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曾是世界最强女子快攻直拍选手,20岁就夺得世界冠军,被称作“邓亚萍克星”。
退役不到两年,就成功转型,成了解说一针见血的“央视名嘴”。
本以为她能靠着专业技术,在这行里大放光彩,谁知没多久,她就成了“不专业”的代名词,被人疯狂吐槽不说,甚至直接要求央视换人。
明明是曾经和邓亚萍齐名的乒乓球国手,怎么最后却混成了这样。
天赋初显
杨影6岁那年,别的小孩还在院子里玩泥巴,她已经握着球拍站在球桌前了。
每天放学后,她都一头扎进体校,小小的身影在学校和训练场之间跑来跑去。
那时候训练强度不小,有时候累得她两条腿都发软,可她从没缺过一天课。
到了11岁,她在江苏省运动会上崭露头角,一场比赛就把省队里的强手李菊挑落马下,拿了个冠军回来。
第二年她顺理成章进了省队,训练成绩像坐了火箭一样往上窜。
1991年,她敲开了国家二队的大门,在波兰公开赛上一鸣惊人,女双和混双冠军拿到手,女单还拿了个亚军。
两年后她靠着全国锦标赛第五名的成绩,正式迈进国家队的大门。
之后杨影的日子过得就像开了挂,她在赛场上横扫千军,女单、混双、女团的冠军和亚军拿到手软。
1995年她代表中国队去匈牙利打国际锦标赛,女单冠军和女双冠军双双收入囊中。
那时候她还跟邓亚萍交过几次手,愣是把这位乒坛传奇压得喘不过气来,圈里人都开始叫她“邓亚萍克星”。
1997年,她成了第44届世乒赛的主力队员,跟邓亚萍搭档拿成绩,风头一时无两。
单打世界排名最高冲到第四,这在全球范围内都是顶尖水平。
2001年,她跟秦志戬搭档,在第46届世乒赛上又摘了个混双冠军。
那一刻谁都觉得杨影还能再干几年,毕竟她的状态看起来还不错。
可就在这场比赛结束没多久,他却宣布退役了,把球拍放了下来。
退役这事儿,其实早有苗头。
杨影打球用的是直板竖拍,这在当时的国家队里算是独一份。
队友们都用横拍,教练研究的也是横拍打法,她的竖拍没人帮着琢磨怎么升级。
时间一长,对手摸透了她的路数,她却找不到突破的法子。
再加上年纪渐渐大了,身体反应不如从前,她心里明白,继续打下去可能只会原地踏步。
于是在2001年全运会后,她干脆利落地告别赛场,给自己的运动员生涯画了个句号。
寻求转型
退役后的杨影没闲着,她先试着往金融行业闯了一把,想着换个新环境。
可她之前一直在队里训练,哪懂办公室的职场规矩,日子过得磕磕绊绊,没多久就觉得这路走不通。
后来有个朋友跟她聊起广播工作,她一听觉得挺新鲜,自己是运动员出身,解说比赛不正好能用上经验吗?
之后她干脆辞了金融的工作,跑去北京广播学院学主持。
那时候她一边读书一边摸索,很快就以传播顾问的身份出现在电视上。
2006年她正式进了央视,成了体育频道的解说员,专门负责乒乓球赛事。
刚开始站上解说台,她心里多少有点打鼓,可想着自己打了那么多年球,总不会差到哪儿去吧。
杨影的解说生涯开局不算顺利,2008年奥运会是她的首秀,结果一上来就踩了个坑。
她在直播里对一些老前辈直呼其名,观众听着觉得她没大没小,网上骂声一片。
她后来承认这是自己的失误,也没找借口推脱。虽然那段时间压力不小,可她没想着退缩。
为了提高自己的解说能力,她开始泡在直播间看比赛录像,逮着前辈和同事就问经验,慢慢地把自己的运动员经历跟解说技巧揉到一块儿。
几年下来,她的解说水平有了起色,观众也开始觉得她还挺靠谱。
有一回乒超联赛直播,信号突然断了,她一个人硬是撑了15分钟,靠着自己的积累把场面撑住,没让直播翻车。
这事儿传出去,不少人觉得她还真有点能耐。
然而好景不长,到了2018年,她的解说又翻车了。
频频出错
那年的女单决赛,刘诗雯开局2比0领先丁宁,杨影在直播里说刘诗雯“走不到最后”。
结果比赛打完,刘诗雯4比3逆转赢了冠军。这话一出口,网友炸了锅,说她预测不准,太不专业。
2019年布达佩斯世乒赛,她解说时对陈梦夸得停不下来,可提到刘诗雯就轻飘飘一句“个子小,速度快”,听着像是随手带过。
而在保加利亚公开赛的解说舞台上,她又管比她还大的邓亚萍叫“小邓”,这下算是彻底让网友炸了锅。
邓亚萍是奥运冠军、大满贯得主,资历甩杨影好几条街,这称呼让人觉得她没分寸。
虽然邓亚萍出来解释说队里都这么叫,可网友不买账,觉得她解说太随意,压根没尊重前辈。
这些事儿一件接一件,杨影的口碑滑得像坐滑梯。
有人觉得她解说时总爱凭感觉说话,站队明显,还老拿自己的猜想当结论,跟专业解说员该有的客观劲儿差得远。
2019年她在直播里对孙颖莎和王楚钦的评价也让人非常不适,王楚钦的好球她喊得带劲,孙颖莎的好球她就淡淡一句“不错”。
如此明显的差异让观众听着非常不舒服,觉得她这解说是给自己喜欢的选手当啦啦队。
加上之前那些争议,她的“央视名嘴”标签渐渐变成了“最差解说”的代名词。
时间一长,观众对她的耐心也磨没了。她在央视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最后慢慢淡出了镜头。
如今的杨影,已经不大出现在解说台上了。
她偶尔会去参加一些乒乓球推广活动,跟球迷聊几句,或者签个名送个球拍。
有次有人在小饭店碰到她,她跟丈夫吃着饭,日子过得挺平静。
还有球迷在聚会上见过她,她唱了首歌,笑得挺开心。
有人说她是自己没找准路,也有人觉得她挺不容易,毕竟从球台到话筒,这跨度不是谁都能玩得转的。
不过要说退役“转型”最成功的,一定要数郭晶晶。
她15岁首次登上奥运舞台,2004年雅典奥运会摘得女子三米板单人、双人两金。
2008年北京奥运会再卫冕这两项金牌并添一枚十米台银牌,成为中国跳水史上首位单届奥运获三奖的运动员,奠定“跳水皇后”地位。
除此以外她还在世锦赛、世界杯、亚运会等赛事中屡获佳绩,为国争光无数。
2011年退役后,她嫁入香港豪门,与霍启刚低调幸福生活,被视为模范夫妻。
不过她并未离开跳水事业,而是选择继续投入其中。
在目睹2009年罗马世锦赛张新华被外籍裁判压分、周继红抗争无果的不公,她下定决心考取裁判资格,一步步晋升。
2024年,40岁的她成为巴黎奥运会跳水特邀裁判长,这一身份意义深远,有她在中国跳水队有望免受不公待遇,这份担当让人骄傲。
信息来源:
百科:杨影、郭晶晶
新民晚报《由世界冠军杨影世乒赛解说遭吐槽说开去》
光明网《退役后,她以裁判长的身份重回赛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