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徐悲鸿在香港时,遇到一个德国人售卖四箱古画,当徐悲鸿看到第三箱时,突然大喊一声:“下面的不看了,我就要这一件!”
“徐先生,您确定了吗?我手里还有不少好宝贝,您不再考虑一下了吗?”
那名德国妇人对画作一窍不通,但是看着徐悲鸿的激动地抱着那幅画又摸又看,当即就意识到这不是一幅普通的画,商人最是唯利是图,于是直接伸手一根手指说:“那我要一万元。”
这个价格确实有些昂贵,但是对于徐悲鸿来说,那幅画的价值远超过一万元,毕竟在画家眼中,名画无价,于是徐悲鸿立马将钱付给她,还送了不少自己的画作,最后抱着那幅画美滋滋的回家了。
让徐悲鸿如此痴迷的画作正是画圣吴道子的《八十七神仙卷》。
作为中国著名的画家之一,徐悲鸿在绘画界有着很大的影响力,都知道徐悲鸿擅长画马,那是因为他对骨骼,解剖有着准确的把握,并且徐悲鸿和张大千,齐白石等人都是忘年交,几人还经常在一起交流画技。
这次前往香港,主要是应香港大学教授许地山的邀请,他说他认识一名德国妇人,手里有几幅画作,想请徐悲鸿来看看,没想到这一看,居然看到了画圣吴道子的《八十七神仙卷》,可真是意外之喜。
那名德国妇人一共拿出来了四箱古画,其中以赝品居多,徐悲鸿没什么兴趣,正当他的兴致逐渐减退的时候,那名妇人拉住他,煞有介事的打开第三箱,徐悲鸿一看,刚减退的兴致又被拉回来,指着第三箱就说要这个,于是就有了开头的一幕。
自从拿到了这幅画,徐悲鸿可真是日日不离手,如获至宝,一天天画卷不离手,为它题写跋文,还邀请张大千,谢稚柳等人一同观赏,这两人都是绘画界著名大家,一听说徐悲鸿手里有吴道子的画,马不停蹄就赶来欣赏。
刚见到他们,徐悲鸿就迫不及待的拿出那幅画说道:“这是我从一个德国人手中收来的,快看看,怎么样!”张大千仔细观赏,嘴里还念念有词:“如今战乱,世道不太平,许多国画都流亡海外,徐先生还能收回,真是大义之举。”
不过几年后,这幅画又丢了,那时候的徐悲鸿正在昆明开画展,日军的飞机在头顶盘旋,徐悲鸿慌忙躲进防空洞,但是那幅画却在慌乱中遗失,为此,徐悲鸿难过了好久,还因为一病不起呢。
一直到1944年,那幅《八十七神仙卷》又在成都出现,徐悲鸿这次花了20万元才将它赎回来,差点散尽家财。
宝画失而复得,徐悲鸿就更加珍惜它了,之后这幅画就一直被徐悲鸿收藏着,徐悲鸿嗜画如命,晚年时穷困潦倒也不愿意去买画,妻子廖静文整日喝白水吃窝窝头,一直到徐悲鸿去世。
即便如此,她也没有卖掉徐悲鸿的任何一幅画,而是将它们全部打包,无偿捐献给了国家,包括那幅《八十七神仙卷》。
参考资料:
悲鸿舍身换“群仙” 静文捐宝传佳话.--东方收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