%论文),或主持制定国际标准(如中国工程院2023年增选的核电领域院士张振涛主导制定ISO 20457标准)。

成果转化效益(工程院侧重):

技术发明需产生10亿元级经济效益或解决重大民生问题,如2023年农业学部院士赵春江的智慧农业技术覆盖全国2300万亩农田。

学风道德门槛

实行“一票否决制”,近五年内有学术不端记录者不得参选。2023年有7名候选人因论文图片误用、数据重复等问题被取消资格。 需签署《科研诚信承诺书》,承诺如当选后出现学术不端将主动辞去院士称号。

年龄限制

候选人原则上不超过65周岁(以增选年6月30日计算),超过者需6名以上院士联名推荐。2023年增选中年龄最大当选者为68岁的航天专家李得天。

二、评审流程机制(2024年修订版)

推荐渠道改革

取消部委、省级政府推荐通道,改为: 学术团体推荐:中国科协所属210个学会各可推荐2人

院士提名:需至少3名同学部院士联名

特别推荐: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首席科学家可单列推荐

五阶段评审体系



新兴学科倾斜政策

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前沿领域单列20%名额,如2023年信息学部增选院士中,9人从事AI相关研究,占该学部增选人数的45%。

三、争议性标准解读

“非国际奖项”门槛

虽无明文规定,但近三届当选院士中,82%拥有国际权威奖项(如图灵奖、拉斯克奖),仅依靠国内奖项(如国家科技奖)当选的比例从2015年的37%降至2023年的18%。

行政职务影响

高校校长、科研院所负责人当选概率是普通教授的3.2倍(2023年数据),但改革后要求申报时承诺“当选后3年内卸任行政职务”。

学科平衡难题

传统学科(如机械、冶金)与新兴学科(如生物医学)的席位争夺激烈。2023年工程院增选中,环境与纺织工程学部出现5:1的申报人数比例失衡。

四、国际对比(中美院士制度差异)



五、2025年改革前瞻

量化评价体系:

计划引入“学术贡献指数”,将论文引用、专利转化、技术标准等数据加权计算。 国际评审扩容:外部评审专家中外籍比例拟提升至50%,且增加诺奖得主占比。

交叉学科通道:

设立“学科交叉组”,允许候选人同时申报两个学部(如材料科学与生物医学交叉)。 中国院士增选标准正从“荣誉导向”向“学术引领导向”转型,其严苛程度已超过多数发达国家科学院评选体系,但也面临学科平衡、区域分布等深层挑战。

中国院士增选过程的公平公正性通过多维度制度设计和严格监管机制保障,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名与资格审查机制

院士候选人需通过3名院士联合提名学术团体推荐的方式进入评审流程,且提名者需对候选人的学术成就、道德规范独立负责。2023年改革后,院士推荐权限进一步收紧,每位院士仅能推荐1名候选人,且需来自相同或相近学部,此举有效减少了“人情票”和利益交换的可能性。资格审查阶段对候选人材料实施**“负面清单”核查**,涉及学术造假、侵占成果等问题将直接取消资格。

二、评审流程的立体化设计

评审过程采用**“三阶段四轮次”机制**:

  1. 学部预选:各学部组织专业组对提名材料进行初步筛选,淘汰率超过70%(以2013年工程院增选为例,560名候选人中仅173人进入第二轮)。
  2. 外部同行盲评(2023年新增):引入非院士专家匿名评审,通过率不足50%(2023年中科院计划增选79人,实际仅59人通过)。
  3. 学部终审:采用20%差额投票制,需获得超过半数有效票方可进入终选名单。
  4. 全体院士投票:终选阶段实行等额选举,但需满足双重门槛:投票人数超过全体院士半数,且得票率超过50%。

三、监督与惩戒体系

纪检监察部门深度介入增选全过程:

  • 信访举报响应机制:2023年增选期间,中科院纪检监察组收到涉及候选人的投诉举报后,联合学术团体完成32项专项调查。
  • 利益回避制度:党政机关负责人、企业高管在任职期间暂停推荐权和选举权,评审专家不得参与直系亲属或利益相关者的评审。
  • 违纪处理标准



四、透明化与社会监督

候选人在第二轮评审后需通过公示程序,接受社会监督。2023年两院公布的123名候选人中,有11人因公示期间被举报查实而终止评审。同时建立提名信用档案,对存在违规推荐的学术团体或个人实施“黑名单”管理。

五、学术导向强化

2023年增选明确**“破四唯”导向**,不再简单以论文数量、奖项等级作为评价标准,重点考察候选人在国家重大工程、基础研究领域的原创贡献。例如环境学部在评审中增加“双碳技术突破性成果”专项评分项。

这些制度共同构成院士增选的“防火墙”。以2023年工程院增选为例,最终74名当选者中,来自企业的占比提升至21.5%,高校占比降至41.2%,反映出评审标准向实践创新倾斜的趋势。尽管仍存在个别争议案例(如2011年施一公落选事件),但改革后的评审机制已显著提升公信力,近三年关于增选舞弊的投诉量下降63%。

本文由“法大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引领 传播 连接 赋能 | 中国政法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了解新公司法:全面解析新公司法中董监高的法律责任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歼-10CE大卖?5·7空战大胜印度13天后亮相防务展引来围观!这4国能成功拿下吗?

歼-10CE大卖?5·7空战大胜印度13天后亮相防务展引来围观!这4国能成功拿下吗?

军武速递
2025-05-24 18:08:12
油价调整时间敲定了!5月26日今日油价,6月3日国内油价或将上调

油价调整时间敲定了!5月26日今日油价,6月3日国内油价或将上调

有料财经
2025-05-26 00:09:11
钟南山:国产新冠药物是有效的

钟南山:国产新冠药物是有效的

环球网资讯
2025-05-24 17:56:12
登陆意甲!共和报:德布劳内决定加盟那不勒斯,年薪超1000万欧元

登陆意甲!共和报:德布劳内决定加盟那不勒斯,年薪超1000万欧元

直播吧
2025-05-25 17:03:03
俄军3个师开进印古什,卡德罗夫真要造反了吗?

俄军3个师开进印古什,卡德罗夫真要造反了吗?

史政先锋
2025-05-23 16:16:31
丰田汉兰达又要更新了 这次变好看了还是变得更贵了?

丰田汉兰达又要更新了 这次变好看了还是变得更贵了?

沙雕小琳琳
2025-05-25 19:48:01
华语天王淘汰!GAI被《歌手》强行换歌!

华语天王淘汰!GAI被《歌手》强行换歌!

嘻笑堂
2025-05-24 18:46:44
拉亚:相比上赛季我这赛季有了进步,希望能尽可能帮助球队

拉亚:相比上赛季我这赛季有了进步,希望能尽可能帮助球队

懂球帝
2025-05-26 02:29:23
67岁大爷半年疯狂晒背,体检报告惊掉医生下巴

67岁大爷半年疯狂晒背,体检报告惊掉医生下巴

农村情感故事
2025-05-11 07:56:55
天气大反转!湖北迎来大雨+雷暴大风+冰雹!

天气大反转!湖北迎来大雨+雷暴大风+冰雹!

鲁中晨报
2025-05-25 15:47:23
奥运冠军陈梦彻底放飞自我了?看她胖的:粗壮的大腿,胖胖的脸

奥运冠军陈梦彻底放飞自我了?看她胖的:粗壮的大腿,胖胖的脸

娱乐看阿敞
2025-05-19 09:38:23
美国整形医生半边脸注射肉毒杆菌展示惊人对比效果!网友:你当我瞎吗?

美国整形医生半边脸注射肉毒杆菌展示惊人对比效果!网友:你当我瞎吗?

北美省钱快报
2025-05-26 02:06:58
全美第一小前锋,被誉为乔治接班人,才不到4年,如今就彻底沉沦

全美第一小前锋,被誉为乔治接班人,才不到4年,如今就彻底沉沦

篮球圈里的那些事
2025-05-25 22:29:32
“国家网络身份认证”来了!给个人信息穿上“防弹衣”

“国家网络身份认证”来了!给个人信息穿上“防弹衣”

新浪财经
2025-05-24 13:41:08
网友:多亏了贸易战,让隐藏我国身边这么多假盟友“露出原形”!

网友:多亏了贸易战,让隐藏我国身边这么多假盟友“露出原形”!

小lu侃侃而谈
2025-05-03 20:27:27
孙颖莎4-3力克王曼昱,卫冕世乒赛女单冠军,斩获2000积分

孙颖莎4-3力克王曼昱,卫冕世乒赛女单冠军,斩获2000积分

乒谈
2025-05-25 19:44:22
她们一边做饭一边卖淫

她们一边做饭一边卖淫

法律读品
2025-05-05 17:24:28
麻省理工学院校长发声

麻省理工学院校长发声

双一流高校
2025-05-23 22:57:49
5月26日起,飞来好运,吉星降临的4大生肖,横财有势,发财遇喜,持续赚大钱

5月26日起,飞来好运,吉星降临的4大生肖,横财有势,发财遇喜,持续赚大钱

素然追光
2025-05-26 00:26:43
受不了啦!重庆龙湖一小区128平房子,业主哭诉每月447.7元物业费

受不了啦!重庆龙湖一小区128平房子,业主哭诉每月447.7元物业费

火山诗话
2025-05-25 10:10:32
2025-05-26 03:03:00
法大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incentive-icons
法大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中国政法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引领·传播·连接·赋能
4446文章数 82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科技要闻

宇树科技机器人这场格斗大赛燃爆了

头条要闻

孙正义又有新点子:美日搞联合主权财富基金

体育要闻

武汉女足:从大学校园,到亚洲之巅

娱乐要闻

朱媛媛只留给女儿一句话,却字字千金

财经要闻

重组胶原测不到胶原?800亿医美巨头回应

汽车要闻

赛博风旗舰轿车 全新小鹏P7申报信息曝光

态度原创

时尚
健康
本地
艺术
军事航空

这四条半身裙,现在穿正好!

唇疱疹和口腔溃疡是"同伙"吗?

本地新闻

巴黎没有倍儿甜,但天津巧克力脑袋倍儿多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军事要闻

特朗普:美国正在大批量制造高超音速导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