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共:1088字
预计阅读时间:3分钟
病理穿刺检查
细针与粗针,各有千秋
在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中,检查手段日益丰富,其中病理穿刺检查以其独特的优势在临床诊断中占据了重要位置。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一下病理穿刺检查中的两大主角——细针穿刺和粗针穿刺。
01
细针穿刺:精准取样,快速诊断
细针穿刺检查,又称细针穿刺活检(FNAC)或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是通过微细的针头(如10ml注射器及其针头)穿刺皮肤和组织,从病变部位获取细胞样本的一种检查方法。这种方法以其微创、操作简便、安全性高而著称,广泛应用于体表及深部组织肿物的诊断中。
应用范围广泛:细针穿刺可触及的体表肿块,如皮下组织肿块、甲状腺肿物、淋巴结组织、乳腺肿物等,都是其施展拳脚的舞台。同时,对于深部组织肿物,如胰腺、肾脏、腹膜后肿块等,细针穿刺也能精准取样。
快速诊断:细针穿刺获取的细胞样本主要用于细胞学检查,能够在短时间内(通常为2个工作日内)提供初步的诊断结果,对于鉴别良性或恶性肿瘤具有重要意义。
02
粗针穿刺:组织量多,诊断准确
与细针穿刺不同,粗针穿刺(又称为空心针穿刺)主要用于获取组织样本。其特制的活检针口径较粗,能够取得更多的组织量,从而进行更为详尽的组织病理学检查。
准确可靠:由于粗针穿刺获取的组织样本量大且完整,其病理学诊断结果通常更加准确可靠。此外,这些组织样本还可以进行免疫组化检测,进一步揭示肿瘤细胞的受体表达情况,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有力依据。
报告时间稍长:相比于细针穿刺的细胞学检查,粗针穿刺的组织学检查一般需要3-5个工作日出结果。若需加做免疫组化等检查,报告时间还会相应延长。
03
注意事项:安全至上,综合判断
尽管病理穿刺检查具有诸多优点,但在实际操作中仍需注意以下几点:
1.诊断局限性:由于取到的细胞或组织有限,病理穿刺检查的诊断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因取材量不足而导致误诊或漏诊。因此,诊断结果应结合临床情况及其他相关检查综合判断。为提高穿刺的准确性,特别是对于较小的病变部位,建议在超声或CT等影像学的引导下进行穿刺。
2. 并发症预防:尽管并发症较少见,但仍需警惕神经源性反应(俗称晕针)、穿刺部位疼痛、出血、损伤神经等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
3. 检查过程中应配合医生指令保持体位稳定以减少不必要的痛苦和并发症。
4. 关注身体反应:检查后应密切关注身体反应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综上所述,细针穿刺和粗针穿刺作为病理穿刺检查中的两大重要手段各有千秋。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患者病情和诊断需求选择合适的穿刺方法,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来源:夷陵区妇幼保健院
告诉小伙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