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税退税开始了,不少人摩拳擦掌等着“薅羊毛”,但是注意了,个税退税千万别乱操作,税务局近几年严查专项附加扣除造假,光是去年就有上万人因为乱填信息被追缴税款、罚款甚至纳入征信!
今天就给大家说一说,最容易“踩雷”的三大专项附加扣除!
01 赡养老人
案例:杭州王某填报了每月2000元的赡养老人扣除,结果被税务系统预警。一查才发现,他申报的“被赡养人”是刚满58岁的岳父,既不符合年龄门槛,也不属于政策规定的直系亲属范围,最终不仅补税,还被罚了滞纳金。
这些情况绝对不能申报:
正确填报指南:
最后提醒一句:别想着“养岳父岳母也是养老人”,政策白纸黑字只认亲生父母或法定赡养人!
02 住房租金扣除
这些情况绝对不能报:
1、配偶在主要工作城市有自有住房(即便你俩长期分居);
2、在同一个城市重复申报(比如在北京海淀区和朝阳区各租一套房);
3、租房合同已到期未续签或使用虚假合同(房东没备案≠税务局查不到)。
4、当地已有住房又虚假申报住房租金的。
正确填报指南:
风险提示:千万别觉得税务局查不到你的租房信息!现在全国不动产登记联网,异地有房、本地租房的一查一个准!
03 住房贷款利息
案例:南京张某2019年买房时申报了每月1000元的房贷利息扣除,2021年提前还清贷款后仍继续填报,直到2023年被税务稽查发现,连补带罚交了2.3万元。
这些情况绝对不能报!
1、非首套住房(哪怕你认房不认贷,税务只认贷款合同是否标注“首套”);
2、贷款已结清或实际租房期间申报(房贷和租金只能二选一);
3、婚前各自买房,婚后合并申报(夫妻双方合计只能扣一套房的1000元)。
4、旧房换新房(原来房子卖了,又买新房的,即使可以享受首套房贷政策,但也不可以再享受住房贷款利息专项附加扣除了)。
正确填报指南:
注意:别以为公积金贷款、商业贷款有区别!只要符合首套房认定条件,贷款类型不影响申报。
最后划重点:
1、证据链要完整:租房合同、贷款合同、赡养协议等材料至少保存5年;
2、跨年度别任性:比如2023年还清贷款,2024年汇算时必须停扣;
3、诚信申报是底线:税务部门已打通房产、婚姻、户籍等大数据,千万不要抱有侥幸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