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4月,胜利的号角响起,解放军成功解放南京,国民党统治宣告覆灭。
同年10月,北京天安门广场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中国的新生政权随着钟声传遍了全国,在各地生根发芽。
国民党虽然战败,却贼心不死,在全国各地埋下了许多“钉子”,各地都留下大量军队妄图东山再起。
尽管残存的军队被一一歼灭,但国民党反动派复辟的野心依然没有熄灭,有计划地留下了许多特务和土匪武装进行破坏活动,试图取代人民政府。
因此,中国成立初期,许多农村偏远地区都发生了多起规模不等的武装反抗新政权的暴动情况。
当时,这种情况被称为“匪乱”,匪乱危害极大,严重的地方,土匪抢粮抢钱,放火投毒,还杀害政府的工作人员,对中国的新生政权有极大的威胁,剿匪已刻不容缓。为此,人民解放军出动140个师,才终于将匪患剿灭,给人民创造了更加安定的生活。
当年匪乱的地区中,属贵州省最为严重,贵州百姓深受其害,苦不堪言。
1953年,在人民解放军的不懈斗争中,贵州匪患基本肃清,潜逃的匪首也被缉拿归案。
在这个时候,贵州的惠水县城召开了一次群众大会,台上端坐着一位面貌清俊的女子,只见她双手掩面作羞愧状,台下群众很是疑惑,互相讨论起来。
原来这名美貌女子竟是个匪首!本次大会是奉毛主席的命令释放她而专门开的群众大会。
(解放军出发剿匪)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一位女子落草为寇?毛泽东为什么会亲自下命令释放她呢?
程家有女为莲珍,双枪之名扬千里
1922年,贵州长顺的一个偏僻布依山村里,程莲珍出生了。
贵州山清水秀,气候宜人,多出美女,程莲珍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少女时期的她无忧无虑,天真秀美,因此芳名远播,求亲者络绎不绝。
在这些求亲者中,有个有钱有势的大地主陈正明,家中不仅有粮田千旦,更有仆从服侍,枪支护家,陈正明本人也相貌堂堂,学识渊博,程家很是看好这门亲事。
然而当时看上程莲珍的,还有一个悍匪王海臣,程家人自是不愿女儿落入虎口,与虎谋皮,断然拒绝了王海臣,但王海臣不是那么好打发的,扬言程家不同意便抢亲。
程家双亲哪里与土匪打过交道,终日忧心忡忡,怕女儿就此被抢走,在土匪窝里过着颠沛流离的日子,于是立马向陈家求救,想让女儿过上安稳的日子。
这时的他们还不知道,自己的女儿虽然逃过了嫁与王海臣的命运,但后来却一辈子与“土匪”挂上了钩。
陈正明没有辜负他们的期望,月黑风高的一天,陈正明率领自家护卫队,身骑黑马,冲入这个布依小寨,如天神降临般带走了惊慌的少女。
程莲珍本以为是土匪掳走了自己,正吓得梨花带雨,就听闻身边人低声安慰自己:“别怕,我是陈正明,是来迎娶你的。”悬着的心放下,程莲珍不由得对他生出几分好感。
(程莲珍老年留影)
结亲后,程莲珍跟着丈夫过上了富足的日子,陈家是大户人家,在这里,衣食住行都有仆从妥当的安排,程莲珍还经常跟着陈正明去自家田地商铺视察收租。
在这期间,不仅跟着丈夫学习骑马射箭,聪明的她经过多次练习,竟还能双手持枪,左右开弓。
然而,好景不长,丈夫病倒了,不久后就留下万贯家财撒手人寰。这一走,只留下一个女儿和程莲珍相依为命。
没了男人,孤儿寡母坐拥陈家财产,不免惹得许多人眼红,程莲珍来不及沉溺于悲伤中,就得端起枪杆子装作一副不好惹的样子。
一次,陈家近亲派人来抢夺陈家财产,程莲珍不得不带着家丁抵御歹徒,情急中手持双枪亲自打死了几人,其余的歹徒见这陈家遗孀这么不好惹,便慌忙撤退了。
这一战,陈家大嫂程莲珍“双枪女人”的名号被彻底打响。
程莲珍年纪轻轻成了寡妇,坐拥万贯家财,还生得一副好相貌,有不少人盼着能成为她的第二任丈夫。
其中有这么一个人,名叫罗绍凡,这罗绍凡也是惠水县的一个富家子弟,从小饱读诗书,是那个年代少有的大学生,有家底,有学识,无疑是良婿的佳选,但罗绍凡却迟迟没有结亲。
原来,偶然的一次机会,他见到了程莲珍,顿时惊为天人,奈何当时程明珍已经与陈正明结为夫妻,他便只能默默把这份感情放在心中。
现如今,陈正明已死,他们之间有了能在一起的可能,罗绍凡就对程莲珍展开了猛烈地追求。
程莲珍丈夫身死,万贯家财遭恶人惦记,再坚强的女人也会有脆弱的时候,而罗绍凡文质彬彬,谈吐不凡,对程莲珍呵护备至,就这样如阳光般走进了她的生活,没有什么理由能拒绝这样的温暖,罗绍凡如愿成为了程莲珍的第二任丈夫。
神机妙算虚名累,一朝为匪藏乾坤
要是能这样继续生活下去也算美满幸福,但罗绍凡却是程莲珍走向深渊的主要原因。
原来,罗绍凡的哥哥罗绍铨是曹绍华的部下,曹绍华曾经当过国民党八县联防司令,还是所谓“自救军”司令,据说有7个步兵师。
罗绍铨曾经被任命为“自救军”副总指挥,是这个曹绍华的得力部下。说是自救军,其实就是一帮烧杀抢砸的土匪,经常到百姓家里抢夺粮食和钱财,杀人放火,无恶不作。
因着程莲珍家底丰厚又房产众多,罗绍铨便领着曹绍华和他的“司令部”进驻了程莲珍家,还封她为“自救军”团长,她的丈夫为副团长。
曹绍华妄想攻下惠水县城称王称霸,首先需要囤积粮食,但百姓深知土匪的恶行,不愿将辛苦种植的粮食拱手相让。
曹绍华心生一计,这程莲珍抵御歹徒时声名大噪,很多百姓对其敬佩不已,可以借她之名征粮,一定有人前来送粮,于是曹绍华命部下张贴了征粮布告。
翌日,以程莲珍名义发布的征粮布告还真的骗来许多不明真相的乡亲们送来了粮食。
1950年3月,曹匪在县城的线人来报,人民解放军正大力剿匪,县城的守军一大部分都去攻打另外的地区了,县城如今守卫稀松,是攻城的好时机。
曹匪便决定趁县城守卫空虚之时攻打惠水,程莲珍也奉命带着一团布依兵,与其他匪兵约好凌晨发起进攻。
自做聪明的曹匪不知道,解放军这是给他们设了一个“空城计”。
凌晨,天光微亮之时,“自救军”大批土匪对惠水县城发起进攻,果然守卫稀疏,很容易攻打。
正当他们得意洋洋之时,人民解放军的援军从侧后方杀入,杀的他们措手不及,200匪人陈尸于此,其他匪兵也丢盔弃甲。
这其中,竟然没有程莲珍带的布依团,她耍了个小聪明,知道县城哪是那么好打的,就没有按规定的时间赶去进攻,谁知竟真的救了自己一命。
当她率领布依兵团赶到时,匪兵已然战败,她随即掉头回去了。
(解放军正在剿匪)
这一战,虽未能攻下惠水,但程莲珍的名气却愈发大了起来,在各村寨以讹传讹之后,她俨然成了奇女子。
据说她足智多谋,总能料敌先机,又传她能身骑白马,双手持枪左右开弓,于战场上刀枪不入。
周围的百姓是又敬又怕,面对着周围的溢美之声,这位昔日美好的如一朵花一样的布依族姑娘迷失了自己。
曹匪此前攻打惠水一战,元气大伤,残兵败将在长顺与惠水两城交界处活动,经常攻打周围的大小村寨,这个时候的程凤珍颇为卖力。
若说此前她用着小聪明成功躲过了被击溃的局面,那如今,她被外界的虚名所影响,飘飘然跟着夫兄的匪部攻村掠寨。
解放军没有放弃剿灭这股土匪势力,集结3团2营对长顺、惠水、紫云县的土匪进行围剿。
面对解放军的围剿,程莲珍夫妇跟着哥哥罗绍铨匆忙逃入惠水、长顺交界处的一处山洞中。
贵州多崇山峻岭,该山洞叫提篮洞,处于一处悬崖峭壁上,仅有一条小径与山后的提篮寨相通。该
处有天然的地理优势,程莲珍让一队人马于洞口守着,解放军追到洞口下便遭遇这队人马的火力攻击,程莲珍三人便趁着解放军还未攻上来,趁乱溜入了山林之中。
(影视中的程莲珍与土匪)
由于匪首落逃,1951年秋,贵阳军分区又派了125人的连队去消灭他们。
在当地部分民兵的帮助下,经过6天的搜山围剿,终于击毙匪首罗绍铨,抓到了受伤的罗绍凡,而程莲珍悄悄逃过了追捕,踏上了逃亡之路。
她一路隐姓埋名,最终潜逃至龙里县草老铺,遇到了韦万书母子。
韦家母子看她衣衫褴褛,好心给了她一些吃食。这一路上忍饥挨饿,程莲珍早已苦不堪言,如今有人雪中送炭,她顿时感动不已,要是能安稳下来就好了。
程莲珍灵机一动,不如就此安家,改名换姓以得安稳生活,想到这里,程莲珍便谎称家人全被土匪打死,自己孤苦无依,恳求韦家收自己为儿媳。
韦万书自幼与母亲相依为命,虽然忠厚老实,但苦于家境贫寒,至今还没娶上媳妇,这一听,韦家母子欢天喜地便把程莲珍娶回了家。
程莲珍剧照
成亲后,程莲珍在韦家安安分分的过日子,本以为自己能就此逃出生天了。
没想到追捕队却找上了门,开门见山道:“你是程莲珍。”程莲珍当即大惊失色。
原来,她的传奇名号引起了军区的高度重视,在她逃脱围剿后,特地找了认识她的人一刻不停地搜捕她,寻找蛛丝马迹,最终找到了龙里县韦家这里。
女匪首生死成难题,毛泽东义释“孟获女”
程莲珍被捕后,在牢里惶惶不可终日,就怕哪一天把自己拉出去杀了。
事实上,“杀”与“不杀”的问题却是被讨论了很久。
一方面,土匪罪大恶极,以往的匪首如果拒不投降,被逮捕后无一例外都是杀之为快,处决土匪在剿匪军队里属于很正常的事情,甚至不需要特定的文件申请,只要长官口头上同意,便可以处决了。
另一方面,程莲珍是少见的女匪首,一介女子,手上并无大案,且在匪部地位不突出,又是少数民族。
经过调查之后,发现她其实也并不是罪大恶极之人,没有参与到迫害百姓的事情里去,远没有传说中的可怕,只是个聪明点的妇女罢了,两方各执一词,都有道理。
杀与不杀,实在难以判决,最终惠水县决定将此事交由上级决定,于是便将此案上报给了西南军区参谋长李达那里。
(李达上将,1905-1993)
参谋长李达了解案情后思来想去,也是颇为为难,没有立即作出裁决。
在给毛主席作剿匪报告的时候他提到了程莲珍的事情,毛主席听完只说:“不能杀,好不容易有个女匪首,杀了多可惜啊。诸葛亮还七擒孟获呢,我们擒了个程莲珍,这才一擒就要杀了吗?何不来个八擒八纵?最少也要来个两擒两纵吧,不能一擒就杀。”
回去后,参谋长李达向惠水县军区传达了毛主席说程莲珍不能杀的指示,惠水县相关负责人随即告诉了程莲珍这个好消息。
程莲珍没想到,自己竟这么幸运能够逃过一死,在听说是毛主席的决定后,大为感动,一直念叨着自己的新生是毛主席给的,以后一定要报答这份恩情。
惠水县还特意召开群众大会当场释放程莲珍,之后又专门开展群众大会,向人民大众解释不杀程莲珍的理由,这是毛主席直接指示的,不仅不能杀她,在她有需要的时候还要帮助她,团结她。
惠水县和长顺县还派了工作组到有关地区解释这件事情,以便于程莲珍更好地生活。
在知道程莲珍担忧人民对曾经当过土匪的自己有偏见,生活难以融入进去后,惠水县政府还给她安排到了布依族的寨子生活,又给她分配房子和田地,让她能在当地过上安稳的生活。
孟获女劝降恶匪首,共产党高义永流传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的新生政权还不稳定,各地的武装暴动频起,匪寇为患。
一方面是国民党残存的武装力量和封建势力作怪,另一方面也与人民政府缺少群众基础有很大的关系,新的政策不被大众理解,难以得到支持。
毛主席的一个小小的决定,却把我党的宽容政策和仁爱的形象展示给了广大人民群众,可谓是大智慧。
在被释放后,程莲珍感怀于共产党的宽宏大量和仁爱的精神,感动地说,毛主席是自己的再造恩人,共产党是自己的坚强依靠,如果不是毛主席,如果不是共产党,不敢想象自己能被释放。
她经常到之前落草为寇时的惠水长顺一带,风餐露宿地寻找藏匿起来的土匪。
她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宣扬共产党的宽容和人道主义政策,讲到自己被释放的事情时,程莲珍总是万分庆幸地劝诫未投案的土匪和他们的家人:“一辈子躲躲藏藏,哪里里有光明正大的生活来得好。共产党是宽容的,政府很仁爱,主动投降者是不杀的,若是一直不投降,两方打起来那可是生死难料啊。”
程莲珍只身深入匪窝劝诫匪徒,短短一个多月,就有20多个土匪走出深山主动缴械投降。
其中有几个匪首极其凶恶,拒不投降,程莲珍先是劝诫了他们的家属,后又让家属去劝降多次,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最终匪首们纷纷缴械投降。
听闻这几个刺头都被劝降后,又陆续有许多观望共产党态度的匪寇走出深山卸下枪支主动投降,选择堂堂正正地活在阳光下。
一个特赦,不仅救回了程莲珍,也减少了双方不必要的伤亡,这就是毛主席的高明之处。
(程莲珍老年生活)
程莲珍常常把这条命是毛主席给的这句话放在嘴边,她决心要做对社会有益的事。
1960年,她当选为惠水县第一届政协委员,此后一直当任了六届委员,更是在84年,当选了政协常委。
她有一个心愿,那就是见见主席,但这个心愿一直没有实现,当程莲珍听到毛主席去世的消息后,悲痛万分,在家里设了灵堂,日日悼念。
后来在女儿的陪伴之下,来到了北京,专程到毛主席纪念堂里,瞻仰其遗容。没想到的是,她虽没见到毛主席,却和他的孙子见了面。
1996年,毛主席的孙子和其母亲邵华将军,特地到贵阳和程莲珍见面。
这时的程莲珍正高卧病床,但听说是毛主席的家人,她一下子精神了,这些年她受到了政府的多次照顾,都默默谨记在心,一直不敢忘记毛主席的恩情,是毛主席让她有了民族团结的感受。
就算生病,她也不能让毛主席的家人失望,于是在县领导和家人的陪伴下,程莲珍来到贵阳见到了邵华将军和毛新宇,郑重的当面对二人表达了感谢。
(程莲珍与当时的贵州省统战部部长王思明)
程莲珍不会想到,在她去世后,贵州省特地为她开了追悼会,对她的一生进行了回顾。
了解程莲珍的一生后,我们也可以看出来,毛主席的大智慧,不仅拯救了这个可怜的妇女,更是贯穿她以后的人生,让她成为了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