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吗?
“癞蛤蟆”不能吃!
近日
广东珠海一男子因在家中
食用蟾蜍中毒
虽经医院全力抢救仍遗憾离世
蟾蜍体内含剧毒物质
中毒严重者有死亡风险
蟾蜍皮肤及腺体中
含有多类有毒物质
包括 蟾蜍毒素 、 肾上腺素类似物 等
这些成分可直接影响
心脏、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
人因误食、过量使用蟾蜍或其分泌物(如蟾酥)而引发毒性反应,中毒后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心悸、心律不齐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导致呼吸衰竭或心脏骤停。
此外,直接接触蟾蜍也可能导致皮肤出现红肿、红疹、瘙痒等症状,还有可能引起荨麻疹、接触性皮炎等过敏性皮肤病。如果毒液进入眼睛,还会引起视力下降、眼部红肿、瘙痒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失明。
高温、泡酒、只吃腿肉
都无法去毒
有医学界人士表示,民间流传的“蟾蜍去毒偏方”均缺乏科学依据,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未获任何专业认证。
蟾蜍毒素性质稳定,普通厨房加工手段无法破坏其毒性,用120℃的水将蟾蜍煮沸加热,4小时后仍能检出毒性成分。
至于将之泡酒可消除毒性并无科学根据,酒精反而会加速毒素溶解,近年已有多起饮用蟾蜍酒致死案例。
仅食用腿部肌肉也无法避免危险,因为毒素可通过蟾蜍的淋巴循环渗透至全身组织。
珠海疾控提醒
切勿听信民间偏方,擅自食用蟾蜍及其制品。
蟾蜍毒素毒性强,目前尚无特效解毒药。
如不慎误食蟾蜍,应立即催吐并尽快就医。
支持更多新闻 期待更多点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3
来源丨新闻坊、珠海疾控、广州日报
编辑丨李楠
责编丨景霞
审核丨范思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