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闹海》这部动画电影以其精彩绝伦的剧情、鲜明独特的人物形象和深刻动人的主题,在票房与口碑上都取得了巨大成功。它不仅是一部娱乐佳作,更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意义,成为了时代精神传承与青年担当探讨的生动范本,同时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多维度的影响。
一、时代的民族精神:叛逆与抗争,铸就民族脊梁
电影中,哪吒喊出的“若前方无路,我便踏出一条路,若天地不容,我便扭转这乾坤”,犹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聩。这一话语与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面对强国霸权、世界旧秩序时展现出的叛逆和反抗精神高度契合。回顾近代中国,西方列强凭借坚船利炮轰开中国国门,强加给中国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妄图将中国沦为其殖民地。但中国人民并未屈服,从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到义和团运动中民众自发抵御外侮,无数仁人志士和普通民众以顽强的意志和无畏的勇气,对这种不公平的国际秩序说“不”,踏出了一条寻求民族独立和解放的道路。
在当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面对某些西方国家在经济、科技、外交等领域设置的重重障碍,中国没有选择退缩或依赖他人,而是坚定地走自己的发展道路。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型,到5G技术、高铁技术等领先世界的突破,中国以自主创新和不懈奋斗打破了西方的技术封锁和垄断。就像华为公司,面对美国的无理制裁,不畏惧、不妥协,加大研发投入,凭借自身实力在5G通信领域取得领先地位,成为中国科技企业反抗霸权、走自主发展道路的典范,这正是新时代中华民族对民族精神的生动诠释。
电影结尾处“难道你还想改变这世界?”“我想试试。”这一问一答,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敢于斗争的精神。这种精神贯穿于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无论是古代中国抵御外敌入侵,还是现代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争取话语权,敢于斗争都是民族精神的核心要素。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民面对装备精良的日本侵略者,以小米加步枪,凭借顽强的战斗意志和敢于斗争的精神,经过长达十四年的浴血奋战,最终赢得了胜利,捍卫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在当今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中国在外交领域敢于在国际事务中发出正义之声,坚定维护国家利益和国际公平正义,在应对气候变化、全球公共卫生等全球性问题上,积极承担大国责任,与世界各国共同斗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都是新时代中华民族敢于斗争精神的延续和升华。
对于青少年而言,电影中这种叛逆与抗争精神的呈现,可能会引发他们对规则与权威的思考。在成长过程中,青少年正处于自我意识逐渐觉醒的阶段,他们开始对周围世界的既定规则产生质疑。哪吒的抗争并非盲目任性,而是对不公命运的反抗,这能引导青少年明白,当面对不合理的规则、偏见或压迫时,要有勇气站出来,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去争取公平与正义。比如在学校中,如果遇到一些不合理的规章制度限制了学生的发展,青少年可以借鉴哪吒的精神,通过恰当的渠道,如向老师、学校领导合理反映,推动规则的完善,而非盲目叛逆对抗。
二、民族的时代精神:有理想、敢担当的青年风貌
从个体角度看,哪吒身上展现出的时代青年精神令人印象深刻。他的口头禅“我一人做事一人当”,体现出强烈的责任担当意识。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担当精神在当代青年身上有着诸多体现。例如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战斗中,无数“90后”“00后”医护人员主动请缨,奔赴抗疫一线。他们告别家人,穿上厚重的防护服,日夜奋战在病房,与病毒近距离搏斗。他们不顾个人安危,悉心照料患者,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际行动守护着每一个生命,展现出了新时代青年在危难面前的担当精神。就像“00后”护士刘家怡,她在支援湖北抗疫期间,负责护理工作,忙碌在隔离病房,她说:“穿上防护服,我就不是个孩子了。”这种担当精神与哪吒的“一人做事一人当”如出一辙。
“我们太年轻,不知天高地厚。”这句话看似轻狂,实则蕴含着当代青年有理想、敢拼搏的精神特质。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年在各自领域勇敢追梦,不断突破自我。在科技创新领域,许多青年科研人员投身于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前沿研究。曹原,一位年仅20多岁的青年科学家,凭借对科学的热爱和无畏的探索精神,在石墨烯超导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为人类科技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他敢于挑战权威,突破传统思维,以年轻人的朝气和锐气,在科研道路上大步前行,正是有理想、敢担当的时代青年精神的生动写照。与之相对的是那些缺乏担当、遇事退缩的“软骨病巨婴”,他们在困难面前选择逃避,依赖他人,与哪吒所代表的时代青年精神形成鲜明反差。新时代需要的是像哪吒一样,有理想、有担当,能够在风雨中砥砺前行的青年,他们将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
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哪吒的这种有理想、敢担当的形象能够起到积极的榜样作用。青少年往往对未来充满憧憬,哪吒的经历让他们明白,理想的实现并非一帆风顺,需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担当的勇气。然而,部分青少年可能会误将哪吒的“不知天高地厚”理解为任性妄为。家长和教育者应引导青少年正确理解,哪吒的勇敢是基于对目标的执着追求和对正义的坚守,并非盲目冲动。比如,当青少年想要尝试新事物、追求兴趣爱好时,要鼓励他们像哪吒一样勇敢迈出第一步,但同时也要教导他们做好充分准备,预估可能的风险,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避免因一时冲动而做出错误的选择。
三、创新的时代精神:打破成见,守正创新
电影中提到“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父辈经验终是过往,未必全对,如果宿命是一座大山,那我就劈开它”,深刻揭示了创新的时代精神。在现实生活中,成见和传统观念往往束缚着人们的思维和行动。以互联网行业为例,曾经传统的零售模式占据主导地位,人们认为购物就应该在实体店铺进行。但马云等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打破了这种成见,创立了电子商务平台。他们敢于质疑传统商业模式,通过互联网技术搭建起线上购物平台,让消费者足不出户就能购买到全球商品。从最初的不被看好,到如今电子商务成为主流商业模式之一,这一过程就是打破成见、勇于创新的生动实践。
在文化领域,守正创新同样重要。近年来,许多传统文化通过创新形式重新焕发生机。故宫博物院推出的一系列文创产品,将故宫的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相结合,从精美的故宫口红到创意十足的故宫日历,既保留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又以新颖的形式吸引了广大消费者,尤其是年轻群体。这种创新不仅让传统文化走进了大众生活,还增强了人们的文化自信。《哪吒》这部电影本身也是文化创新的典范,它对传统神话故事进行大胆改编,融入现代价值观和叙事手法,使古老的神话故事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魅力,激发了观众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通过电影的传播,人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实现了文化的自强,这正是理论联系实际、融会贯通的体现。
电影中打破成见、创新的理念,对青少年的思维发展具有重要启发。青少年正处于思维活跃、创造力旺盛的时期,电影中传达的创新精神能够鼓励他们突破常规思维,大胆想象。然而,在打破成见的过程中,青少年可能会走向极端,完全否定传统和长辈经验。家长和老师要引导青少年认识到,创新并非全盘否定,而是在尊重传统、借鉴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时代需求进行发展。例如在学习传统文化时,青少年可以学习《哪吒》对传统神话的创新改编方式,在保留文化精髓的同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或创意形式,让传统文化以新的面貌呈现,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机结合。
四、对青少年关于死亡和再生的理解影响
电影中哪吒面临命运的安排,最终选择以牺牲自己来对抗天劫,这一情节涉及到对死亡的诠释。对于青少年而言,这一情节可能引发他们对死亡意义的思考。死亡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是一个沉重且忌讳的话题,但电影以一种艺术化的方式呈现,让青少年看到死亡并不只是生命的终结,还可以是一种为了正义、为了他人、为了实现自我价值的英勇抉择。哪吒的牺牲是为了拯救陈塘关百姓,他的死具有崇高的意义,这能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生死观,明白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度,而在于深度和广度。
而哪吒在最后凭借太乙真人的法宝和父母的爱得以重生,这又涉及到“再生”的概念。这种再生并非简单的生命复活,而是一种精神上的升华和蜕变。青少年在观看这一情节时,能够从中获得希望和力量。在成长过程中,他们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失败,甚至感觉自己的“世界崩塌”,哪吒的再生经历让他们明白,无论处于多么艰难的境地,都有可能迎来转机,实现自我的重新崛起。只要不放弃,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就能够像哪吒一样,在经历磨难后获得新生,以更强大的姿态面对未来的生活。
《哪吒之魔童闹海》这部电影为青少年的引导和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它让青少年看到了民族精神的力量,激励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有敢于叛逆、敢于抗争的勇气;让青少年明白,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树立远大理想,勇于担当社会责任;更让青少年懂得,要敢于打破成见,培养创新思维,为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电影在死亡和再生等主题上的呈现,也有助于青少年构建正确的生死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正如电影所传达的精神一样,青少年应在时代的浪潮中,以坚定的信念、无畏的勇气和创新的精神,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担当起时代赋予的使命。
中国人体工程学研究院书记 丁江洲(河北青联副主席 北大光华学院研究生毕业)
内容说明:文中图片皆来源于网络,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