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常常有这样的感受:刷了一整晚短视频,笑到脸都僵了,放下手机却觉得心里空荡荡的?拼尽全力完成一个大项目,兴奋不过三秒,转头又陷入“接下来该干什么”的迷茫?
看到朋友圈里别人分享的幸福与美好,自己却像个机器人一样,内心毫无波澜……
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好像被按下了焦虑的“循环键”,明明渴望快乐,却越来越难被真正触动。
我们被负面情绪笼罩着,对“喜悦”这种正面情绪的感知能力越来越弱,常常觉得生活没有什么值得开心的。
但其实,喜悦从来不是奢侈品,它就藏在我们的身体密码里。
多巴胺、内啡肽、血清素,三种神经递质就像三把钥匙,帮助我们打开不同层次的喜悦。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喜悦这种核心情绪,学会如何更好地创造和感知它,让生活充满阳光与力量。
01
多巴胺:快乐的“烟花秀”
深夜刷到搞笑短视频笑到捶床,拆开快递包装时的迫不及待,游戏通关瞬间的“爽快”,收到暗恋对象消息时的心跳加速……这些即刻的兴奋感,正是多巴胺在狂欢。
多巴胺堪称“欲望激素”,它源于我们对新鲜事物和短期目标的追逐,但它的本质是“想要”,而非“拥有”。
一旦刺激停下了,空虚感立马就会反扑,就像有的人通过疯狂购物或暴饮暴食来制造短暂的快乐,实则是为了掩盖内心的孤独或焦虑。
多巴胺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
轻微:感觉开心、小期待、小兴奋、小得意、跃跃欲试、心痒痒、嘴角不自觉上扬、眼睛突然发亮、心跳微微加快……
中等:心怦怦跳、上头了、爽翻了、哈哈大笑……
强烈:心脏狂跳、狂喜、手舞足蹈、欢呼雀跃、整个人飘飘然的、根本停不下来……
多巴胺的快乐是直接而强烈的,就像糖果一样,带来即时的快乐。然而,这种快乐往往也是短暂的,它需要不断的新刺激来维持。
过度依赖多巴胺,就像用糖果充饥,越吃越饿,让我们陷入“渴望—获得—空虚—更加渴望”的怪圈,最终使我们对于感知快乐的阈值越来越高。
当快乐越来越难以被满足,我们的生活就会出现问题,比如过度消费、暴饮暴食、沉迷于游戏等。
这些行为并不能带来稳定持久的幸福感,反而会让我们陷入空虚和焦虑当中。
因此,我们要警惕“快乐透支”,试着问自己:“我是真的快乐,还是用刺激来填补无聊?”
当然,多巴胺并非洪水猛兽,关键在于如何用对方式。健康的多巴胺不仅能提升动力,还能让生活充满期待感,就像给心灵装上一台永不停歇的“探索引擎”。
我们可以尝试以下三种方法,正确运用多巴胺来激活快乐:
1)目标达成法:
每当我们完成一个小目标或做好一件小事情后,大脑都会释放多巴胺作为奖励。这时,我们要把这些小喜悦、小快乐记录下来,形成“行动—多巴胺的正反馈—继续行动”的正循环。
方法:设置一个“跳一跳”就能实现’的小目标,完成后立刻奖励自己(如贴个小红花或喝一杯喜欢的咖啡),并建立“成就墙”记录每一次的小成就。
2)新奇探索法:
新鲜事物可以激活大脑释放多巴胺,带来快乐,保持好奇心,推动我们在生活中不断前进。
方法:在循环往复的日程当中尝试一些新事物,比如解锁一家没有去过的餐馆、学习一个从未接触过的技能、尝试从未走过的徒步路线,等等。
这些新的经历和体验就像“拆盲盒”一样,可以带给我们无数小惊喜。
3)社交充电法:
积极的社交互动可以刺激多巴胺分泌,帮助我们走出悲伤,抵御孤独。
方法:给朋友发个沙雕表情包;跟伴侣说说今天的趣事;认识一些新朋友,听听他们的故事;参加一些有意义的社交活动,例如当个志愿者等等。
你体验过这三种多巴胺的快乐吗?欢迎在评论区打卡这三个小练习哦!
02
内啡肽:幸福的“陈酿酒”
你有没有试过在清晨六点咬着牙跑完十公里,汗水浸透衣服,却感到一种莫名的畅快?
有没有试过在半夜三点终于熬夜完成项目,伸了个懒腰,疲惫中带着一丝丝骄傲和自豪……
这些延迟的满足感,就是内啡肽所带来的喜悦。如果说多巴胺是“先甜后苦”,内啡肽则是“先苦后甜”。
多巴胺的快乐是瞬间即逝的,但内啡肽的喜悦则更加持久、更深层次。
当内啡肽如潮水般涌来时,那种通透的愉悦让你忘记所有疲惫。这种延迟满足的快乐,就像酿酒需要时间沉淀,越陈越香。
轻微:轻松、愉悦、步伐轻盈、脚步轻快、眼里有光……
中等:畅快、舒畅、喜悦、幸福、满足、充满信心、自豪、有成就感、神清气爽……
强烈:激动、心花怒放、欣喜若狂、喜极而泣、热泪盈眶、苦尽甘来……
内啡肽的本质是“自我超越的奖赏”,它不依赖外部刺激,而是通过克服挑战、突破舒适区来获得。
因此,很多人都不愿意去追求内啡肽所带来的幸福感。然而,内啡肽是非常重要的。
人类正是依靠内啡肽的激励,才能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真正的幸福需要付出努力,而痛苦终将转化为力量。
了解了内啡肽的独特魅力,那么我们如何才能获得这种深层次的喜悦呢?可以通过以下三大中心来培养内啡肽。
1)本能中心:生理突破
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选择一项能让你“适度痛苦”的运动。例如一次长跑、一次徒步、一个月的瑜伽打卡等等,然后再一步步突破本能中心。
“痛苦”之后,可以洗个热水澡或者拉伸放松等,强化满足感和舒畅感。
2)理智中心:脑力征服
每周挑战一件从来没有做过的脑力活动,例如研究一个课题、写一篇文章、做一个视频,等等。
人在保持专注时,很容易可以进入心流状态,有助于内啡肽的分泌,挑战成功的成就感也可以增强我们的信心。
如果挑战有难度,也可以把大任务设置阶梯性的小目标,每完成一个小目标就奖励自己,累积积极的多巴胺也会有助于内啡肽的产生。
3)情感中心:情感淬炼
与好友解开误会、与原生家庭和解、陪伴侣渡过难关、结束多年的不健康关系等等,这个过程无疑是痛苦的,但是在痛苦背后是巨大的礼物——真正的幸福。
你有体验过内啡肽带来的幸福感吗?你是怎么做的呢?欢迎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
03
血清素:平静的“小溪流”
一个休闲的周末,当你早晨起床打开窗帘,和煦的阳光映照在你的脸上,你在晨光中喝下温度刚好的豆浆,刚好收到老朋友发来的一句“最近好吗”……
这种平静的幸福感,正是血清素在温柔流淌。人们常常沉溺于多巴胺带来的快乐,或因难以获得内啡肽而苦恼,却忽略了血清素所带来的细水长流的滋养。
血清素影响情绪稳定与安全感,它不追求峰值体验,它的力量在于“累积”,我们的生活中其实处处都是血清素。
轻微:心里暖暖的、岁月静好、嘴角含笑、感觉很平静、很安宁……
中等:充满希望、期待明天的到来……
强烈:幸福得想流泪、被世界温柔以待……
不同的环境可以提供不同的血清素:
1)自然环境
大自然能够给予我们最具疗愈能量的血清素,空闲的时间去公园散散步,晒晒太阳,看看天空,躺在草地上,甚至抱抱大树,都可以给我们带来平静的愉悦感。
2)生活环境
在家里挂一幅充满艺术效果的画,在办公桌上养一盆生命力顽强的绿植,收拾好凌乱的房间等等,这种舒适感可以减缓血清素能量的流失。
3)疗愈场域
浸泡在一个没有评判、全然接纳和允许的场域,例如我们《关系心理学》的线下课,有助于我们清理负能量,获得身心的平静,获得血清素的滋养。
多巴胺的快乐、内啡肽的幸福和血清素的滋养是喜悦情绪的三重密码,我们可以多多记录这三重喜悦,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去感知它。
同时,我也记录了自己这周的三重喜悦——
多巴胺:发现了喜欢喝的咖啡口味,好开心!
内啡肽:研究了一个课题,写了三篇文章,很有成就感,为自己感到自豪!
血清素:午休时沿着河边绿道骑自行车,晒晒太阳,感觉身心都暖暖的。
大家也一起来分享自己的喜悦吧!评论区等你来打卡!
作者丨何紫欣 创爱之旅资深学员,致力于使命心理学的传承,信奉“爱是一种可以学习的能力”。
如果你也想咨询或者倾诉,请私信我!
本文的插画,未经授权,不得使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