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9日,思宇MedTech和Medtec China联合主办的2025医疗器械研发论坛上,中科鸿泰联合创始人、总经理、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副研究员彭亮先生,分享了题为《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从技术研发到产业转化》的精彩内容。
思宇MedTech提炼分享要点回顾如下,希望对医疗器械行业读者有所启发。
血管介入手术经过近半个世纪发展,虽然介入器械和影像技术持续升级,但医生仍需通过手动操作方式完成精细复杂的手术操作。这种传统模式存在多个明显痛点,包括医生辐射暴露风险高、操作精度难以稳定、经验传承难量化以及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等问题。
彭亮指出,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具有明显的临床和产业优势。他具体从技术研发和产业转化的角度,从国内首个863计划项目开始,深入分析了团队十余年来在血管介入机器人领域的核心技术突破和产业进展。
他详细介绍了团队研发的介入手术机器人系统具备的技术优势,包括:
一、遥操作和远程手术:医生无需在导管室暴露于辐射环境,能够在安全环境下远程操控机器人进行精准手术。
二、仿生双通道精密操作:自主研发的机器人系统采用仿生手指滚轮设计,实现了导丝与导管的精准连续推送和旋转,能够同时操控双导丝、双球囊/支架,适用于复杂病变治疗。
三、实时力反馈技术:机器人配备毫牛级力传感器,实现实时精确力反馈,保留医生手感和操作习惯,提升复杂手术中的安全性。
四、全流程自动化递送系统:突破了国际上现有产品只能辅助部分手术环节的瓶颈,实现从导管入鞘到支架释放的全流程自动化操作。
五、影像与智能导航融合:团队通过深度学习方法实现术前CT影像与术中DSA实时影像精准配准,以及基于造影图像路图构建和器械识别,为精准导航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六、自主路径规划与递送:机器人采用强化学习算法,具备自主规划路径并完成导丝递送的能力,在模型实验与动物实验中均取得了积极的验证结果。
彭亮强调,手术机器人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将为医疗产业带来深远影响。特别是通过机器人获取的高质量临床数据,可以与大模型结合,为医生提供术前评估、术中导航、术后复盘与培训指导,极大提高临床操作的标准化与安全性。
最后,他还指出,未来血管介入机器人技术结合大模型的应用,将极大地推动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缓解医疗资源不均衡问题,使高端技术真正惠及基层患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